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鱼菜共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211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缸;苗床,具有出水口,出水口用于将苗床净化的水体输送至鱼缸内;第一提水管,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提水管的出水端与苗床相连通,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伸入鱼缸内,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于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缺口,以使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能够贴紧于鱼缸的底部;第一曝气装置,设置于第一提水管内;气泵,气泵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导气管,第一导气管远离气泵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曝气装置。由于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于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缺口,使得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能够贴紧于鱼缸的底部,从而能够增强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对鱼缸底部区域的吸力,进而能够较好地清理沉淀在鱼缸底部的粪便和残饵。粪便和残饵。粪便和残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鱼菜共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小型鱼菜共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小型鱼菜共生系统中,通常通过提水管配合气泵和曝气装置进行提水,以将鱼缸内的粪便和残饵连同水体输送至用于栽培植物的苗床,水体内的粪便和残饵经过苗床内微生物的分解后被苗床内的植物吸收,从而能够净化输送至苗床的水体,随后将苗床净化的水体重新输送至鱼缸内,以对水体进行循环利用。但是,传统的小型鱼菜共生系统中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伸入鱼缸内的提水管的进水端无法贴紧鱼缸的底部,因此在提水时提水管的进水端对于鱼缸底部区域产生的吸力较弱,导致提水管的进水端无法较好地清理沉淀在鱼缸底部的粪便和残饵;2.鱼缸内漂浮于水体表面的油膜和灰尘等污物无法及时清理,只能等待漂浮于水体表面的污物沉入水体后由提水管的进水端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小型鱼菜共生系统,能够较好地清理沉淀在鱼缸底部的粪便和残饵。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缸;苗床,所述苗床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将所述苗床净化的水体输送至所述鱼缸内;第一提水管,所述第一提水管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一提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苗床相连通,所述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伸入所述鱼缸内,所述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于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缺口,以使所述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能够贴紧于所述鱼缸的底部;第一曝气装置,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提水管内;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远离所述气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小型鱼菜共生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于管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避让缺口,使得所述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能够贴紧于所述鱼缸的底部,从而能够增强所述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对所述鱼缸底部区域的吸力,进而能够较好地清理沉淀在鱼缸底部的粪便和残饵。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呈锯齿状以形成所述第一避让缺口。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吸盘。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提水管的进水端呈扩口结构。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提水管,所述第二提水管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二提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苗床相连通,所述第二提水管的进水端伸入所述鱼缸内,所述第二提水管位于所述鱼缸内的部分呈弯曲状,以使所述第二提水管的进水端能够贴近于水面;第二曝气装置,所述第二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提水管内;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气泵的出气端,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
述第二曝气装置。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提水管的进水端于管壁上设置有第二避让缺口,以使所述第二提水管的进水端能够贴紧于水面。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提水管的进水端呈锯齿状以形成所述第二避让缺口。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提水管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二吸盘。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提水管的进水端呈扩口结构。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苗床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沉淀仓、第一栽培仓、第二栽培仓、第三栽培仓和出水仓,所述第一提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提水管的出水端连通于所述沉淀仓,所述出水口连通于所述出水仓,所述第一栽培仓内设置有陶粒,所述第二栽培仓内设置有细石,所述第三栽培仓内设置有粗砂。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鱼缸100、苗床200、沉淀仓210、过滤棉211、第一栽培仓220、第二栽培仓230、第三栽培仓240、出水仓250、出水口251、第一提水管300、第一避让缺口310、第一曝气装置400、气泵500、第一导气管510、第二导气管520、第一吸盘600、第二提水管700、第二避让缺口710、第二曝气装置800、第二吸盘9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出现若干、大于、小于、超过、以上、以下、以内等词,其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出现第一、第二等词,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
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6]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缸100、苗床200、第一提水管300、第一曝气装置400和气泵500。
[0028]苗床200具有出水口251,出水口251用于将苗床200净化的水体输送至鱼缸100内,具体的,出水口251可以通过管路与鱼缸100相连通,当然,出水口251也可以位于鱼缸100顶部开口的上方,苗床200内的水体能够由出水口251直接流入鱼缸100内,在此不作限定,第一提水管300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提水管300的出水端与苗床200相连通,第一提水管300的进水端伸入鱼缸100内,第一提水管300的进水端于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缺口310,以使第一提水管300的进水端能够贴紧于鱼缸100的底部,第一曝气装置400设置于第一提水管300内,气泵500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导气管5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100);苗床(200),所述苗床(200)具有出水口(251),所述出水口(251)用于将所述苗床(200)净化的水体输送至所述鱼缸(100)内;第一提水管(300),所述第一提水管(300)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一提水管(300)的出水端与所述苗床(200)相连通,所述第一提水管(300)的进水端伸入所述鱼缸(100)内,所述第一提水管(300)的进水端于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缺口(310),以使所述第一提水管(300)的进水端能够贴紧于所述鱼缸(100)的底部;第一曝气装置(400),所述第一曝气装置(400)设置于所述第一提水管(300)内;气泵(500),所述气泵(500)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导气管(510),所述第一导气管(510)远离所述气泵(50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4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水管(300)的进水端呈锯齿状以形成所述第一避让缺口(3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水管(300)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吸盘(60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水管(300)的进水端呈扩口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提水管(700),所述第二提水管(700)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二提水管(700)的出水端与所述苗床(200)相连通,所述第二提水管(700)的进水端伸入所述鱼缸(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家纯丁成章黄龙吴雅丽韦木莲蒙烽梁锐曾志华赖明建李湘妮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佛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