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海文专利>正文

一种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08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包括:插管、引导管和声门下吸引管,插管的第一端设有气切球囊,引导管的第一端为扁平钝形,引导管的第二端设有检测接口,引导管能够从插管中活动穿过,声门下吸引管设于插管壁内,声门下吸引管的一端延伸至气切球囊靠近插管第二端的一侧、另一端设有吸引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通过引导管的引导,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插管插入,并且气管切口小,不需要切断气管环,减少对气管的损伤;并且声门下吸引管的设置,能够随时对积聚的分泌物进行抽吸,避免由于积聚分泌物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由于积聚分泌物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由于积聚分泌物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正在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多为直接插入式气管切开套管,其特点为在进行气管切开术插管时,先用手术刀切开患者颈部气管前组织,逐层分离开,分离至暴露3

4气管环前壁,需用剪刀或手术刀将3

4气管环前壁切一个较大的切口,甚至离断气管环,再将气管切开套管置入气管腔内,使用直接置入式气管切开套管手术操作时,需要助手帮助,甚至需要用血管钳夹气管壁,才能充分暴露气管插管口,对气管损伤极大,并且直接置入式气管切开套管进行气切手术时需要皮肤至皮下、肌肉层、甚至气管切开范围都较大,容易损伤血管、导致出血量明显增大,甚至损伤整个颈部组织,若切口过小,则气管切开套管不易置入,甚至置管失败,若切口过大,则气管切开套管置入气管腔后,切口与套管外壁存在过大缝隙,可能导致皮下气肿、切口周围组织感染、漏气、痰液渗出,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可能出现误触发,导致人机对抗,并且在短暂而紧迫的抢救环境下,传统的直接插入式气管切开套管使用不便,操作费时;另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已证实误吸气管插管上方积聚的分泌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清除声门下的分泌物能够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常规的吸引方式难以清除这些分泌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包括:插管、引导管和声门下吸引管,所述插管的第一端设有气切球囊,所述引导管的第一端为扁平钝形,所述引导管的第二端设有检测接口,所述引导管能够从所述插管中活动穿过,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设于所述插管壁内,所述声门下吸引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切球囊靠近所述插管第二端的一侧、另一端设有吸引阀。
[0005]优选地,所述气切球囊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连接有指示囊,所述指示囊上设有充气阀。
[0006]优选地,所述充气阀为带有测压功能的充气阀。
[0007]优选地,所述插管的外壁设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上连接有固定颈带。
[0008]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本技术的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通过引导管的引导,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插管插入,并且气管切口小,不需要切断气管环,减少对气管的损伤;并且声门下吸引管的设置,能够随时对积聚的分泌物进行抽吸,避免由于积聚分泌物给患者带来
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
[0012]1‑
插管,2

引导管,3

声门下吸引管,4

气切球囊,5

检测接口,6

吸引阀,7

充气管,8

指示囊,9

充气阀,10

固定翼,11

固定颈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14]参见图1,一种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包括:插管1、引导管2和声门下吸引管3,插管1的第一端设有气切球囊4,引导管2的第一端为扁平钝形,引导管2的第二端设有检测接口5,引导管2能够从插管1中活动穿过,声门下吸引管3设于插管1壁内,声门下吸引管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插管1外部,声门下吸引管3的一端延伸至气切球囊4靠近插管1第二端的一侧、另一端设有吸引阀6。
[0015]其中,引导管2用于对插管1进行引导,引导管2的第一端为扁平钝形,扁平状能够便于引导管2的从气管切口置入气管,钝形能够避免引导管2对气管造成损伤,具体地,钝形可通过在引导管2的第一端设置圆角过渡消除尖角实现,检测接口5用于与注射器连接,通过注射器抽吸,检测引导管2是否顺利进入气管,引导管2选用可塑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吸引阀6用于与抽吸设备连接,通过声门下吸引管3对气切球囊4靠近插管1第二端的一侧积聚的分泌物进行抽吸。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切球囊4连接有充气管7,充气管7连接有指示囊8,指示囊8上设有充气阀9。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充气阀9为带有测压功能的充气阀9,对气切球囊4内部的压力进行测量。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插管1的外壁设有固定翼10,固定翼10上连接有固定颈带11,声门下吸引管3和充气管7均穿过固定翼10。
[0019]本技术的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在使用时,先将引导管2插入气管内,通过引导管2的引导,将插管1顺着引导管2插入气管内,拔出引导管2即可,当气切球囊4靠近插管1第二端的一侧积聚较多分泌物时,将吸引阀6与抽吸设备连接,通过声门下吸引管3对分泌物进行抽吸。该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通过引导管2的引导,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插管1插入,并且气管切口小,不需要切断气管环,减少对气管的损伤;并且声门下吸引管3的设置,能够随时对积聚的分泌物进行抽吸,避免由于积聚分泌物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头端扁平引导的可声门下吸引气切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管、引导管和声门下吸引管,所述插管的第一端设有气切球囊,所述引导管的第一端为扁平钝形,所述引导管的第二端设有检测接口,所述引导管能够从所述插管中活动穿过,所述声门下吸引管设于所述插管壁内,所述声门下吸引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切球囊靠近所述插管第二端的一侧、另一端设有吸引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头端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曾海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