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06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传热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多个传热板中的相邻传热板之间的换热空间,所述换热空间包括用于第一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用于第二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二换热空间和用于第三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三换热空间,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和多个第二换热空间中的每一个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都与多个第三换热空间中的一个或两个相邻,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不同。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可以优化用于每个回路的传热面积以提高换热效率。优化用于每个回路的传热面积以提高换热效率。优化用于每个回路的传热面积以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参见图2和图3,传统的板式换热器100

包括:多个传热板10;以及形成在所述多个传热板10中的相邻传热板10之间的换热空间,所述换热空间包括用于第一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一换热空间20A、用于第二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二换热空间20B和用于第三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三换热空间20C,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20A和多个第二换热空间 20B中的每一个在传热板10的重叠方向上都与多个第三换热空间20C中的一个或两个相邻。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20A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20B的数量的比值为1。即,多个第一换热空间20A 与多个第二换热空间20B交替排列。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了第一传热介质的流动,用实线示出了第二传热介质的流动,并且用点划线示出了第三传热介质的流动。对于上述板式换热器,在确定尺寸时,需要牺牲每个回路的性能。增加传热面积将有利于提高效率,特别是对于高容量回路,但另一方面,会导致低容量回路中的传热介质速度降低,这可能会导致部分负载条件下的传热介质的滞留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由此可以优化用于每个回路的传热面积,以提高换热效率。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传热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多个传热板中的相邻传热板之间的换热空间,所述换热空间包括用于第一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用于第二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二换热空间和用于第三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三换热空间,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和多个第二换热空间中的每一个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都与多个第三换热空间中的一个或两个相邻,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不同。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中数量大的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数量少的换热空间的数量的比值大于1.05。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中数量大的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数量少的换热空间的数量的比值介于1.1至5之间。
[000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组和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组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交替排列,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组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空间,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组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空间。
[000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组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换热空间组包括相同数量的第一换热空间或不同数量的第一换热空间;和/或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组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空间组包括相同数量的第二换热空间或不同数量的第二换热空间。
[000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针对第一换热空间和第二换热空间而言,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连续排列;和/ 或针对第一换热空间和第二换热空间而言,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连续排列。
[00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和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组成的多个换热空间与所述多个第三换热空间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交替排列。
[00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分别用于第一传热介质流入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和用于第一传热介质流出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的一对第一传热介质端口;分别用于第二传热介质流入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和用于第二传热介质流出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的一对第二传热介质端口;以及分别用于第三传热介质流入所述多个第三换热空间和用于第三传热介质流出所述多个第三换热空间的一对第三传热介质端口。
[001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一传热介质端口中的一个设置在传热板的左上角,所述一对第一传热介质端口中的另一个设置在传热板的左下角,并且所述一对第二传热介质端口中的一个设置在传热板的右上角,所述一对第二传热介质端口中的另一个设置在传热板的右下角;或者所述一对第一传热介质端口中的一个设置在传热板的左上角,所述一对第一传热介质端口中的另一个设置在传热板的右下角,并且所述一对第二传热介质端口中的一个设置在传热板的右上角,所述一对第二传热介质端口中的另一个设置在传热板的左下角。
[00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一传热介质端口中的每一个具有通向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的多个第一开口;所述一对第二传热介质端口中的每一个具有通向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的多个第二开口;以及所述一对第三传热介质端口中的每一个具有通向所述多个第三换热空间的多个第三开口。
[001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和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中的每一个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的两侧均与所述第三换热空间相邻;和/或所述多个第三换热空间中的每一个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的两侧与所述第一换热空间或所述第二换热空间相邻。
[001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介质和所述第二传热介质是制冷剂,所述第三传热介质是载冷剂。
[001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空间、第二换热空间及第三换热空间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0017]采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可以优化用于每个回路的传热面积以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示意轮廓图;
[0019]图2为传统的板式换热器的流道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的板式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传热介质端口、第二传热介质端口和第三传热介质端口;
[0021]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传热介质端口、第二传热介质端口和第三传热介质端口,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和第二换热空
间的数量的比值是3;
[0022]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传热介质端口、第二传热介质端口和第三传热介质端口,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和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的比值是2;
[0023]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传热介质端口、第二传热介质端口和第三传热介质端口,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和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的比值是1.5;
[0024]图7为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的板式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传热介质端口、第二传热介质端口和第三传热介质端口,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和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的比值是 1.5,第一换热空间和第二换热空间采用另一种示例方式进行排列;
[0025]图8为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板式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传热介质端口、第二传热介质端口和第三传热介质端口,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和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的比值是 1.5,第一换热空间和第二换热空间采用又一种示例方式进行排列;以及
[0026]图9为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传热板;以及形成在所述多个传热板中的相邻传热板之间的换热空间,所述换热空间包括用于第一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用于第二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二换热空间和用于第三传热介质的多个第三换热空间,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和多个第二换热空间中的每一个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都与多个第三换热空间中的一个或两个相邻,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中数量大的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数量少的换热空间的数量的比值大于1.0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的数量中数量大的换热空间的数量与数量少的换热空间的数量的比值介于1.1至5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组和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组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交替排列,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组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空间,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组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空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组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换热空间组包括相同数量的第一换热空间或不同数量的第一换热空间;和/或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组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空间组包括相同数量的第二换热空间或不同数量的第二换热空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针对第一换热空间和第二换热空间而言,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连续排列;和/或针对第一换热空间和第二换热空间而言,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连续排列。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和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空间组成的多个换热空间与所述多个第三换热空间在传热板的重叠方向上交替排列。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用于第一传热介质流入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空间和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里高利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