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发动机及供油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219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发动机及供油方法。该发动机供油系统包括油底壳、供油主回路与预供油泵组。油底壳储存有机油;供油主回路上依次设置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主油道,主油道用于向发动机的各个润滑点供油;预供油泵组包括直流电动油泵和交流电动油泵,直流电动油泵和交流电动油泵并联设置于油底壳与机油泵的出口端之间。在预润滑阶段,若正常供电,则直流电动油泵与交流电动油泵同时工作;若异常供电,则直流电动油泵工作。在后冷却阶段,若正常供电,则交流电动油泵工作;若异常供电,则直流电动油泵工作。防止出现因停电而出现的装置损坏,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发动机及供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是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发动机及供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发动机领域的扩展,人们对发动机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人们对发动机准备阶段的预润滑阶段与发动机停止后的后冷却阶段也愈加重视。然而预润滑阶段与后冷却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效率较低,停电情况下无法进行等。
[0003]现有技术中,人们通常单独配备一台直流电动油泵或单独配备一台交流电动油泵以为发动机供油。然而若仅配备一台交流电动油泵,则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发动机因无法预供油无法启动;当遇到停电时发动机停车,会因发动机各摩擦副位置温度过高,造成摩擦副的损坏或劣化。若仅配备一台直流电动油泵,则可能出现以下问题:直流电动泵通常流量较小,且长时间连续运行容易过热损坏,所以对于缸径较大的发动机无法充分进行预润滑、后冷却。因此,如何解决效率较低,停电情况下无法启动或造成摩擦副损坏的问题仍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发动机及供油方法,用于保证对发动机预润滑的高效率处理以及停电情况下也可以正常使用发动机。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包括:
[0007]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储存有机油;
[0008]供油主路,所述供油主回路上依次设置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主油道,所述机油泵的入口端与所述油底壳连通,所述主油道用于向发动机的各个润滑点供油;
[0009]预供油泵组,包括直流电动油泵和交流电动油泵,所述直流电动油泵和所述交流电动油泵并联设置于所述油底壳与所述机油泵的出口端之间。
[0010]在发动机供油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启动机油泵,则发动机开始工作;关闭机油泵,则发动机停止工作。预供油泵组包括直流电动油泵和交流电动油泵,直流电动油泵和交流电动油泵并联设置于油底壳与机油泵的出口端之间。两者线路不相同,即使其中一个油泵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另一个油泵的正常工作。若出现停电状况,交流电动油泵无法工作,也不会影响到直流电动油泵的运行,保证在停电情况下依旧能对各个润滑点进行预润滑以及冷却工作。
[0011]可选地,所述直流电动油泵与所述机油泵的出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0012]可选地,所述交流电动油泵与所述机油泵的出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13]可选地,所述油底壳具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
[0014]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直流电动油泵连通,所述第三出油口与所述交流电动油泵连通。
[0015]可选地,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所述机油泵之间,所述换热器用于所述供油主路中的机油与外部冷源热交换。
[0016]一种发动机,包括摩擦副组以及所述的发动机供油系统,所述摩擦副组的入口端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摩擦副组的出口端与所述油底壳连通。
[0017]可选地,所述摩擦副组包括并联设置于所述主油道与所述油底壳之间的增压器、活塞、主轴瓦以及连杆瓦。
[0018]一种发动机的供油方法,采用所述的发动机供油系统,用于对各个润滑点进行供油,所述供油方法包括:
[0019]判断所述发动机的供电状态;
[0020]根据所述供电状态执行第一预供油策略或第二预供油策略;
[0021]所述第一预供油策略为同时启动所述直流电动油泵与所述交流电动油泵,所述第二预供油策略为启动所述直流电动油泵。
[002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供电状态执行第一预供油策略或第二预供油策略,对所述主油道进行预供油包括:
[0023]当所述发动机正常供电时,执行所述第一预供油策略;
[0024]当所述发动机停止供电时,执行所述第二预供油策略。
[0025]可选地,在所述发动机停止工作之后,所述供油方法还包括:
[0026]判断所述发动机的供电状态;
[0027]根据结束状态时所述发动机的供电状态执行第一冷却策略或第二冷却策略;
[0028]所述第一冷却策略为启动所述交流电动油泵,所述第二冷却策略为启动所述直流电动油泵。
[0029]可选地,所述根据结束状态时所述发动机的供电状态执行第一冷却策略或第二冷却策略包括:
[0030]当所述发动机正常供电时,执行所述第一冷却策略;
[0031]当所述发动机停止供电时,执行所述第二冷却策略。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供油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供油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冷却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冷却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
油底壳;21

机油泵;22

机油滤清器;23

主油道;241

增压器;
[0039]242

活塞;243

主轴瓦;244

连杆瓦;25

换热器;250

外部冷源;
[0040]31

直流电动油泵;310

第一单向阀;32

交流电动油泵;320

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供油系统包括油底壳1、供油主回路以及预供油泵组。其中,油底壳1内储存有机油,可以为发动机运行、预润滑、后冷却等阶段提供机油。供油主回路上依次设置有机油泵21、机油滤清器22、主油道23,机油泵21的入口端与油底壳1连通,机油泵21的出口端与机油滤清器22连通,机油滤清器22的出口端与主油道23连通,主油道23向发动机的各个润滑点供油。机油滤清器22用于过滤通过的机油内的杂质,使进入主油道23内的机油不会因存在大颗粒杂质而损伤润滑点。
[0043]在发动机的使用过程中,启动机油泵21,则发动机开始工作;关闭机油泵21,则发动机停止工作。预供油泵组可以在发动机启动之前将油底壳1中的机油泵入机油滤清器22,预供油泵组包括直流电动油泵31和交流电动油泵32,直流电动油泵31和交流电动油泵32并联设置于油底壳1与机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储存有机油;供油主路,所述供油主回路上依次设置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主油道,所述机油泵的入口端与所述油底壳连通,所述主油道用于向发动机的各个润滑点供油;预供油泵组,包括直流电动油泵和交流电动油泵,所述直流电动油泵和所述交流电动油泵并联设置于所述油底壳与所述机油泵的出口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动油泵与所述机油泵的出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动油泵与所述机油泵的出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具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泵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直流电动油泵连通,所述第三出油口与所述交流电动油泵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所述机油泵之间,所述换热器用于所述供油主路中的机油与外部冷源热交换。6.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副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

5中所述的发动机供油系统,所述摩擦副组的入口端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摩擦副组的出口端与所述油底壳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杰任利东董方龙张志权李累累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