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55032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3
提供一种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其能够抑制端子极柱的焊接不良造成的焊接强度降低。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通过凸焊来形成端子极柱,其中,集电部3的上端部31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突起部,突起部中包括第一突起部41和第二突起部42(42'),第一突起部41位于第二突起部42(42')之间,第一突起部41的高度H1比第二突起部42(42')的高度H2(H2')低,第一突起部41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中心线CL1到第二突起部42(42')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中心线CL2(CL2')的长度L0(L0')与第一突起部41的连接部位411到第二突起部42(42')的连接部位421(421')的最小长度L(L')的比率为0.25以上且0.50以下。0.50以下。0.5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凸焊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以镍

镉蓄电池或镍

氢蓄电池等为代表的碱蓄电池的充放电的可逆性优异、功率高且容量高,不仅被用作手机、电动工具之类的小型设备的动力源,还有效地用作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大型动力源。通常而言,这些碱蓄电池大多采用如下结构:将包括镍正极、负极以及分隔件的极板组配置在电池槽内,所述镍正极包含氢氧化镍作为主材料,所述负极包含氢氧化镉、储氢合金等作为主材料,所述分隔件介存于所述正极与负极之间,与正极及负极电连接的极柱端子从电池槽内贯通电池槽盖,极柱的一部分突出至电池槽外而取出电流。作为此情况下的极柱端子的材质,广泛使用有镍、镍合金、铁、钢材等。
[0003]如图4所示,碱蓄电池的极柱端子包括端子部2和倒U字形的集电部3,通过进行焊接将端子部2的下端部21与集电部3的上端部31接合。并且,端子部2的下端部21与集电部3的上端部31接合而成的极柱端子1的以下结构为公众所知:将从极板组的正极板及负极板导出的极耳(舌片)插入集电部3的倒U字内而通过点焊等来相互接合(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
[0004]端子部2与集电部3的焊接一直以来使用有弧焊,其中,通常为钨极惰性气体(Tungsten Inert Gas,TIG)焊接。TIG焊接是使用耐热性强的钨电极或钨合金电极来产生电弧,通过其电弧热将端子部2与集电部3熔融而加以焊接。然而,为了防止熔融金属因大气中的氧、氮等而发生氧化、氮化,要借助氩气、氦气等惰性气体而在与大气隔绝的情况下进行焊接,所以焊接速度慢、极柱端子的制作耗时。进而,惰性气体价格高昂、费用也高。
[0005]作为其他焊接方法,有凸焊,即,在要接合的焊接构件中的一者上形成突起部,使所述突起部与另一焊接构件抵接,通过一对电极进行加压并流通焊接电流而使电阻发热(后面有时也记作“焦耳热”)集中于突起部,由此使得所述突起部熔融而将焊接构件彼此接合,是一种焊接速度快、价格低廉的焊接方法。
[0006]然而,因流通焊接电流而产生的焦耳热容易集中到位于焊接部的中央附近的突起部。因此,突起部熔融而产生的熔融金属集中于焊接部的中央而在焊接部产生喷溅,若所述喷溅接触到对极,则有引发蓄电池的短路之虞。另外,若熔融金属集中于焊接部的中央,则会发生爆炸或飞散而在焊接部产生空腔,从而还有引发端子极柱的焊接强度的降低或者导电电阻的上升之虞。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

2882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在基于凸焊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规定突起部的高度以及突起部的间隔,能够抑制端子极柱的焊接不良,从而完成了本申请专利技术。
[0012]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端子极柱的焊接不良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
[001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如下,即,一种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对端子部的下端部与集电部的上端部进行凸焊来形成端子极柱,其主旨在于,集电部的上端部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突起部,突起部中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第一突起部位于第二突起部之间,第一突起部的高度比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低,第一突起部的连接部位到两个第二突起部的连接部位的最小长度相对于第一突起部的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方向的中心线的长度的比率为0.25以上且0.50以下。
[001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由于第一突起部的高度比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低且充分保持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的间隔,所以,能够抑制对端子部和集电部流通焊接电流时产生的焦耳热集中于第一突起部,从而能抑制端子极柱的焊接不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的焊接装置的要部的局部右侧视图。
[0018][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集电部的局部正面图。
[0019][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集电部的俯视图。
[0020][图4]为表示蓄电用端子极柱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展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另外,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加入各种变更或改良,这样的加入了变更或改良的形态也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
[0022]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同一符号表示同一结构构件。但附图是示意性的,厚度与平面尺寸的关系、各构件的厚度的比率等可能与现实不一样。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等也可能不一样。进而,有时会使用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来表示方向。例如,X轴方向为后文叙述的集电部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为后文叙述的集电部的宽度方向。Z方向为后文叙述的集电部的高度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相互正交。XYZ轴呈右手定则。
[0023]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的焊接装置的要部的局部右侧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集电部的局部正面图。图3为图2的集电部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蓄电用端子极柱的立体图。
[002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是在集电部3的上端部31至少并排设置三个突起部4,以所述突起部4与端子部2的下端部21抵接的方式设置到焊接装置5上,
通过一对电极51一边对端子部2和集电部3进行加压一边流通焊接电流而使焦耳热集中于突起部4,由此使得所述突起部4熔融而将端子部2与集电部3加以焊接。
[0025]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中的集电部3包括并排设置于上端部31的突起部4中的第一突起部41和两个第二突起部42(42'),第一突起部41位于第二突起部42(42')之间,第一突起部41的高度H1形成得比第二突起部42(42')的高度H2(H2')低。进而形成为第一突起部41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中心线CL1到第二突起部42(42')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中心线CL2(CL2')的长度L0(L0')与第一突起部41的连接部位411到第二突起部42(42')的连接部位421(421')的最小长度L(L')的比率L/L0(比率L'/L0')为0.25以上且0.50以下。
[0026]通过将并排设置于集电部3的上端部31的突起部4设为这样的结构,在端子部2的下端部21与集电部3的上端部31的凸焊中,在对端子部2和集电部3流通焊接电流时,由于第一突起部41的高度比第二突起部42的高度低且充分保持第一突起部41与第二突起部42(42')的间隔,所以,因焊接电流而产生的焦耳热不易集中于第一突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对端子部的下端部与集电部的上端部进行凸焊来形成端子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部的上端部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中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二突起部之间,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连接部位到所述第二突起部的连接部位的最小长度相对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到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方向的中心线的长度的比率为0.25以上且0.5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大祐阿部勲桥本辽一高泽勇辉宇山航平井上贵裕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