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043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包括主体,进液口,出液口,控制组件和冷却管,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主体中,进液口与冷却管连通,多根冷却管间隔设置,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壳体,控制阀和驱动器,所述控制阀设置在壳体内,控制阀包括挡块和流道,流道设置在相邻挡块之间,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分别与流道对应设置,每根冷却管与一个进口连通,所述控制阀通过连接杆与驱动器连接,驱动器带动控制阀沿直线运动,调整流道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连通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多个反应釜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循环,从而实现同步控制,提升控制效率和控制一致性。控制一致性。控制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性聚氨酯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体系,也称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水性聚氨酯以水为溶剂,有着无污染、安全可靠、机械性能优良、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等优点。水性聚氨酯加工时需要使用反应釜进行反应,反应釜通常具有冷却液进行温度控制,冷却液再通过冷却循环装置进行冷却循环,保持温度稳定。但是,现有的反应釜的冷却液流量通常是单独控制,当多个同样的反应釜进行加工时,需要分别单独控制,控制效率较低,控制一致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将多个反应釜的冷却液同步进行流量控制,控制效率较高的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包括主体,进液口,出液口,控制组件和冷却管,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主体中,进液口与冷却管连通,多根冷却管间隔设置,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壳体,控制阀和驱动器,所述控制阀设置在壳体内,控制阀包括挡块和流道,流道设置在相邻挡块之间,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分别与流道对应设置,每根冷却管与一个进口连通,所述控制阀通过连接杆与驱动器连接,驱动器带动控制阀沿直线运动,调整流道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连通面积。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管内设有冷却通道,冷却管外壁设有散热板,多块散热板呈放射状排布。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上设有冷却组件。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组件包括风扇和电机,电机与风扇连接。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组件具有过滤层,过滤层设置在进风口。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挡块和流道呈阶梯状排列。
[0010]作为优选方案,多根冷却管平行设置。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能够对多个反应釜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循环,从而实现同步控制,提升控制效率和控制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组件的截面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001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包括主体1,进液口2,出液口3,控制组件4和冷却管5,所述控制组件4设置在主体1中,进液口3与冷却管5连通,多根冷却管5间隔设置。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壳体41,控制阀42和驱动器43,所述控制阀42设置在壳体41内,控制阀42包括挡块421和流道422,流道422设置在相邻挡块421之间。壳体41上设有进口411和出口412,多个进口411和多个出口412分别与流道422对应设置,每根冷却管5与一个进口411连通。所述控制阀42通过连接杆44与驱动器43连接,驱动器43带动控制阀42沿直线运动,调整流道422与进口411和出口412之间的连通面积。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釜10的冷凝管101与冷却管5连通,冷凝管101内的冷却液通过冷却管5进入冷凝循环装置中冷却,多个反应釜10的冷凝管分别与冷却管5连通。当需要冷却液流量最大时,驱动器43通过连接杆44带动控制阀42,是的流道422与进口411和出口412完全连通,此时连通面积最大。当需要减小流量时,驱动器43带动控制阀42上行,使得挡块421遮挡进口和出口,从而缩小流通面积,减小流量,直到挡块完全遮挡进口和出口,流量截断,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本实施例的驱动器43为电磁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多个反应釜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循环,从而实现同步控制,提升控制效率。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5内设有冷却通道51,冷却管5外壁设有散热板52,多块散热板52呈放射状排布,从而提升冷却管的散热效率。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上设有冷却组件6,通过冷却组件6能够加快冷却管5散热。所述冷却组件6包括风扇61和电机62,电机62与风扇61连接,通过电机62带动风扇61转动,从而将外部气流吹向冷却管5,提升散热效率。所述冷却组件6具有过滤层63,过滤层63设置在进风口64,从而对进气进行过滤。所述挡块421和流道422呈阶梯状排列,从而使得挡块421和流道422能够间隔排布,方便加工。多根冷却管5平行设置,从而实现同步控制。
[0022]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能够对多个反应釜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循环,从而实现同步控制,提升控制效率和控制一致性。
[0023]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进液口,出液口,控制组件和冷却管,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主体中,进液口与冷却管连通,多根冷却管间隔设置,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壳体,控制阀和驱动器,所述控制阀设置在壳体内,控制阀包括挡块和流道,流道设置在相邻挡块之间,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分别与流道对应设置,每根冷却管与一个进口连通,所述控制阀通过连接杆与驱动器连接,驱动器带动控制阀沿直线运动,调整流道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连通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性聚氨酯加工的反应釜冷凝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内设有冷却通道,冷却管外壁设有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晓云古宗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旭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