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座椅腰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01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座椅腰靠,该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转动座、连接座和活动转轴,所述活动转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座和所述连接座中,所述活动转轴可沿其轴向方向移动,还包括锁止件和与所述锁止件限位配合的抵接部,所述活动转轴正向移动进而驱动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抵接部脱离限位,所述转动座与所述连接座可相对转动,所述活动转轴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抵接部限位配合,所述转动座与所述连接座锁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调节顶腰组件支撑角度,进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提高腰靠使用率,并且提高使用时腰部的支撑效果,从而缓解久坐疲劳。从而缓解久坐疲劳。从而缓解久坐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座椅腰靠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腰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座椅腰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学习工作的日益繁重,学生族和工作族都需要长久的坐在椅子上,对于久坐人们容易造成疲劳及各种腰椎问题,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于是人们在座椅上放置腰靠以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支撑从而在久坐时缓解腰部疲劳。不同使用者体型不同,对腰部支撑的需求不同,而现有的腰靠角度都是固定的,无法调节支撑角度,使得支撑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进而造成腰靠使用率低,并且支撑效果不理想,使得使用者久坐后依旧容易感到疲惫及腰椎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座椅腰靠无法调节支撑角度,进而造成腰靠使用率低且使用者久坐容易疲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座椅腰靠。
[0004]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转动座、连接座和活动转轴,所述活动转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座和所述连接座中,所述活动转轴可沿其轴向方向移动,还包括锁止件和与所述锁止件限位配合的抵接部,所述活动转轴正向移动进而驱动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抵接部脱离限位,所述转动座与所述连接座可相对转动,所述活动转轴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抵接部限位配合,所述转动座与所述连接座锁定。
[0006]优选的,所述锁止件为齿轮,所述抵接部包括与所述齿轮限位配合的限位齿槽、为所述齿轮提供弹性复位力的弹性件和供所述齿轮移动的导向齿槽,所述限位齿槽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动座之一,所述导向齿槽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动座之另一,所述限位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齿轮的厚度。
[0007]优选的,所述活动转轴轴体设有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一阶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面将所述活动转轴轴体分为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第三轴体,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体并与所述第一阶梯面抵接,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三轴体并与所述第二阶梯面抵接。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限位齿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限位齿槽和设置于所述转动座一端的第二限位齿槽,所述转动座另一端设有供所述第一齿轮移动的第一导向齿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供所述第二齿轮移动的第二导向齿槽。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厚度,所述第二限位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厚度。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转动座
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三轴孔,所述活动转轴可活动的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轴孔、第一轴孔和第三轴孔中。
[0011]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为所述第一齿轮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一弹簧和为所述第二齿轮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二弹簧。
[0012]优选的,所述活动转轴轴体一端设有便于按压的调节按钮。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座椅腰靠,包括安装板和顶腰组件,还包括上述顶腰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转动座与所述顶腰组件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的调节组件可用于腰靠中,以调节顶腰组件支撑角度,进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提高腰靠使用率,并且提高使用时腰部的支撑效果,从而缓解久坐疲劳。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技术座椅腰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本技术调节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0018]图3:本技术活动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转动座;20、连接座;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 30、活动转轴;31、第一阶梯面;32、第二阶梯面;301、第一轴体;302、第二轴体;303、第三轴体;33、调节按钮;40、锁止件;50、抵接部; 51、限位齿槽;52、弹性件;53、导向齿槽;60、安装板;70、顶腰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有座椅腰靠无法调节支撑角度,进而造成腰靠使用率低且使用者久坐容易疲劳的问题。所以本技术提出新的方案,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21]参见图1

2,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转动座10、连接座20和活动转轴30,所述活动转轴30穿设于所述转动座10和所述连接座20中,所述活动转轴30可沿其轴向方向移动,还包括锁止件40和与所述锁止件40限位配合的抵接部50,所述活动转轴30正向移动进而驱动所述锁止件40与所述抵接部50脱离限位,所述转动座10与所述连接座20可相对转动,所述活动转轴30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止件40与所述抵接部50限位配合,所述转动座10与所述连接座20锁定。
[0022]本实施例所述锁止件40为齿轮,所述抵接部50包括与所述齿轮限位配合的限位齿槽51、为所述齿轮提供弹性复位力的弹性件52和供所述齿轮移动的导向齿槽53,所述限位齿槽51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0与所述转动座10 之一,所述导向齿槽53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0与所述转动座10之另一,所述限位齿槽51的深度小于所述齿轮的厚度。
[0023]参见图2

3,所述活动转轴30轴体设有第一阶梯面31和第二阶梯面32,所述第一阶梯面31与所述第二阶梯面32将所述活动转轴30轴体分为第一轴体301、第二轴体302和第三轴体303,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体302并与所述第一阶梯面31抵接,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三轴体303并与所述第二阶梯面32抵接。
[0024]参见图1

2,所述连接座20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所述限位齿槽5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第一限位齿槽和设置于所述转动座10一端的第二限位齿槽,所述转动座10另一端设有供所述第一齿轮移动的第一导向齿槽,所述第二连接部22设有供所述第二齿轮移动的第二导向齿槽。
[0025]所述第一限位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厚度,所述第二限位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厚度。
[0026]所述转动座1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之间,所述转动座10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连接部21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连接部22设有第三轴孔,所述活动转轴30可活动的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轴孔、第一轴孔和第三轴孔中。
[0027]所述弹性件52包括为所述第一齿轮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一弹簧和为所述第二齿轮提供弹性复位力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导向齿槽内底面抵接,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导向齿槽内底面抵接。
[0028]参见图3,所述活动转轴30轴体一端设有便于按压的调节按钮33。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座、连接座和活动转轴,所述活动转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座和所述连接座中,所述活动转轴可沿其轴向方向移动,还包括锁止件和与所述锁止件限位配合的抵接部,所述活动转轴正向移动进而驱动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抵接部脱离限位,所述转动座与所述连接座可相对转动,所述活动转轴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抵接部限位配合,所述转动座与所述连接座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为齿轮,所述抵接部包括与所述齿轮限位配合的限位齿槽、为所述齿轮提供弹性复位力的弹性件和供所述齿轮移动的导向齿槽,所述限位齿槽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动座之一,所述导向齿槽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动座之另一,所述限位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齿轮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转轴轴体设有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一阶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面将所述活动转轴轴体分为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第三轴体,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体并与所述第一阶梯面抵接,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三轴体并与所述第二阶梯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腰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冬英林玮吴媛媛汪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乐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