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23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含一本体、一第一电极组、一第二电极组与一固定件。本体包含一隔板以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二容置空间,且本体提供一第一开口连通第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二开口连通一第二容置空间,又在第一开口的对应面形成复数第三开口与在第二开口的对应面形成复数第四开口。第一电极组包含复数第一电极传输一第一端子电流。第二电极组包含复数第二电极传输一第二端子电流。其中,第二端子电流的电流值少于第一端子电流的电流值。固定件连接本体以能够将本体固定在外部的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的
,特别是一种线端对板端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线对板连接器,是在板端的提供相同的多个端子,用以进行信号与电源的传输;然而,在一些应用中,当使用端(例如车用系统)对电源要求较高电流时,有可能因为高电流的使用而影响到传输信号的正确性。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是在相异的容置空间分别地传输大电流与小电流,以达到温度配置与避免电磁干扰等的目的。
[000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根据上述的连接器,是在本体形成容置空间的四个内壁形成接触区与非接触区,以减少本体与线端连接器的接触面积。
[0006]本技术之第三目的是提供根据上述的连接器,通过开口在容置空间形成卡扣结构之后,提供密封件密封前述开口,以避免外部的异物进入容置空间影响电气特性。
[0007]本技术的第四目的是提供根据上述的连接器,是在同一容置空间提供复数电流区,每一电流区承受不同电流值的传输,以达到弹性设计的目的。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设置于一印刷电路板以能够连接一第一线端连接器与一第二线端连接器。连接器包含一本体、一第一电极组、一第二电极组与一固定件。本体包含一隔板以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二容置空间,且本体提供一第一开口连通第一容置空间以连该第一线端连接器与一第二开口连通一第二容置空间以连接第二线端连接器,又在第一开口的对应面形成复数第三开口与在第二开口的对应面形成复数第四开口。第一电极组包含复数第一电极。该等第一电极用于传输一第一端子电流。该等第一电极的一端是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等第一电极的另一端是经由该等第三开口显露于本体。第二电极组包含复数第二电极。该等第二电极用于传输一第二端子电流。该等第二电极的一端是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与该等第二电极的另一端是经由该等第四开口显露于本体。其中,第二端子电流的电流值少于第一端子电流的电流值。固定件连接本体以能够将本体固定在印刷电路板。
[0009]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由第一底板、第一一面、第一二面、第一三面与第一四面所组成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由第二底板、第二一面、第二二面、第二三面与第二四面所组成,又所述第一四面与所述第二四面是分别形成在所述隔板的二侧面,所述第一一面、所述第一二面、所述第一三面、所述第一四面、所述第二一面、所述第二二面、所述第二三面与所述第二四面分别地具有接触区与非接触区,所述非接触的厚度小于所述接触区的厚度,又所述第一底板设置所述复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底板设置所述复数第四开口。
[0010]较佳的是,其中所述接触区通过消除所述第一一面、所述第一二面、所述第一三
面、所述第一四面、所述第二一面、所述第二二面、所述第二三面与所述第二四面之所述本体的一部分所形成的。
[0011]较佳的是,其中所述接触区的形状为肋体,以供接触所述第一线端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线端连接器的外表面。
[0012]较佳的是,其中所述非接触区在所述第一线端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线端连接器的外表面产生复数间隙。
[0013]较佳的是,其中所述本体更包含延伸件,是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二侧,以供设置所述固定件。
[0014]较佳的是,其中所述本体更包含第五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与第六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
[0015]较佳的是,更包含复数密封件,是分别地设置于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第六开口其中至少一个。
[0016]较佳的是,其中所述本体更包含复数卡扣结构,是分别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三面与所述第二三面。
[0017]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组更包含第一电流区、第三电流区与第五电流区和所述第二电极组更包含第二电流区、第四电流区与第六电流区。
[0018]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本技术提出的连接器,其可以将不同电流需求的端子分区配置,以避免信号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0019]图1(a)与图1(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a)与图1(b)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1]图3为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0022]图4为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的连接器连接第一线端连接器与第二线端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2...印刷电路板
[0025]4...第一线端连接器
[0026]42...第一胶芯
[0027]44...第一缆线
[0028]46...卡扣结构
[0029]6...第二线端连接器
[0030]62...第二胶芯
[0031]64...第二缆线
[0032]66...卡扣结构
[0033]10...连接器
[0034]12...本体
[0035]122...延伸件
[0036]1242...第五开口
[0037]1244...第六开口
[0038]126...卡扣结构
[0039]1282...第一一面
[0040]1284...第一二面
[0041]1286...第一三面
[0042]1288...第一四面
[0043]12810...接触区
[0044]12812...非接触区
[0045]12814...第一底板
[0046]12102...第二一面
[0047]12104...第二二面
[0048]12106...第二三面
[0049]12108...第二四面
[0050]121010...接触区
[0051]121012...非接触区
[0052]121014...第二底板
[0053]13...隔板
[0054]131...第一开口
[0055]132...第二开口
[0056]133...第三开口
[0057]134...第四开口
[0058]14...第一电极组
[0059]142

第一电极
[0060]16...第二电极组
[0061]162...第二电极
[0062]18...固定件
[0063]SP1...第一容置空间
[0064]SP2...第二容置空间
[0065]FCA...第一电流区
[0066]TCA...第三电流区
[0067]FCA

...第五电流区
[0068]SCA...第二电流区
[0069]FCA”...第四电流区
[0070]SCA

...第六电流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71]为充分了解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是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以供连接第一线端连接器与第二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含:本体,具有隔板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本体提供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以连接所述第一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本体提供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以连接所述第二线端连接器,又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对应面形成复数第三开口与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对应面形成复数第四开口;第一电极组,具有复数第一电极,所述复数第一电极用于传输第一端子电流,所述复数第一电极的一端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复数第一电极的另一端是经由所述复数第三开口显露于所述本体;第二电极组,具有复数第二电极,所述复数第二电极用于传输第二端子电流,所述复数第二电极的一端是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与所述复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是经由所述复数第四开口显露于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电流的电流值少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流的电流值;以及固定件,连接所述本体以供将所述本体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由第一底板、第一一面、第一二面、第一三面与第一四面所组成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由第二底板、第二一面、第二二面、第二三面与第二四面所组成,又所述第一四面与所述第二四面是分别形成在所述隔板的二侧面,所述第一一面、所述第一二面、所述第一三面、所述第一四面、所述第二一面、所述第二二面、所述第二三面与所述第二四面分别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若明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