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976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及施工方法,炮孔内部总装药为正常光面爆破装药量,起爆药包布置在炮孔底部,电子雷管采用反向引爆,相邻药包之间采用特制长度版含铝粉及炭粉混合物的空气袋间隔。炮孔孔口采用水袋及炮泥联合填塞。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隧道光面爆破作业,解决了采用常规光面爆破中须使用导爆索的情形,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隧道光面爆破作业领域,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光面爆破,药包通常采用空气分层非耦合装药的形式。然而,由于通道效应或药包之间的间隙距离过长,药包可能会自行熄灭或拒绝在炮孔内爆炸。在大断面隧道开挖工程中,周边孔通常采用孔内导爆索起爆传播法。由于周边孔的数量和长度都很大,导爆索用量大。与药包、雷管等其他爆破材料相比,导爆索的价格昂贵。因此,在隧道开挖施工中,导爆索的消耗在光面爆破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此外,导爆索的铺设浪费了大量时间,增加了工程的劳动强度。因此,取消导爆索对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隧道爆破装药过程中,施工单位为加快施工进度,炮眼基本不采取堵塞或堵塞不规范,这样不但对药包爆破能量损耗较大,爆破效果也差,故将传统生产战略转变为安全、清洁、高效的生产系统至关重要。
[0003]中国公开号CN110057257A公开了一种硬岩隧道光面爆破光爆孔无导爆索无竹片三段式装药结构与装药方法。
[0004]装药结构与装药方法具体为孔底部为加强装药段,孔中部为正常装药段,孔上部为减量装药段,相邻两装药段之间的介质为空气,起爆点布置在孔中间正常装药段,反向起爆。该本专利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安全可靠、劳动强度低、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但是该专利技术仅适用与循环进尺不超过4.5m的硬岩隧道光面爆破掘进,并且在炮孔中只涉及到三段式装药,故在装药长度固定的情况下,无法伴随炮孔长度进行合理调节,具有局限性难于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及施工方法;炮孔内部总装药为正常光面爆破装药量,起爆药包布置在炮孔底部,电子雷管采用反向引爆,相邻药包之间采用特制长度版含铝粉及炭粉混合物的空气袋间隔。炮孔孔口采用水袋及炮泥联合填塞。本专利技术用于隧道光面爆破作业,解决了采用常规光面爆破中须使用导爆索的情形,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炮孔内部总装药为正常光面爆破装药量,起爆药包布置在炮孔底部,电子雷管采用反向引爆,相邻药包之间采用特制长度版含铝粉及炭粉混合物的空气袋间隔;炮孔孔口采用水袋及炮泥联合填塞。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起爆药包置于炮孔底部,雷管聚能穴指向孔口,光爆孔孔口通过填塞水袋及炮泥填塞封堵。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孔内装药段使用#32乳化药包的一半,单节装药量的装药长度为16cm。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孔内装药段之间使用特制空气袋长度为40cm。特制空气袋内部物质包括;铝粉与炭粉混合物、空气。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孔口通过填塞水袋及炮泥填塞封堵,填塞水袋长度为50cm,炮泥填塞长度为30cm。
[0011]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过程如下;1)对已打好的炮孔进行清孔工作,使用测量工具对炮孔进行复测,让其长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光爆孔深度。
[0012]2)制作起爆药包,将加工好的起爆药包送入孔底,确保反向起爆,将雷管脚线延长出炮孔,完成对起爆药包的装药。
[0013]3)对底部起爆药包进行加装特制空气袋间隔,将特制空气袋通过炮杆的形式送入光爆孔内,使特制空气袋与已装填的起爆药包部分充分接触。
[0014]4)继续装填被发药包及特制空气袋,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装药量及装药长度,完成装药部分。
[0015]5)孔口使用50cm长的填塞水袋进行填塞工作,并在最后填塞30cm的炮泥进行封堵光爆孔。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起爆药包被引爆后,由于特制空气袋中含有少量的铝粉与炭粉混合物,起爆药包与被发药包的殉爆距离增加,所述爆破后的爆炸能引起空气袋中的铝粉进行反应,使其产生的高温高压等能量瞬间比常规情况下呈线性增大;并在光爆孔狭小的空间中不易分散,爆破射流比常规情况下的射流射程更长,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被发药包之间的殉爆距离。
[0017]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如下:(1)该专利技术在保证各装药段正常殉爆的前提下,可适用于各种变化的炮孔深度及各类围岩;(2)特制长度的空气袋既可充当装药结构中的空气间隔功能,也可增加爆破药卷的殉爆距离;(3)在减少导爆索的前提下进行光面爆破,无需通过竹片的绑扎,又在爆破装药结构中使用多段式装药结构,药卷在光爆孔中的分布更均匀,有利于光面形成;(4)此种装药结构工艺可广泛适用于煤矿井下和瓦斯隧道爆破作业,其中仅空气袋的长度有别于其他环境下空气袋的长度,其余结构可不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隧道光面爆破光爆孔装药结构示意图;图2是孔底起爆药包安装后的示意图图3是加装特制空气袋装填后的示意图图4是被发药包与空气袋装填后的示意图图5是孔口水袋装填后的示意图图6是炮泥填塞示意图。
[0019]其中:1、隧道围岩,2、光爆孔,3、起爆药包,4、电子雷管,5、电子雷管脚线,6、特制
空气袋,7、被发药包,8、水袋,9、炮泥。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1

图6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及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炮孔内部总装药为正常光面爆破装药量,起爆药包3布置在炮孔底部,电子雷管4采用反向引爆,相邻药包之间采用特制长度版含铝粉及炭粉混合物的空气袋6间隔。炮孔孔口采用水袋8及炮泥9联合填塞。
[0022]如图2所示,制作起爆药包,将加工好的起爆药包送入孔底,确保反向起爆,将雷管脚线5延长出炮孔,完成对起爆药包的装药。
[0023]如图3

4所示,对底部起爆药包3进行加装特制空气袋6间隔,将特制空气袋6通过炮杆的形式送入光爆孔2内,使特制空气袋6与已装填的起爆药包3部分充分接触;继续装填被发药包7及特制空气袋6,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装药量及装药长度,完成装药部分。
[0024]如图5

6所示,孔口使用50cm长的填塞水袋8进行填塞工作,并在最后填塞30cm的炮泥9进行封堵光爆孔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炮孔内部总装药为正常光面爆破装药量,起爆药包(3)布置在炮孔底部,电子雷管(4)采用反向引爆,相邻药包之间采用特制长度版含铝粉及炭粉混合物的空气袋(6)间隔;炮孔孔口采用水袋(8)及炮泥(9)联合填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起爆药包置于炮孔底部,雷管聚能穴指向孔口,光爆孔(2)孔口通过填塞水袋(8)及炮泥填塞(9)封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孔内装药段使用#32乳化药包的一半,单节装药量的装药长度为16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法,其特征在于;孔内装药段之间使用特制空气袋(6)长度为30~50cm;特制空气袋(6)内部物质包括;铝粉与炭粉混合物、空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结构,其特征在于;孔口通过填塞水袋(8)及炮泥填塞(9)封堵,填塞水袋(8)长度为50cm,炮泥填塞(9)长度为30cm。6.一种应用于隧道光面爆破的免导爆索间隔装药施工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春海王超宋飞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路航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