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水道及应用该加热器水道的圆管加热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29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器水道及应用该加热器水道的圆管加热器组件,加热器水道包括圆管,圆管上设有与发热原件配合以形成水道的凸起部;凸起部沿内管圆管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且首尾断开,凸起部所在的水平方向截面与圆管轴线互相垂直,沿圆管轴线方向相邻的两个凸起部绕圆管圆周方向交错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升通道和缓冲通道取代传统的螺旋通道,不易于产生水垢堆积,通过水流在缓冲通道内充分与厚膜发热管进行热交换,保证水流温度的一致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号NTC传感器和二号NTC传感器配合有效的控制出水的温度,防止厚膜发热管干烧和出水水流暴沸,可以有效的保护厚膜发热管。管。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器水道及应用该加热器水道的圆管加热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厚膜加热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加热器水道及应用该加热器水道的圆管加热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咖啡不断被人们接受,咖啡机的销量也不断增高,现有的咖啡机加热组件以传统的加热管进行加热,导热效果差,长期高温的工作环境易导致发热管变形,影响咖啡机使用;而现有的厚膜发热组件多采用硅胶螺旋水道,但由于硅胶水道在使用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硅胶在加热中会有硅胶的异味产生影响客户的口感和味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开发了加热器水道及应用该加热器水道的圆管加热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加热器水道及应用该加热器水道的圆管加热器组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4]加热器水道,包括圆管,所述圆管上设有与发热原件配合以形成水道的凸起部;
[0005]所述凸起部沿内管圆管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且首尾断开,所述凸起部所在的水平方向截面与圆管轴线互相垂直,沿圆管轴线方向相邻的两个凸起部绕圆管圆周方向交错分布;
[0006]所述凸起部首尾断开处形成供水流上升的上升通道,相邻两个凸起部与圆管外壁配合形成缓冲通道。
[0007]圆管加热器组件,包括厚膜发热管,所述厚膜发热管内壁上与凸起部配合以形成水道;
[0008]所述厚膜发热管上一端设有出水管道,所述圆管远离出水管道的一端设有进水管道。
[0009]所述厚膜发热管上设有控制电路通断的突跳温控器,所述突跳温控器配合有检测出水温度的一号NTC传感器。
[0010]所述突跳温控器与厚膜发热管之间设有使突跳温控器绝缘并进行导热的隔膜。
[0011]所述厚膜发热管远离突跳温控器一侧设有防止干烧的二号NTC传感器。
[0012]所述厚膜发热管靠近进水管道的一侧设有接通厚膜电路及一号NTC传感器和二号NTC传感器的连接器。
[0013]所述连接器包括与厚膜发热管上的厚膜电路连接的两个引出电极导体、与对应的一号NTC传感器和二号NTC传感器电路连接的NTC引出电极导体、一号NTC传感器和二号NTC传感器共用的通用引出电极导体和接地端子。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升通道和缓冲通道取代传统的螺旋通道,不易于产生水垢堆积,通过水流在缓冲通道内充分与厚膜发热管进行热交换,保证水流温度的一致性;本技术通过一号NTC传感器和二号NTC传感器配合有效的控制出水的
温度,防止厚膜发热管干烧和出水水流暴沸,可以有效的保护厚膜发热管。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圆管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圆管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圆管加热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圆管加热器组件正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圆管加热器组件俯视图。
[0021]图中所示:1、圆管;2、凸起部;3、上升通道;4、缓冲通道;5、厚膜发热管;6、出水管道;7、进水管道;8、突跳温控器;9、一号NTC传感器;10、隔膜;11、二号NTC传感器;12、连接器;13、引出电极导体;14、NTC引出电极导体;15、通用引出电极导体;16、接地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阐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加热器水道,包括圆管1,所述圆管1上设有与发热原件配合以形成水道的凸起部2;所述圆管1为金属材质,凸起部2通过冲压工艺或者水涨工艺成型;
[0024]所述凸起部2沿内管圆管1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且首尾断开,所述凸起部2所在的水平方向截面与圆管1轴线互相垂直,沿圆管1轴线方向相邻的两个凸起部2绕圆管1圆周方向交错分布;
[0025]所述凸起部2首尾断开处形成供水流上升的上升通道3,相邻两个凸起部2与圆管1外壁配合形成缓冲通道4;沿圆管1轴线方向相邻的两个凸起部2绕圆管1圆周方向交错分布使相邻的两个凸起部2的上升通道3错位,通过上升通道3错位使水流充满缓冲通道4后才可通过另一上升通道3进入下一个缓冲通道4内。
[0026]圆管加热器组件,包括厚膜发热管5,所述厚膜发热管5内壁上与凸起部2配合以形成水道;所述凸起部2与厚膜发热管5内部贴合,防止发生串水;
[0027]所述厚膜发热管5上一端设有出水管道6,所述圆管1远离出水管道6的一端设有进水管道7;水流在上升通道3和缓冲通道4内流动时,厚膜发热管5对水流进行加热。如图3所示通过出水管道6分布在进水管道7上方,利用热水向上冷水向下的特点确保高温的水优先进入下一上升通道3的优势。
[0028]所述厚膜发热管5上设有控制电路通断的突跳温控器8,所述突跳温控器8配合有检测出水温度的一号NTC传感器9;通过突跳温控器8控制厚膜发热管5上的厚膜电路通断,若一号NTC传感器9检测到水温达到指定温度并保持稳定,则突跳温控器8断开,防止厚膜发热管5温度过高导致一号NTC传感器9失效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0029]所述突跳温控器8与厚膜发热管5之间设有使突跳温控器8绝缘并进行导热的隔膜10;隔膜10将突跳温控器8的其他部分与厚膜发热管5上的厚膜电路隔断,防止发生短路和
电控时效的风险。
[0030]所述厚膜发热管5远离突跳温控器8一侧设有防止干烧的二号NTC传感器11;所述二号NTC传感器11防止发生干烧,防止厚膜发热管5温度过高发生损坏。
[0031]所述厚膜发热管5靠近进水管道7的一侧设有接通厚膜电路及一号NTC传感器9和二号NTC传感器11的连接器12;所述连接器12与电源相连提供电能。
[0032]所述连接器12包括与厚膜发热管5上的厚膜电路连接的两个引出电极导体13、与对应的一号NTC传感器9和二号NTC传感器11电路连接的NTC引出电极导体14、一号NTC传感器9和二号NTC传感器11共用的通用引出电极导体15和接地端子16;一号NTC传感器9和二号NTC传感器11共用的通用引出电极导体15避免电路的错综复杂,节省空间,合理利用电器的性能。
[0033]在本技术中,需要进行加热时,通过连接器12接通电源,水流从进水管道7进入水道,水流首先经上升通道3进入缓冲通道4,在充满缓冲通道4后,由下一凸起部2形成的上升通道3,更高的缓冲通道4内,直至水流进入出水管道6排出。
[00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加热器水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管(1),所述圆管(1)上设有与发热原件配合以形成水道的凸起部(2);所述凸起部(2)沿内管圆管(1)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且首尾断开,沿圆管(1)轴线方向相邻的两个凸起部(2)绕圆管(1)圆周方向交错分布;所述凸起部(2)首尾断开处形成供水流上升的上升通道(3),相邻两个凸起部(2)与圆管(1)外壁配合形成缓冲通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所在的水平方向截面与圆管(1)轴线互相垂直。3.利用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水道的圆管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厚膜发热管(5),所述厚膜发热管(5)内壁与凸起部(2)配合以形成水道;所述厚膜发热管(5)上一端设有出水管道(6),所述圆管(1)远离出水管道(6)的一端设有进水管道(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管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发热管(5)上设有控制电路通断的突跳温控器(8),所述突跳温控器(8)配合有检测出水温度的一号NTC传感器(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管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青华何国平肖振华卢启全李江慧国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苏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