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28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2
一种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钢丝绳网、木方和木胶板,所述钢丝绳网包括沿采光顶短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主索,及与所述钢丝绳主索交叉编织的沿采光顶长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副索;所述木方均匀铺设在所述钢丝绳网上方,所述木胶板之间相互拼接铺设在所述木方上方;位于采光顶内侧边缘位置的木胶板与所述木方固定连接,所述木胶板的边缘弧度与所述采光顶内侧边缘相适应。钢丝绳软平台的施工方法改进了传统脚手架施工工艺的不足,仅利用顶层结构进行施工操作平台搭设,即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大大节约了施工空间及施工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一种采光顶用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幕墙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采光及视觉效果,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造型独特的采光顶不断涌现,商业建筑玻璃采光顶的设计在跨度、高度以及施工难度上也不断加大。同时也为采光顶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传统的采光顶施工工艺中,一般采用满堂式脚手架作为施工操作平台,但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弊端:1、首先满堂式脚手架受跨度及高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属高大支模体系,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2、满堂式脚手架对采光顶平面以下施工作业面各工序施工影响较大,影响工程整体工期,满堂式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较大,造价成本高,施工工期较长。在采光顶施工过程中,如何节约施工空间及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是一大施工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解决现有采光顶脚手架施工大量占用施工空间、增加施工成本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钢丝绳网、木方和木胶板,所述钢丝绳网包括沿采光顶短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主索,及与所述钢丝绳主索交叉编织的沿采光顶长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副索;所述木方均匀铺设在所述钢丝绳网上方,所述木胶板之间相互拼接铺设在所述木方上方;位于采光顶内侧边缘位置的木胶板与所述木方固定连接,所述木胶板的边缘弧度与所述采光顶内侧边缘相适应。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木胶板之间相互拼接的部位为相互配合的楔形或阶梯形,相互拼接的后的木胶板接缝位置更为平整,避免木胶板搭接后出现缝隙或者高低错台的问题,降低施工风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钢丝绳网边缘下部连接有多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端与所述采光顶下方的混凝土内飘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固定架上铺设有木胶板或者固定架之间拉结有绳索,飘板与固定架结合,形成双重防护,保证了平台边缘的安全问题,避免边缘坠落物。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木方与钢丝绳网采用绑扎固定。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木方之间相互交错排列,相互交错长度至少为单块木方长度的20%。如选用木方为40mm
×
95mm,则木方之间交错排列,互相交错长度应至少为19mm,从而保障木方上层的木胶板整体的稳定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钢丝绳网与采光顶相对应的混凝土结构位置内预埋有PVC套管,所述钢丝绳网的绳端穿过所述PVC套管与所述混凝土外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钢丝绳卡箍紧固,所述钢丝绳卡箍与混凝土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钢垫板。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钢丝绳网的绳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标记。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钢丝绳网下方铺设一层安全防护网。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钢丝绳主索和钢丝绳副索的直径均至少为16mm,任意相邻两钢丝绳主索的间距均为550至650mm,任意相邻两钢丝绳副索的间距为1150至1250mm。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木方之间的间距150至250mm。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木方为40mm
×
95mm,所述木模板为915mm
×
1830mm
×
15m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克服了现有采光顶脚手架施工占用施工空间、增加施工成本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设置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钢丝绳网、木方和木胶板,所述钢丝绳网包括沿采光顶短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主索,及与所述钢丝绳主索交叉编织的沿采光顶长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副索;所述木方均匀铺设在所述钢丝绳网上方,所述木胶板之间相互拼接铺设在所述木方上方;位于采光顶内侧边缘位置的木胶板与所述木方固定连接,所述木胶板的边缘弧度与所述采光顶内侧边缘相适应。钢丝绳软平台的施工方法改进了传统脚手架施工工艺的不足,仅利用顶层结构进行施工操作平台搭设,即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大大节约了施工空间及施工成本。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采光顶施工领域,克服了现有采光顶施工中使用传统脚手架施工造成占用施工空间、增加施工成本的问题,提高了采光顶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钢丝绳网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木胶板第一种搭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木胶板第二种搭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

软平台、11

钢丝绳网、111

钢丝绳主索、112

钢丝绳副索、12

木方、13

木胶板、14

固定架、2

采光顶、3

混凝土、4

混凝土内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2所示,一种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钢丝绳网11、木方12和木胶板13。如图3所示,钢丝绳网11包括沿采光顶短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主索111,及与钢丝绳主索111交叉编织的沿采光顶长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副索112。木方12均匀铺设在钢丝绳网11上方,木胶板13之间相互拼接铺设在木方12上方。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1利用采光顶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利用钢丝绳主索111与钢丝绳副索112组成的钢丝绳网11分散上部木方12和木胶板13,以及上方置放的操作脚手架等产生的荷载,通过悬空搭设钢丝绳网11上加模板13和木方12的软平台1既可以满足上部采光顶操作平台搭设和施工,又节约下部空间。采用钢丝绳软平
台不需要下部搭设任何支撑,依靠钢丝绳网11自身拉力承担上部操作平台荷载。采用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1相比普通钢管脚手架施工作法,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同时也有效节约工期。
[0025]通常采光顶1内侧具有一定的弧度,位于采光顶2内侧边缘位置的木胶板13与木方12固定连接,木胶板13的边缘弧度与采光顶1内侧边缘相适应。为了施工安全考虑,将木胶板13的形状与采光顶内侧边缘相适应,可以将木胶板13与采光顶1内侧紧密结合,减少空隙等带来的施工安全隐患,同时将木方12与木胶板13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钢丝绳网、木方和木胶板,所述钢丝绳网包括沿采光顶短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主索,及与所述钢丝绳主索交叉编织的沿采光顶长轴方向设置的钢丝绳副索;所述木方均匀铺设在所述钢丝绳网上方,所述木胶板之间相互拼接铺设在所述木方上方;位于采光顶内侧边缘位置的木胶板与所述木方固定连接,所述木胶板的边缘弧度与所述采光顶内侧边缘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胶板之间拼接的部位为相互配合的楔形或阶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网边缘下部连接有多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端与所述采光顶下方的混凝土内飘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所述固定架上铺设有木胶板或者固定架之间拉结有绳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与钢丝绳网采用绑扎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穹顶用柔性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之间相互交错排列,互相交错长度至少为单块木方长度的20%。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朋远艾晶吴凤翔周金文周壮武蔡国恒李浓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