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027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上设置有第一标尺,第一标尺沿第一导轨的轴线方向延伸;移动杆,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移动杆上设置有第二标尺,第一标尺沿移动杆的两端连线方向延伸;用于在模板上进行标记的标识件,标识件滑动设置在移动杆上,采用框架结构尽可能覆盖足够数量的套筒预设位置,仅需进行一次位置的测量,大大的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且通过第一标尺以及第二标尺有针对性的实现标识件的相对位置调整,与对应的需预埋套管的圆心位置相匹配,实现多个套管的定位,大大提升了定位效率,降低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人员的工作量。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进一步的,涉及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管道安装在穿越楼板处需要提前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预留套管和孔洞,预留套管和孔洞定位的现有方法是通过测量模板边缘到预留套管圆心点的距离来确定安装位置。
[0003]目前,为了满足多根管道的安装需求,通常会在一定范围内设置预留多个套管和孔洞结构,采用常规的定位方式,需要多次测量,一方面,大大加重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且测量效率低,另一方面,采用人工直接测量定位的方式,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存在相邻套管之间相互干扰的风险。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于在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通过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尽可能覆盖足够数量的套筒预设位置,仅需进行一次位置的测量,即将对应的框架结构定位,从而能够大大的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且通过第一标尺以及第二标尺有针对性的实现标识件的相对位置调整,并与对应的需预埋套管的圆心位置相匹配,从而实现多个套管的定位,大大提升了定位效率,降低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0006]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包括: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其中,所述第一导轨上设置有第一标尺,所述第一标尺沿所述第一导轨的轴线方向延伸;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杆上设置有第二标尺,所述第一标尺沿所述移动杆的两端连线方向延伸;用于在模板上进行标记的标识件,所述标识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杆上。
[0008]在本方案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导轨,在两根导轨之间设置有能够沿导轨的延伸方向滑动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上套设有能够沿移动杆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标记件,所述用于在模板上进行标记;在利用本方案所涉及的定位装置进行预埋套管定位时,将所述框架结构放置在需预埋套管位置,且多个需预埋套管的位置均位于所述框架结构的覆盖范围内,结合施工图纸确定框架结构的位置与每一个需预埋套管的圆心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第一标尺以及第二标尺有针对性的实现标识件的相对位置调整,并与对应的需预埋套管的圆心位置相匹配,从而实现多个套管的定位,通过本方案所涉及的定位装置的利用,基于一次定位实现多个套管的圆心位置的确定,大大提升了定位效率,降低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在本方案中,仅需进行一次位置的测量,即将对应的框架结构定位,从而能够大大的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能够有效的降低相邻之间
的套管存在干涉的概率。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移动杆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垂直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间隔空间中,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导轨垂直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横向定位部,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纵向定位部,所述横向定位部以及所述纵向定位部分别用于与相互垂直的两根定位线配合,实现所述框架结构的定位。
[001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杆体以及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标尺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或所述第二杆体上;所述标识件包括记号笔,所述记号笔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框架结构还具有用于与模板定位的定位面,所述记号笔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定位面垂直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记号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的宽度相适配,且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标尺设置所述第一杆体或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定位面的一侧,所述标识件还包括具有第一视窗的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视窗用于实现所述第二标尺的读取;所述第一移动板上设置有记号笔定位标识,所述记号笔定位标识以及所述记号笔的中轴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视窗的两侧,所述记号笔定位标识与所述记号笔的中轴线的连线方向与所述移动杆的延伸方向垂直。
[001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第一导轨的配合端还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定位件包括具有第二视窗的定位移动板,所述第二视窗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标尺的读取,所述定位移动板上设置有移动杆定位标识,所述移动杆定位标识与所述移动杆的中轴线共线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还包括定位安装板,所述定位安装板相对于所述定位移动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定位安装板与所述定位移动板的间隔空间中,所述移动杆的端部与所述定位安装板远离所述定位移动板上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还包括滑轮结构,所述滑轮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导轨远离所述第二导轨的一侧相互配合的第一滑轮组,用于与所述第一导轨靠近所述第二导轨的一侧相互配合的第二滑轮组;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组与所述第二滑轮组均至少为两个。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轨靠近所述第一导轨的一侧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移动杆与第二导轨配合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T型滑槽相适配的T型滑块。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通过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尽可能覆盖足够数量的套筒预设位置,仅需进行一次位置的测量,即将对应的框架结构定位,从而能够大大的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且通过第一标尺以及第二标尺有针对性的实现标识件的相对位置调整,并与对应的需预埋套管的圆心位置相匹配,从而实现多个套管的定位,大大提升了定位效率,降低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杆与第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标识件的俯视图。
[0025]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
[0026]110

第一导轨、111

纵向定位部、120

第二导轨、130

第一安装板、131

横向定位部、140

第二安装板、200

移动杆、210

第一杆体、220

第二杆体、300

标识件、31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110)以及第二导轨(120),其中,所述第一导轨(110)上设置有第一标尺,所述第一标尺沿所述第一导轨(110)的轴线方向延伸;移动杆(200),所述移动杆(2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110)以及所述第二导轨(120)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杆(200)上设置有第二标尺,所述第一标尺沿所述移动杆(200)的两端连线方向延伸;用于在模板上进行标记的标识件(300),所述标识件(300)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杆(20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110)以及所述第二导轨(120)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移动杆(200)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110)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30)以及第二安装板(140),所述第一导轨(110)以及所述第二导轨(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30)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140)的间隔空间中,且所述第一安装板(130)与所述第一导轨(110)垂直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30)上设置有横向定位部(131),在所述第一导轨(110)设置纵向定位部(111),所述横向定位部(131)以及所述纵向定位部(111)分别用于与相互垂直的两根定位线配合,实现所述框架结构的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200)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杆体(210)以及第二杆体(220),所述第二标尺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210)或所述第二杆体(220)上;所述标识件(300)包括记号笔(310),所述记号笔(310)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210)与所述第二杆体(220)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框架结构还具有用于与模板定位的定位面,所述记号笔(310)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定位面垂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楼板套管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号笔(310)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杆体(210)与所述第二杆体(220)之间的宽度相适配,且所述第一杆体(210)与所述第二杆体(220)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俊张力程刚黄丙国唐瞻曾鑫刘锐王文豪向明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