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00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的连接器,其包括主体管,在主体管一端设置有与PTCD引流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另一端设置有与培养瓶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在主体管上还设置有将连接器整体与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连接固定的紧固部件。第一连接端分割为锥形连接管端和螺帽连接管端,并且锥形连接管端和螺帽连接管端成夹角结构并均与主体管贯通。第二连接端为设置在主体管一端且密封插接在培养瓶中的注射针头。该连接器可直接无菌收集足量胆汁标本,可提高培养阳性率,明确感染菌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抗菌有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耐药菌产生;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本人及医保经济负担。医保经济负担。医保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的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通过PTCD引流管留取胆汁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是在影像技术下经皮经肝在胆道内放置导管的一项技术手段。对很多胆道疾病来说,PTCD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也可以是姑息性的治疗方法。比如胰头癌、壶腹癌、胆系恶性肿瘤等可造成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会引起胆道压力增高,造成皮肤巩膜黄染;还会造成肝细胞肿胀,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此时可通过胆汁引流降低胆道压力,改善肝功能,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0003]PTCD可使不少高危、高龄、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渡过危险期,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降低择期手术的病死率。因为是侵袭性操作,行PTCD术的患者也面临着感染增加的风险。一旦体温升高,胆汁培养是常规检查之一。胆汁标本的留取至关重要,但在临床中留取合格标本有一定困难,尤其是胆汁分泌量相对少的患者。标本留取不合格必然影响检测结果。
[0004]目前留取胆汁多应用注射器从引流管抽取,然后注入培养瓶。当分泌缓慢,引流管内胆汁量少时,甚至有打开培养瓶盖直接从引流管滴取标本的做法。用注射器抽取胆汁耗时且留取标本量不理想。当胆汁分泌量少时,标本难以抽取,可采集标本量少,阳性培养率低。开盖滴取更是增加量标本在空气当中的暴露,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连接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的连接器,其解决现有留取胆汁标本的不便的问题,可保证无菌留取足量标本进行临床检验,为明确是否存在胆系感染提供依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接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主体管,在主体管一端设置有与PTCD引流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另一端设置有与培养瓶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在所述主体管上还设置有将所述连接器整体与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连接固定的紧固部件。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分割为锥形连接管端和螺帽连接管端,并且所述锥形连接管端和螺帽连接管端成夹角结构并均与所述主体管贯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为设置在所述主体管一端且密封插接在所述培养瓶中的注射针头。
[0009]优选的,所述紧固部件为缠绕在所述主体管上的粘接胶带,并在所述主体管外壁开设有缠绕所述粘接胶带的定位凹槽。
[0010]优选的,在所述主体管端部环绕设置有套设所述培养瓶的盖体的定位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将需要培养的胆汁经过该连接器进入负压培养瓶,避免了标本在空气中的暴露,尽最大可能保证了标本的无菌,以及微生物培养需要的标本量。
[0013]2、连接器体积小巧,带有两种形式的接头端口,方便不同引流管的连接。
[0014]3、该连接器可直接无菌收集足量胆汁标本,可提高培养阳性率,明确感染菌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抗菌有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耐药菌产生;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本人及医保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连接器第二连接端与培养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8]参照附图1

2所示的一种连接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1包括主体管11(优选长度为4cm,直径为0.8cm),在主体管11一端设置有与PTCD引流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另一端设置有与培养瓶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操作时,将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至PTCD引流管连接管端,将第二连接端与培养瓶连接,将需要培养的胆汁通过PTCD引流管,经过所述连接器进入负压培养瓶中,避免了标本在空气中的暴露,尽最大可能保证了标本的无菌,以及微生物培养需要的标本量。
[0019]为了避免在接取胆汁的过程中造成PTCD引流管的拉扯问题,如图1所示,在所述主体管11上还设置有将所述连接器整体与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连接固定的紧固部件,在紧固状态下,能有效克服外力对PTCD引流管的拉扯,提高胆汁提取时的安全性。
[0020]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端分割为锥形连接管端12a和螺帽连接管端12b,并且所述锥形连接管端12a和螺帽连接管端12b成夹角结构并均与所述主体管11贯通。其中当引流袋端口已连接输液接头,则选用锥形连接管端12a全部没入输液器接头里,保证连接紧密;如引流管管口为连接普通肝素冒的形状,则应用螺帽连接管端12b与PTCD引流管相连,方便不同引流管接入状态的连接。
[0021]优选的,锥形连接管端12a和螺帽连接管端12b依次套设有锥形外套3和螺帽套4,对未接入状态下进行无菌保护。
[0022]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端为设置在所述主体管11一端且密封插接在所述培养瓶中的注射针头13。在通过锥形连接管端12a或螺帽连接管端12b与PTCD引流管连接后,将所述注射针头13密封插接在培养瓶中,可实现胆汁的提取。
[0023]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紧固部件为缠绕在所述主体管11上的粘接胶带2,并在所述主体管11外壁开设有缠绕所述粘接胶带2的定位凹槽101。通过该定位凹槽101能限制粘接胶带2在主体管11表面的滑动,进而在当通过粘接胶带2粘接紧固后,可避免主体管11的滑动造成对PTCD引流管的拉扯及与培养瓶脱离的问题。具体的,将所述粘接胶带2粘接包裹在培养瓶上,使得连接器与培养瓶为一体结构,并再次将粘接胶带2粘接在外部设备上火患者身体上紧固。
[0024]为了避免在外力的作用下造成连接器1与培养瓶偏斜而造成注射针头13弯折或断裂的问题,如图2所示,在所述主体管11端部环绕设置有套设所述培养瓶(图中10所示)的盖体的定位套14。在将注射针头13穿入至培养瓶中后,定位套14套设在培养瓶的盖体上实现套设限位,从而限定连接器1与培养瓶连接的直线型,避免偏斜造成注射针头13弯折或断裂的弊端。
[0025]本技术性的原理是:
[0026]1)操作前,对PTCD引流管管口进行消毒。
[0027]2)拆去连接器的外包装,取出无菌状态的连接器。
[0028]3)连接第一连接端:观察引流管接头样式,选择适合的锥形连接管端12a和螺帽连接管端12b,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持端口下1cm处,去除端口处的锥形外套3或螺帽套4,将端口与引流管相连,注意保持端口无菌。
[0029]4)连接第二连接端:取下培养瓶安全盖,消毒内胶塞,挥干消毒液,去除B端针头外套,保持注射针头13无菌,刺入培养瓶内。
[0030]5)撕去胶带贴纸,用两条胶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包括主体管(11),在主体管(11)一端设置有与PTCD引流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另一端设置有与培养瓶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在所述主体管(11)上还设置有将所述连接器整体与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连接固定的紧固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PTCD引流管与培养瓶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分割为锥形连接管端(12a)和螺帽连接管端(12b),并且所述锥形连接管端(12a)和螺帽连接管端(12b)成夹角结构并均与所述主体管(11)贯通。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