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颈胸钉棒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196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胸钉棒固定装置,属于医疗且器械技术领域。所述颈椎椎弓根螺钉包括:第一螺栓、第一U型槽和第一螺钉,所述第一U型槽的内壁开有螺纹,所述胸椎椎弓根螺钉包括:第二螺栓、第二U型槽和第二螺钉,所述第二U型槽的内壁开有螺纹,所述颈胸连接棒包括:颈椎固定段、颈胸过渡段和胸椎固定段,所述的胸椎固定段的直径为5.5mm,颈椎固定段的直径为3.2mm,颈胸过渡段长1cm,且所述颈椎固定段和所述胸椎固定段不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达到钉棒完全契合的目的,降低术中连接棒旋转、螺帽松动、内固定不稳定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胸钉棒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颈胸钉棒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骨折、感染和肿瘤等因素造成脊柱结构破坏后,会造成脊柱力学结构的不稳定,常常需要对病椎及相邻椎体植入脊柱内固定装置来进行脊柱支撑和矫形,目前主要使用的为钉棒内固定装置,从而恢复脊柱的力学稳定,从而达到治疗脊柱类疾病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长节段脊柱外科手术的开展逐渐增多,其中就包含了横跨颈椎和胸椎的颈胸段手术,这就需要用到颈胸钉棒固定装置。
[0003]但传统的颈胸钉棒固定装置中的颈胸连接棒由于为同轴线轴体结构,所以在术中上螺栓时易出现连接棒旋转的现象,从而增加了连接棒曲度偏差、螺帽松动、内固不稳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颈胸钉棒固定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用于管道环焊缝的无损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椎椎弓根螺钉、颈胸连接棒和胸椎椎弓根螺钉;
[0007]所述颈椎椎弓根螺钉包括:第一螺栓、第一U型槽和第一螺钉,所述第一U 型槽的内壁开有螺纹,所述胸椎椎弓根螺钉包括:第二螺栓、第二U型槽和第二螺钉,所述第二U型槽的内壁开有螺纹,所述颈胸连接棒包括:颈椎固定段、颈胸过渡段和胸椎固定段,所述颈椎固定段嵌入所述第一U型槽内,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U型槽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栓尾端与所述第一U型槽包围固定住所述颈椎固定段,所述第一U型槽底端与所述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胸椎固定段嵌入所述第二U型槽内,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U型槽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螺栓尾端与所述第二U型槽包围固定住所述胸椎固定段,所述第二U 型槽底端与所述第二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颈椎固定段和所述胸椎固定段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胸椎固定段的直径为5.5mm,颈椎固定段的直径为3.2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颈胸过渡段长1cm。
[0010]进一步地,所述颈胸过渡段与颈椎固定段之间的夹角为113.5
°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均设有六角卡槽。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达到钉棒完全契合的目的,降低术中连接棒旋转、螺帽松动、内固定不稳定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中所述颈胸连接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位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位本申请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中各标号对应的部件如下:
[0019]1、胸椎固定段;2、颈胸过渡段;3、颈椎固定段;4、第二U型槽;5、第二螺栓;6第二螺钉;7、第一螺栓;8、第一U型槽;9、第一螺钉;10、六角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管道环焊缝的无损检测仪,包括:颈椎椎弓根螺钉、颈胸连接棒和胸椎椎弓根螺钉;
[0023]所述颈椎椎弓根螺钉包括:第一螺栓7、第一U型槽8和第一螺钉9,所述第一U型槽8的内壁开有螺纹,所述胸椎椎弓根螺钉包括:第二螺栓5、第二U 型槽4和第二螺钉6,所述第二U型槽4的内壁开有螺纹,所述颈胸连接棒包括:颈椎固定段3、颈胸过渡段2和胸椎固定段1,所述颈椎固定段3嵌入所述第一U型槽8内,所述第一螺栓7与所述第一U型槽8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栓7尾端与所述第一U型槽包围固定住所述颈椎固定段3,所述第一U型槽8底端与所述第一螺钉9固定连接,以达到固定所述颈椎固定段3的目的。所述胸椎固定段 1嵌入所述第二U型槽4内,所述第二螺栓5与所述第二U型槽4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螺栓5尾端与所述第二U型槽包围固定住所述胸椎固定段1,所述第二 U型槽4底端与所述第二螺钉6固定连接,以达到固定胸椎固定段1的目的。所述颈椎固定段3和所述胸椎固定段1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一方面,在术中弯曲所述颈胸连接棒时,可以较大程度减少连接处的剪切力,避免连接处在术后离断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使得颈椎固定段3和胸椎固定段1能够与U型槽底完全贴合,达到更好的稳定固定效果。
[0024]进一步地,所述的胸椎固定段1的直径为5.5mm,颈椎固定段3的直径为 3.2mm。
[0025]进一步地,所述颈胸过渡段2长1cm。
[0026]进一步地,所述颈胸过渡段2与颈椎固定段3之间的夹角为113.5
°
,使得所述颈胸连接棒更易弯曲至符合人体脊柱的生理曲线的形状。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栓7和所述第二螺栓5的头部均设有六角卡槽10,配合六角扳手使用时,由于受力面积有六个,所以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确保固定住所述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5。
[0028]具体操作时,首先将所述颈椎椎弓根螺钉和所述胸椎椎弓根螺钉分别旋进患者的颈椎和胸椎的椎弓根中,随后将所述颈胸连接棒的所述颈椎固定段3压入所述第一U型槽8
内,将所述颈胸连接棒的所述胸椎固定段1压入所述第二U 型槽4内,最后使用六角扳手将所述第一螺栓7旋入所述第一槽内,以固定住所述颈椎固定段3,将所述第二螺栓5选入所述第二槽内,以固定所述胸椎固定段1。
[00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胸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椎椎弓根螺钉、颈胸连接棒和胸椎椎弓根螺钉;所述颈椎椎弓根螺钉包括:第一螺栓、第一U型槽和第一螺钉,所述第一U型槽的内壁开有螺纹,所述胸椎椎弓根螺钉包括:第二螺栓、第二U型槽和第二螺钉,所述第二U型槽的内壁开有螺纹,所述颈胸连接棒包括:颈椎固定段、颈胸过渡段和胸椎固定段,所述颈椎固定段嵌入所述第一U型槽内,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U型槽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栓尾端与所述第一U型槽包围固定住所述颈椎固定段,所述第一U型槽底端与所述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胸椎固定段嵌入所述第二U型槽内,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U型槽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螺栓尾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鑫荟单政铭吴小涛庄苏阳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