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合一滤芯
[0001]本方案涉及水过滤
,具体为多合一滤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净水器开始普及,产品更新换代节奏加快,行业技术不断提升,净水器的净水效果一般取决于滤芯,滤芯是使受到污染的水被洁净到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状态。现有的过滤系统一般由多根滤芯拼装使用来实现使多级过滤功能,然而多根滤芯拼装将导致整个过滤系统体积都偏大,需要占用很多空间,导致消费者家中的安装位置装不下净水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方案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多合一滤芯,为了解决多级滤芯体积偏大、占用空间多的问题,该多合一滤芯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水路走向顺畅。
[0004]多合一滤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中心管及围绕所述中心管设置的第二过滤部,所述中心管上方设置有第三过滤部,所述中心管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部;所述第三过滤部与第二过滤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以形成水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部与第一过滤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以形成水路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水路口、第二水路口和第三水路口,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合一滤芯,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中心管(5)及围绕所述中心管(5)设置的第二过滤部(3),所述中心管(5)上方设置有第三过滤部(2),所述中心管(5)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部(4);所述第三过滤部(2)与第二过滤部(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以形成水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部(3)与第一过滤部(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7)以形成水路连接;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水路口(112)、第二水路口(113)和第三水路口(114),水流沿所述第一水路口(112)、第一过滤部(4)、第一连接件(6)至第二过滤部(3)进水侧流动,形成有第一水流通道(8);水流沿所述第二过滤部(3)、中心管(5)、第三过滤部(2)至第三水路口(114)流动,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9);水流沿所述第二过滤部(3)排水侧至第二水路口(113)流动,形成有第三水流通道(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合一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部(2)独立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三过滤部(2)与壳体(1)之间形成有间隙,水流沿所述第一水路口(112)、间隙流动至第一过滤部(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合一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6)包括第一基板(61),所述第三过滤部(2)于所述第一基板(61)上侧设置,所述第三过滤部(2)套接有第一隔罩(62),所述第一隔罩(62)上端与第三水路口(114)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隔罩(62)与第三过滤部(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601),所述第二水流通道(9)流经所述第一间距(601);所述第一隔罩(62)套接有第二隔罩(63),所述第二隔罩(63)上端与第二水路口(113)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隔罩(63)与第一隔罩(62)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602),所述第三水流通道(10)流经所述第二间距(602);所述第一基板(61)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水流通道(9)的第一通口(64)和用于连通第三水流通道(10)的第二通口(65),所述第一通口(64)与中心管(5)连通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合一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61)上侧竖向延伸设置有第四上挡壁(614),所述第一基板(61)上侧对应所述第四上挡壁(614)内侧位置竖向延伸设置有第三上挡壁(613),所述第四上挡壁(614)于第二隔罩(63)和第三上挡壁(613)之间设置,所述第四上挡壁(614)与第三上挡壁(613)之间形成有上开口设置的第四上安装腔(606),所述第四上安装腔(606)于第二间距(602)布置,所述第四上安装腔(606)与第二通口(65)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合一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61)上侧对应所述第三上挡壁(613)内侧位置竖向延伸设置有第二上挡壁(612),所述第二上挡壁(6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源康,刘臻,曾治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领尚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