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094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包括:根据河湖污染点源现场地形及景观设计要求,在地势较低且平坦区域选择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摆放点;污水经过局部收集管网进入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内静置后导入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经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第一时长后排入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构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前端处理污水后将点源污水排入清水型水生态系统内,通过构建各类生物群落构建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清水型水生态系统将自动维护运行,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清水型水生态系统具有自净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湖污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治理河湖污染时,通常先通过污水管网铺设,使河湖流域内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站,深度处理后再排入河湖,故在流域内城镇乡村修建大量污水处理厂站。而在农村地区大规模修建管网收集污水,将污水长距离收集后进行处理成本往往太高,尤其是偏远人口聚居区河湖汇入污水量大,修建管网的实施性不高,而在人工湿地等前端处理后再排入构建好水生态系统深度处理污水的情况下,人工湿地的运行经常发生堵塞,且占地较大、污水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包括:
[0005]根据河湖污染点源情况,在地势较低且平坦区域选择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摆放点;
[0006]污水经过局部收集管网进入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内静置后导入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0007]污水经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第一时长后排入清水型水生态系统;
[0008]构建清水型水生态系统。
[0009]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经过局部收集管网进入沉淀池,包括:
[0010]污水在局部收集管网内通过粗格栅和细格栅的过滤作用后进入沉淀池。
[0011]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构建,包括:
[0012]对湖体底泥进行消毒处理,向湖体内注水并保持第二时长;
[0013]对水体进行透明度提升处理;
[0014]水体澄清后,构建高等植物群落;
[0015]植物群落成活后,构建动物群落;
[0016]构建微生物群落;
[0017]对清水型水生态系统进行维护。
[0018]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高等植物群落,包括:
[0019]在水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
[0020]在水体岸边浅水区种植挺水植物;
[0021]在水面种植浮叶植物。
[0022]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高等植物群落,还包括:
[0023]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成活后,分阶段向湖体内注水,增加水体深度。
[0024]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水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包括:
[0025]在湖体底部种植草皮。
[0026]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水体岸边浅水区种植挺水植物,包括:
[0027]挺水植物采用片植或丛植的方法种植。
[0028]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动物群落,包括:
[0029]构建底栖动物群落;
[0030]构建浮游动物群落;
[0031]构建鱼类群落。
[0032]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微生物群落,包括:
[0033]在水体中悬挂微生物附着网或在岸边浅水区域放置石块等附着基;
[0034]在附着网上端安装浮球,在附着网下端安装石笼。
[0035]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水生态系统进行维护,包括:
[0036]清理水体中的杂物及动植物残体;
[0037]对扩散较快的沉水植物种类进行刈割移除;
[0038]定期冲洗附着网。
[003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前端处理污水后将点源污水排入清水型水生态系统内,再经深度处理后排入河湖,使河湖长期保持低污染状态。通过构建各类生物群落构建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清水型水生态系统将自动维护运行,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清水型水生态系统具有自净能力,当进入的污水量小于清水型水生态系统耐受阈值时,清水型水生态系统将深度净化污水,并持续运行。在清水型水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生长能大量吸收水体营养盐,水生动物的生长也会固定一部分营养盐,从而水中营养盐带出,避免产生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
[004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42]图1是本专利技术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是本专利技术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的流程图。
[0044]附图标记:
[0045]101.局部收集管网;102.沉淀池;103.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4.清水型水生态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46]本部分将结合图1至图2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
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特征名称,而非具有特殊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9]河流、湖泊水质日益恶化,治理受污染河湖的首要任务是截污纳管,大范围消除进入河湖的污染源,在外源截污的前提下开展生态修复恢复河湖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从而发挥河湖生态服务功能。
[0050]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大多是在河湖中悬挂弹性填料,弹性填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使池中微生物的浓度增加,对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接触氧化结合过滤器是解决上述问题较好的工艺组合,出水可以满足排放要求,但该工艺设备较多,操作繁琐,占地面积大,过滤器结构复杂。立式内循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河湖污染点源情况,在地势较低且平坦区域选择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3)摆放点;污水经过局部收集管网(101)进入沉淀池(102),污水在沉淀池(102)内静置后导入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3);污水经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3)处理第一时长后排入清水型水生态系统(104);构建清水型水生态系统(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经过局部收集管网(101)进入沉淀池(102),包括:污水在局部收集管网(101)内通过粗格栅和细格栅的过滤作用后进入沉淀池(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型水生态系统(104)构建,包括:对湖体底泥进行消毒处理,向湖体内注水并保持第二时长;对水体进行透明度提升处理;水体澄清后,构建高等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成活后,构建动物群落;构建微生物群落;对清水型水生态系统(104)进行维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水型水生态系统治理河湖污染点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高等植物群落,包括:在水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在水体岸边浅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俊王国彬朱枭强陈翠群陈若坤陈鑫泉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鹏凯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