【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保险杠支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保险杠支架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保险杠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保险杠支架是用于连接保险杠和车身。
[0003]保险杠通过支架与汽车前后端进行固定,然而,现有的支架与汽车前后端和保险杠皆是采用螺栓的固定方式,在对保险杠进行拆卸性维修时,人工躺在汽车的下方手持工具对螺栓进行旋转,躺下手用劲和操作不便,驱使对保险杠拆卸耗时较长,增加了维修工的工作负担。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保险杠支架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保险杠支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保险杠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开设置,所述第一支架表面套接有保险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保险杠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分开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表面套接有保险杠(3),所述第一支架(1)后侧面中心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一端与第一支架(1)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后侧部设置有活动架(5),固定杆(4)另一端贯穿第二支架(2)且与活动架(5)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架(5)两侧均设置有对应第一支架(1)缓冲配合的缓冲装置,且缓冲装置内侧端与活动架(5)滑动连接,第一支架(1)利用固定杆(4)和缓冲装置与第二支架(2)对应连接,两个固定杆(4)之间设置有转杆(6),所述转杆(6)贯穿第二支架(2)中心处,且转杆(6)一端活动连接夹持装置,所述转杆(6)螺旋贯穿活动架(5)中心处,转杆(6)另一端活动连接缓冲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安装于第一支架(1)上,且夹持装置前侧端套接有夹头(7),所述保险杠(3)后侧面设置有与夹头(7)对应配合的第一卡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汽车保险杠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8)两端后侧面均设置有斜面(801),所述斜面(801)的倾斜方向由第一卡槽(8)端部向第一卡槽(8)中心处逐渐靠近保险杠(3)后侧面中心处,且斜面(801)外侧端与保险杠(3)后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斜面(801)内侧端与保险杠(3)后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夹持装置利用夹头(7)与第一卡槽(8)的斜面(801)对应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汽车保险杠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活动块(9),所述活动块(9)后侧面中心处设置有与转杆(6)端部转动配合的转槽(10),所述活动块(9)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架(11),且活动块(9)两侧均设置有与两个移动架(11)对应连接的第一转板(12),所述第一支架(1)中心处设置有与移动架(11)滑动配合的滑槽(13),且移动架(11)贯穿第一支架(1)的滑槽(13),所述滑槽(13)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限定杆(14),所述移动架(11)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限定杆(14)限定配合的固定块(15),且限定杆(14)贯穿固定块(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卸的汽车保险杠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1)前侧面中心处活动卡接有螺杆(16),所述移动架(11)内部设置有与螺杆(16)后侧端对应配合的第二卡槽(17),且螺杆(16)后侧端利用第一弹簧(18)与第二卡槽(17)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槽(17)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勇男,林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利富高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