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住用地相邻关系的用地布局的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220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职住用地相邻关系的用地布局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包括:根据地图在目标区域中划分出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混合用地这三类用地的边界;根据用地属性给划定边界的用地进行编号;分别计算各个用地的面积;分别计算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和混合用地三者之间的相邻边界的长度;遍历地计算各个单个用地的布局指数;基于遍历计算得到的布局指数汇总计算每一类用地的总体布局指数,其指示目标区域的通勤圈范围内的每一类用地需进行布局优化的程度高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无需依赖于大量的额外数据采集特别是用户数据采集,就能够提供对于职住用地布局的有效评估,并且具有评估速度快、效率高、可量化、可比较的优点。可比较的优点。可比较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职住用地相邻关系的用地布局的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职住用地相邻关系的用地布局的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职住用地通常指安置工作场所(职)的用地和安置住宅(住)的用地,前者包括行政和产业用地,本专利技术统称为产业用地,后者称为居住用地,它们是通勤交通的主要发生地。通勤主要指上下班的出行,其移动的范围形成通勤圈。通勤圈内通勤距离短的用地布局是合理的布局。
[0003]目前,一般以通勤圈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中产业人口数量的比值衡量用地布局的合理性,职住越平衡就越能减少通勤的距离。这种职住比方法需要收集就业岗位数和居民人口数,能够为职住用地的均衡布局提供评估,相较于考虑通勤交通时间评估用地布局的方法来得便捷。但是,前者方法无法评判职住用地的布局调整,也就是通勤圈内职住用地的布局变化不会改变职住比关系,而后者依靠交通系统抵消了一些空间距离的影响,但也掩盖了部分用地之间基本的空间距离关系,并且需要收集和计算大量的交通网络数据,操作起来相对复杂和费时,因而在有较多可选用地规划方案时,两者都存在无法及时为缩短通勤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职住用地相邻关系的用地布局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方法将待研究的目标区域以及与之对应的包含交通网络信息和土地使用信息的地图纳入考虑,并基于所述地图评估用地的空间相邻关系,所述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所述地图上根据目标区域划定通勤圈的范围,并确定其中包含的三种属性的用地,即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混合用地这三类用地,然后在通勤圈内分别划分出连片的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混合用地这三类用地的边界;步骤二、根据用地属性,分别给划定边界的用地进行编号,其中,产业用地编号为j,j∈N
m
,N
m
为总数,居住用地编号为i,i∈N
r
,N
r
为总数,混合用地编号为k,k∈N
x
,N
x
为总数,其中上标r、m和x分别表示居住、产业和混合的含义;步骤三、分别计算各个居住用地面积产业用地面积和混合用地面积步骤四、分别计算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和混合用地三者之间的相邻边界的长度,其中所述相邻边界定义为,不同属性用地的边界相邻距离在一个预设的阈值距离内并且用地之间有交通廊道通过,其中为单个居住用地i与周边用地之间的相邻边界的长度,为单个产业用地j与周边用地之间的相邻边界的长度,为单个混合用地k与周边用地之间的相邻边界的长度;步骤五、采用以下公式(4)

(6)计算单个用地的布局指数,其中,公式(4)

(6)分别对应于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和混合用地的布局指数的计算,其中公式(4)中,为居住用地i的布局指数,为居住用地i的相邻边界长度,为居住用地i的面积;公式(5)中,为产业用地j的布局指数,为产业用地j的相邻边界长度,为产业用地j的面积;公式(6)中,为混合用地k的布局指数,为混合用地k的相邻边界长度,为混合用地k的面积,P
k
为混合用地k的边界周长。步骤六、重复步骤四和步骤五遍历所有的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和混合用地,分别得到每个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和混合用地的布局指数个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和混合用地的布局指数和步骤七、汇总所述步骤六的计算结果,以计算每一类用地的总体布局指数,所述总体布局指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区域的通勤圈范围内的每一类用地需进行布局优化的程度高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职住用地相邻关系的用地布局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在划分边界时,遇到相同属性的用地边界相邻时,则取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涵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