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复合特种屏蔽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21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2
一种多功能复合特种屏蔽电缆,其结构为:由动力线缆、第一屏蔽线缆、第二屏蔽线缆以及填充绞合构成缆芯,缆芯内的填充是非吸湿性填充材料;缆芯外依次包裹缆芯绕包层、缆芯铜丝编织层和护套;动力线缆的结构为:由多根线芯和填充绞合后包裹动力线缆绕包层;第一屏蔽线缆是由四根线芯以及填充绞合后外包第一内绕包层、第一铜丝编织层和第一外绕包层构成;第二屏蔽线缆是由两根线芯以及填充绞合后外包第二内绕包层、第二铜丝编织层和第二外绕包层构成。本电缆结构能够同时满足控制信号与电力信号的传输,从而实现多功能使用。从而实现多功能使用。从而实现多功能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复合特种屏蔽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特种屏蔽电缆,适用于额定电压300/300V的电缆,属于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缆使用环境复杂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电缆功能的多样化要求同一电缆可以尽可能多地满足多种功能。这对电缆的设计带来新要求。以混合动力电缆为例,其作用是在同一电缆中传输信号以及传输电能。由于动力电缆(传输电能)中有较多杂波,且杂波的能量较强,不可避免地对信号带来干扰。而且,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相比,二者的机械性能差别也很大。如何在同一电缆中兼容两种线缆,是不易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在运行环境下满足多种信号传输的要求的电缆。
[0004]混合动力电缆暂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结合现有行业要求和实际信号传输电缆的运行环境,明确混合动力电缆的考核办法;将屏蔽电缆与动力电缆复合屏蔽,实现多信号传输。技术方案具体为:
[0005]一种多功能复合特种屏蔽电缆,其特征是结构为:由动力线缆、第一屏蔽线缆、第二屏蔽线缆以及填充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复合特种屏蔽电缆,其特征是结构为:由动力线缆、第一屏蔽线缆、第二屏蔽线缆以及填充绞合构成缆芯,绞合节径比是18~20倍;缆芯内的填充是非吸湿性填充材料;缆芯外依次包裹缆芯绕包层、缆芯铜丝编织层和护套;动力线缆的结构为:由多根线芯和填充绞合后包裹动力线缆绕包层,绞合节径比是14~16倍;第一屏蔽线缆是由四根线芯以及填充绞合后外包第一内绕包层、第一铜丝编织层和第一外绕包层构成,绞合节径比是14~16倍;第二屏蔽线缆是由两根线芯以及填充绞合后外包第二内绕包层、第二铜丝编织层和第二外绕包层构成,绞合节径比是14~16倍;缆芯绕包层有紧贴的内、外两层,内、外两层的绕包方向相反;缆芯铜丝编织层是由裸铜丝编织构成,编织密度不小于80%;护套是由PVC护套料构成;动力线缆、第一屏蔽线缆以及第二屏蔽线缆中的线芯都是由导体外包绝缘层构成;动力线缆中:导体是由铜单丝绞合构成,绞合节径比是20~25倍;填充是非吸湿性填充材料;动力线缆绕包层是绕包一层聚酯带构成;第一屏蔽线缆中:导体是由铜单丝绞合构成,绞合节径比是20~25倍;填充是非吸湿性填充材料;第一内绕包层是由二层聚酯带绕包构成,第一铜丝编织层是由裸铜丝编织构成;第一外绕包层是由聚酯带绕包构成;第二屏蔽线缆中:导体是由铜单丝绞合构成,绞合节径比是20~25倍,填充是非吸湿性填充材料;第二内绕包层是由聚酯带绕包构成;第二铜丝编织层是由镀锡裸铜丝编织构成,第二外绕包层是由聚酯带绕包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特种屏蔽电缆,其特征是缆芯绕包层中:内缆芯绕包层是由聚酯带重叠绕包构成,绕包重叠宽度是20mm;外缆芯绕包层是由聚酯带重叠绕包构成,绕包重叠宽度是20mm;聚酯带的标称厚度都为0.0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特种屏蔽电缆,其特征是缆芯铜丝编织层中的裸铜丝的标称直径是0.15mm或0.25mm,编织密度不小于80%,编织角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晶晶祝军何志峰李敏王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