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77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构造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包括顶板、防水板、支撑件、连接板、导流板、隔热板、填充层、房屋主体、连接接口和排水管;导流板朝向连接接口方向倾斜;连接接口底部与排水管连接;连接接口顶部与防护板连接;顶板远离连接接口的一端与房屋主体连接;房屋主体顶部与填充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板与防水层的组合能够通过阶梯式结构实现本装置对于房屋顶部主体的保护效果,同时减少了水流对墙体的直接冲击,通过导流板的结构能够减少本装置顶部液体残留的程度从而便于本装置进行排水工作,通过防护板的结构能够减少本装置的安全风险,同时连接接口与排水管的组合能够使得本装置排水过程更加便于收集控制。便于收集控制。便于收集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构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屋面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现有的大部分建筑物以混凝土层板作为屋面的主要支撑构造,对屋面和屋面上的设施起主要的支撑作用。但由于混凝土层板具有容易渗水的缺点,当遇到降水的天气时,常常会产生漏水的现象,使得屋面的防水成为了现有建筑物屋面所面临的问题。
[0003]传统的屋面防水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醛类、醚类高分子化合物,从而在阳光照射和雨水冲刷过程当中存在污染环境的风险。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21147312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包括混凝土层板和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混凝土层板上方,所述混凝土层板与防水层之间设有找坡层,所述找坡层上表面高度从中部向边缘逐渐降低,所述防水层与找坡层上表面贴紧,所述防水层上方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边缘处设有环形封闭的排水明沟,所述排水明沟设有排水口,所述混凝土层板固定连接有环形封闭的女儿墙,所述排水明沟位于女儿墙内侧表面处,所述防水层包括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层和改性沥青长纤聚酯胎防水卷材,所述改性沥青长纤聚酯胎防水卷材紧贴于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层上表面,其具有使积水能快速流动到保护层边缘处的排水明沟内,加速积水的排出,阻止积水向混凝土层板渗透。通过保护层、防水层和找坡层分别阻止雨水渗透到混凝土层板内,从而能直接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达到防水性较好的优点等优点。
[0005]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方案在实际生产当中存在,加工难度大,排水效率低,不宜兼容多种房屋建筑屋顶形状等问题,同时上述方案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高分子防水材料进行加工,无法实现绿色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本技术通过连接板与防水层的组合能够通过阶梯式结构实现本装置对于房屋顶部主体的保护效果,同时减少了水流对墙体的直接冲击,通过导流板的结构能够减少本装置顶部液体残留的程度从而便于本装置进行排水工作,通过防护板的结构能够减少本装置的安全风险,同时连接接口与排水管的组合能够使得本装置排水过程更加便于收集控制,通过本装置独立结构的防水层和连接板的结构能够减少对于高分子材料的使用从而利用阶梯式斜坡结构形成对屋面表面的保护效果,从而只需要使得多组连接板连接处紧密贴合就能够实现防水效果,减少了传统高分子材料的利用。
[0007]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包括顶板、防水板、支撑件、连接板、防护板、导流板、隔热板、填充层、房屋主体、连接接口和排水管;
[0008]顶板顶部与导流板连接;导流板朝向连接接口方向倾斜;连接接口底部与排水管
连接;连接接口顶部与防护板连接;顶板远离连接接口的一端与房屋主体连接;房屋主体顶部与填充层连接;填充层远离房屋主体的一端与隔热板连接;隔热板顶部与防水板连接;防水板外端面与支撑件连接;支撑件远离防水板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顶部上设有防水层。
[0009]优选的,顶板上设有多组固定凹槽,导流板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限位件,固定限位件与固定凹槽宽度相同。
[0010]优选的,连接接口顶部上设有连接支架,防护板底部侧面上设有固定螺纹孔,连接支架与防护板连接。
[0011]优选的,支撑件顶部上设有倾斜支架,倾斜支架上设有转动阻尼件,转动阻尼件与连接板底部转动连接。
[0012]优选的,防水板顶部上设有缓冲层,缓冲层上设有凹槽,凹槽与支撑件底部宽度相同。
[0013]优选的,连接板远离支撑件的一端上设有连接卡扣,防水层顶部上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与连接卡扣宽度相同。
[0014]优选的,防水层顶部上设有橡胶密封件,橡胶密封件设置于连接板接触缝隙处。
[0015]优选的,隔热板内部设有真空夹层。
[001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连接板与防水层的组合能够通过阶梯式结构实现本装置对于房屋顶部主体的保护效果,同时减少了水流对墙体的直接冲击,通过导流板的结构能够减少本装置顶部液体残留的程度从而便于本装置进行排水工作,通过防护板的结构能够减少本装置的安全风险,同时连接接口与排水管的组合能够使得本装置排水过程更加便于收集控制,通过填充层与隔热板的结构能够使得本装置顶部表面更加平整的同时房屋内部与外部顶端温度热辐射效率更低,从而避免了由于阳光直射导致的房屋内部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顶板;2、防水板;3、支撑件;4、连接板;5、防水层;6、防护板;7、导流板;8、隔热板;9、填充层;10、房屋主体;11、连接接口;12、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包括顶板1、防水板2、支撑件3、连接板4、防护板6、导流板7、隔热板8、填充层9、房屋主体10、连接接口11和排水管12;
[0022]顶板1顶部与导流板7连接;导流板7朝向连接接口11方向倾斜;连接接口11底部与排水管12连接;连接接口11顶部与防护板6连接;顶板1远离连接接口11的一端与房屋主体10连接;房屋主体10顶部与填充层9连接;填充层9远离房屋主体10的一端与隔热板8连接;隔热板8顶部与防水板2连接;防水板2外端面与支撑件3连接;支撑件3远离防水板2的一端与连接板4连接;连接板4顶部上设有防水层5;支撑件3顶部上设有倾斜支架,倾斜支架上设
有转动阻尼件,转动阻尼件与连接板4底部转动连接;防水板2顶部上设有缓冲层,缓冲层上设有凹槽,凹槽与支撑件3底部宽度相同;连接板4远离支撑件3的一端上设有连接卡扣,防水层5顶部上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与连接卡扣宽度相同;防水层5顶部上设有橡胶密封件,橡胶密封件设置于连接板4 接触缝隙处;隔热板8内部设有真空夹层。
[0023]本实施例中,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屋顶防水的效果,通过连接板4 与防水层5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防水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本装置的维护成本,当本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导流板7能够将本装置顶部残留水分导向连接接口11方向,从而便于通过排水管12进行排出,通过连接板4和防水层5的组合能够形成导向斜坡,同时减少了水分对房屋主体10顶部的冲刷,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保护效果,通过支撑件3的结构能够根据房屋顶部的结构形状不同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兼容性。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顶板1上设有多组固定凹槽,导流板7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限位件,固定限位件与固定凹槽宽度相同;连接接口11顶部上设有连接支架,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防水板(2)、支撑件(3)、连接板(4)、防护板(6)、导流板(7)、隔热板(8)、填充层(9)、房屋主体(10)、连接接口(11)和排水管(12);顶板(1)顶部与导流板(7)连接;导流板(7)朝向连接接口(11)方向倾斜;连接接口(11)底部与排水管(12)连接;连接接口(11)顶部与防护板(6)连接;顶板(1)远离连接接口(11)的一端与房屋主体(10)连接;房屋主体(10)顶部与填充层(9)连接;填充层(9)远离房屋主体(10)的一端与隔热板(8)连接;隔热板(8)顶部与防水板(2)连接;防水板(2)外端面与支撑件(3)连接;支撑件(3)远离防水板(2)的一端与连接板(4)连接;连接板(4)顶部上设有防水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面的防水处理构造,其特征在于,顶板(1)上设有多组固定凹槽,导流板(7)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限位件,固定限位件与固定凹槽宽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玮聪李嘉耀吴灿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鲁班天宁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