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适应散热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68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散热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其包括逆变柜以及设置在逆变柜中的感应管、逆变模块、支撑气缸;逆变柜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感应管的一端与逆变模块贴合设置,用于对逆变模块的热量进行实时感应,当逆变模块的热量升高时,感应管内壁的液体沸腾膨胀,推动与感应管的另一端连接的支撑气缸在垂直于底板的方向上向顶板运动,使得支撑气缸推动导电防尘网运动,使得第二侧板和顶板处于开启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逆变器的散热和除尘性能,保证了逆变器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高效率工作。温环境下高效率工作。温环境下高效率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自适应散热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逆变器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适应散热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并网逆变器是一种特殊的逆变器,除了可以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外,其输出的交流电可以与市电的频率及相位同步,因此输出的交流电可以回到市电,并网逆变器常用在一些直流电压源和电网连接的应用中。
[0003]并网逆变器的散热系统主要包括散热器、冷却风扇、导热硅脂等材料,目前逆变器散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冷却,二是强制风冷。通常在50KW功率等级以上的场景中,采用的是强制风冷的散热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内部与流动的空气充分接触,会使得并网逆变器的内部各处均布满灰尘,导致散热条件的恶化,极大的影响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自适应散热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解决了现有的并网逆变器,在强制风冷的散热时,易导致逆变器内部堆积灰尘,导致散热效果更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散热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逆变柜以及设置在逆变柜中的感应管、逆变模块、支撑气缸;
[0006]所述逆变柜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0007]所述感应管的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贴合设置,用于对所述逆变模块的热量进行实时感应,当所述逆变模块的热量升高时,感应管内壁的液体沸腾膨胀,推动与所述感应管的另一端连接的所述支撑气缸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向所述顶板运动,使得所述支撑气缸推动导电防尘网运动,使得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顶板处于开启状态。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侧面上设置有供电触点,当所述导电防尘网与所述供电触点接触时导通,以使所述导电防尘网对所述逆变柜内部的浮尘进行静电吸附。
[0009]进一步地,当所述逆变模块的热量降低时,感应管内壁的液体趋于常温,使得所述支撑气缸带动所述导电防尘网回移复位,且所述导电防尘网脱离所述供电触点,所述导电防尘网上已吸附灰尘掉落至位于所述底板内的容纳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上滑动连接有滑条,所述滑条连接所述导电防尘网。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导电防尘网正对设置;所述导电防尘网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外侧,且所述导电防尘网相对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长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导电防尘网、第二侧板的内壁围合成空腔;
[0013]所述支撑气缸的一端与所述导电防尘网连接,另一端嵌设并凸出所述底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内有若干个并列设置的通风孔,以利于所述散热风扇将所述逆变柜内部的热量通过所述通风口带至所述逆变柜的外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与所述顶板铰接连接;所述感应管通过导管与所述支撑气缸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上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均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均铰接所述顶板。
[001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上设置有直流输入端子、所述逆变模块、电流传感器、微控制器;所述主控板分别与所述直流输入端子、所述逆变模块、所述电流传感器和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逆变模块通过述电流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和所述直流输入端子分别与所述逆变模块电连接。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方法通过感应管的设置,可对IGBT逆变模块热量进行实时感应,当IGBT逆变模块热量较高时,感应管内壁的低沸点液体沸腾膨胀,进而推动支撑气缸进行伸缩运动,使得支撑气缸推动导电防尘网进行滑动,使得侧板处于开启状态,并在铰接的关系下,推动顶板开启,并配合散热风扇的作用,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效果,且导电防尘网与供电触点接触时,可对逆变器内部的浮尘进行静电吸附,大大提高了逆变器的散热、除尘性能,以保证逆变器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正常工作,避免传统的逆变器高温环境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并网逆变器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导电防尘网的侧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并网逆变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底板

1、侧板

2、主控板

3、直流输入端子

4、IGBT逆变模块

5、电流传感器

6、微控制器

7、散热机构

8、通风孔

81、散热风扇

82、导电防尘网

83、滑条

84、滑座

85、灰尘容纳槽

86、支撑气缸

87、感应管

88、支撑板

89、铰接座

891、顶板

892、供电触点

89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和“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基于自适应散热能力的大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侧板2,侧板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板1上设置有主控板3,主控板3上设置有直流输入端子4,主控板3上设置有IGBT逆变模块5,主控板3上设置有电流传感器6,主控板3上设置有微控制器7,直流输入端子4与IGBT逆变模块5电性连接,IGBT逆变模块5与电流传感器6电性连接,通过直流输入端子4、IGBT逆变模块5、电流传感器6的配合使用,可对直流电进行交流转换,电流传感器6与微控制器7电性连接,微控制器7与IGBT逆变模块5电性连接,通过电流传感器6、微控制器7、IGBT逆变模块5等配合使用,可对直流电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适应散热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柜以及设置在逆变柜中的感应管、逆变模块、支撑气缸;所述逆变柜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感应管的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贴合设置,用于对所述逆变模块的热量进行实时感应,当所述逆变模块的热量升高时,感应管内壁的液体沸腾膨胀,推动与所述感应管的另一端连接的所述支撑气缸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向所述顶板运动,使得所述支撑气缸推动导电防尘网运动,使得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顶板处于开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侧面上设置有供电触点,当所述导电防尘网与所述供电触点接触时导通,以使所述导电防尘网对所述逆变柜内部的浮尘进行静电吸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逆变模块的热量降低时,感应管内壁的液体趋于常温,使得所述支撑气缸带动所述导电防尘网回移复位,且所述导电防尘网脱离所述供电触点,所述导电防尘网上已吸附灰尘掉落至位于所述底板内的容纳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上滑动连接有滑条,所述滑条连接所述导电防尘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寒江刘育明徐瑞林李媛李小菊夏翰林李登峰詹航杨旼才司萌刘霜张颖宫林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