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技术

技术编号:354990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和依次生长于衬底上的AlN缓冲层、复合插入层、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在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制作过程中,目前通常采用异质衬底包括蓝宝石、SiC和Si等。由于异质外延生长时,GaN外延层与衬底之间存在极大的晶格失配和热失配,导致的位错和缺陷,严重影响外延片的表面平整度,并且由于缺陷进入多量子阱层中,成为非辐射复合中心,严重影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0003]为了解决改善由于晶格失配带来的晶格质量下降问题,在外延生长前先在衬底上生长缓冲层,现在大多是用PVD方法制备AlN缓冲层,再通过MOCVD方法生长三维生长层、填平层、二维生长层、N型GaN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GaN层。但是用PVD法制备的AlN缓冲层较为平滑,导致三维生长的GaN层不容易生长,从而容易导致生长出的GaN三维岛大小不一致,分布不均匀,使得三维岛合并时产生的缺陷过多,从而影响外延片表面平整度、抗静电能力和发光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其可有效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抗静电能力。
[0005]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效率高,抗静电能力强。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包括衬底和依次生长于所述衬底上的AlN缓冲层、复合插入层、U

GaN层、N

GaN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

GaN层;其中,所述复合插入层包括依次生长于所述AlN缓冲层上的In
x
Al
y
N1‑
x

y
层和Al
a
In
b
Ga1‑
a

b
N层,所述In
x
Al
y
N1‑
x

y
层表面设有经H2刻蚀处理形成的粗化结构;其中,x为0.2

0.5,y为0.05

0.1,a为0.01

0.05,b为0.1

0.5;所述U

GaN层包括依次生长于所述复合插入层上的三维生长层、填平层和二维生长层。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复合插入层的总厚度为10

30nm,所述In
x
Al
y
N1‑
x

y
层的厚度为5

10nm,所述Al
a
In
b
Ga1‑
a

b
N层的厚度为2

15nm;所述三维生长层的厚度为0.3

1μm,所述填平层的厚度为0.5

1μm,所述二维生长层的厚度为0.5

1.5μm。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H2刻蚀处理的温度为900

1000℃,处理时间为2

10s;所述Al
a
In
b
Ga1‑
a

b
N层生长完成后采用NH3进行退火处理,其中,退火温度为800

900℃,退火处理时间为2

10s。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Al
a
In
b
Ga1‑
a

b
N层包括2

5个分次生长的子层,每个
进行处理,NH3处理可有效释放Al
a
In
b
Ga1‑
a

b
N层生长时所积累的应力,使得形核岛的尺寸更加均匀,分布更加均匀,这种形核岛在长大合并后所产生的缺陷很小,有效减少了量子阱层的缺陷,提升了发光效率和抗静电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插入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复合插入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复合插入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复合插入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1]参考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1和依次生长于衬底1上的AlN缓冲层2、复合插入层3、U

GaN层4、N

GaN层5、多量子阱层6、电子阻挡层7和P

GaN层8。其中,复合插入层3包括依次生长于AlN缓冲层2上的In
x
Al
y
N1‑
x

y
层31和Al
a
In
b
Ga1‑
a

b
N层32,且In
x
Al
y
N1‑
x

y
层31表面设有经H2刻蚀处理形成的粗化结构。该粗化结构在后期Al
a
In
b
Ga1‑
a

b
N层生长后形成了形核岛,为U

GaN层4中的三维生长层41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基础,使得三维生长层41产生的三维岛分布均匀,一致性强,累积应力小。进而在三维生长层41的岛与岛合并时界面处产生的位错缺陷少,从而提升了发光二极发光效率和抗静电能力,增加表面平整度。
[0022]其中,In
x
Al
y
N1‑
x

y
层31中In的原子半径较大,在后续H2刻蚀过程中会与H2发生反应脱附,进而形成粗化结构。此外,较大的In原子还会产生与AlN缓冲层2相反的压应力,降低In
x
Al
y
N1‑
x

y
层31产生的应力。具体的,In组分的占比(即x)为0.2

0.5,当x<0.2时,In占比过小,难以形成粗化结构;当x>0.5时,与AlN缓冲层2之间的应力会增大,反而会降低发光效率。示例性的,x为0.25、0.3、0.35、0.4、0.45或0.48,但不限与此。
[0023]In
x
Al
y
N1‑
x

y
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和依次生长于所述衬底上的AlN缓冲层、复合插入层、U

GaN层、N

GaN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

GaN层;其中,所述复合插入层包括依次生长于所述AlN缓冲层上的In
x
Al
y
N1‑
x

y
层和Al
a
In
b
Ga1‑
a

b
N层,所述In
x
Al
y
N1‑
x

y
层表面设有经H2刻蚀处理形成的粗化结构;其中,x为0.2

0.5,y为0.05

0.1,a为0.01

0.05,b为0.1

0.5;所述U

GaN层包括依次生长于所述复合插入层上的三维生长层、填平层和二维生长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插入层的总厚度为10

30nm,所述In
x
Al
y
N1‑
x

y
层的厚度为5

10nm,所述Al
a
In
b
Ga1‑
a

b
N层的厚度为2

15nm;所述三维生长层的厚度为0.3

1μm,所述填平层的厚度为0.5

1μm,所述二维生长层的厚度为0.5

1.5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H2刻蚀处理的温度为900

1000℃,处理时间为2

10s;所述Al
a
In
b
Ga1‑
a

b
N层生长完成后采用NH3进行退火处理,其中,退火温度为800

900℃,退火处理时间为2

10s。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Al
a
In
b
Ga1‑
a

b
N层包括2

5个分次生长的子层,每个子层生长完成后均采用NH3进行退火处理,其中,退火温度为800

900℃,退火处理时间为2

10s。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In
x
Al
y
N1‑
x

y
层和Al
a
In
b
Ga1‑
a

b
N层之间还生长有MgN层,所述MgN层中Mg组分的占比为0.05

0.2,所述MgN层的厚度为1

3nm。6.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依次生长AlN缓冲层、复合插入层、U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霞印从飞程金连胡加辉金从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