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牛场的颈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9463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牛场的颈夹系统,包括框架装置、颈夹装置、锁定装置和同步装置。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框架装置,使得数量众多的牛群能够排列成一排;通过设置颈夹装置,颈夹装置与框架装置配合,对牛的颈部进行夹持;通过设置锁定装置,对颈夹装置进行锁定,实现对牛的持续夹持;通过设置同步装置,在需要对牛群进行锁定时,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同步装置的端部,远离牛群,实现对牛群的同步锁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对数量庞大的牛群进行锁定时,需要依次转动牛颈夹的夹持结构对单个牛只进行锁牛操作,导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的技术问题,且工作人员在锁牛时不需要靠近牛只,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牛场的颈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农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牛场的颈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畜牧业管理中,需要对牛进行常规抽血体检、注射疫苗、保健、治疗;对于处于繁殖期的奶牛需要进行人工授精、妊检。夏季防止奶牛热应激,需要在牛舍对牛只进行加喷,进行前述操作时,需要利用牛颈夹保定牛只。
[0003]传统的牛颈夹设置在饲喂槽的一侧,通常情况下,奶牛会被饲料吸引而走近饲喂槽,将头伸入颈夹的上部,低头采食时触发自动锁牛机关。但若牛只不发生低头行为,自动锁牛机关将无法被触发,这时当牛群因采食而将头部穿过牛颈夹的锁牛区域时,需要工作人员走到单个牛只的旁边,转动牛颈夹的夹持结构,从而将该牛只的颈部夹持住。通常,应用到牛颈夹的养殖场的牛群数量比较庞大,这样依次对单个牛只进行锁牛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且工作人员在锁牛时需要靠近牛只,人员存在安全风险。
[0004]目前,针对工作人员对数量庞大的牛群进行锁定时,需要依次转动牛颈夹的夹持结构对单个牛只进行锁牛操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劳动,且工作人员在锁牛时需要靠近牛只,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牛场的颈夹系统,以解决工作人员对数量庞大的牛群进行锁定时,需要依次转动牛颈夹的夹持结构对单个牛只进行锁牛操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劳动,且工作人员在锁牛时需要靠近牛只,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牛场的颈夹系统,包括:
[0008]框架装置,所述框架装置竖直地设置于牛场的水平面;
[0009]若干颈夹装置,若干所述颈夹装置设置于所述框架装置,并分别与所述框架装置进行转动连接;
[0010]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框架装置的顶部,并与所述框架装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锁定装置通过相对于所述框架装置转动,实现对所述颈夹装置的锁定和解锁,进而对牛的颈部进行夹持和松开;
[0011]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设置于若干所述颈夹装置、所述框架装置之间,并分别与若干所述颈夹装置进行转动连接,用于通过操作所述同步装置的端部,使得若干所述颈夹装置同步动作至所述锁定装置对若干所述颈夹装置锁定,对位于所述框架装置的若干牛的颈部进行同步夹持。
[001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装置包括:
[0013]底座单元,所述底座单元设置于牛场的水平面;
[0014]顶板单元,所述顶板单元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上方,且所述顶板单元套设有所述颈夹装置;
[0015]若干第一竖杆单元,若干所述第一竖杆单元呈线性排列地分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和所述顶板单元之间,用于所述第一竖杆单元与对应的所述颈夹装置配合,对牛的颈部进行夹持;
[0016]若干第二竖杆单元,若干所述第二竖杆单元呈线性排列地分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和所述顶板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二竖杆单元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杆单元相互平行设置;
[0017]若干转动连接单元,所述转动连接单元垂直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杆单元,所述转动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杆单元连接,所述转动连接单元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颈夹装置进行转动连接;
[0018]若干第一支撑单元,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呈线性排列地设置于所述顶板单元的顶部,并与所述锁定装置进行转动连接,用于对所述锁定装置进行转动支撑;
[0019]第二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顶板单元的侧壁,用于对所述同步装置进行支撑;
[0020]若干第三支撑单元,若干第三支撑单元分布设置于所述顶板单元的侧壁,并与所述同步装置连接。
[002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装置还包括:
[0022]若干第三竖杆单元,若干所述第三竖杆单元呈线性排列地分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和所述顶板单元之间,所述第三竖杆单元平行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杆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竖杆单元之间。
[00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颈夹装置包括:
[0024]颈夹单元,所述颈夹单元与所述框架装置进行转动连接;
[0025]第一限位单元,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颈夹单元的顶部,并套设于所述框架装置,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与所述同步装置进行转动连接,当牛的颈部被所述颈夹单元夹持时,所述锁定装置对所述第一限位单元的顶部进行锁定;
[0026]归位单元,所述归位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颈夹单元的底部,用于当所述颈夹单元对牛的颈部不再夹持时,使所述颈夹单元归位。
[002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
[0028]底板元件,所述底板元件的底端与对应的所述颈夹单元的顶端连接;
[0029]两侧板元件,两所述侧板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板元件的两侧,所述侧板元件的底端与所述底板元件连接;
[0030]第一限位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两所述侧板元件之间,并分别与两所述侧板元件的顶端连接,当牛的颈部被所述颈夹单元夹持时,所述锁定装置对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进行锁定;
[0031]第一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沿所述侧板元件的厚度方向设置于一所述侧板元件的内部,且与所述同步装置进行转动连接。
[003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0033]转动杆单元,所述转动杆单元设置于所述框架装置的顶部,并与所述框架装置进行转动连接;
[0034]若干第一锁定单元,若干所述第一锁定单元呈线性排列地设置于所述转动杆单元,并与所述转动杆单元进行转动连接;
[0035]若干第二锁定单元,若干所述第二锁定单元呈线性排列地设置于所述转动杆单元,并与所述转动杆单元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锁定单元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锁定单元对称设置;
[0036]其中,当所述锁定装置对所述颈夹装置锁定时,所述颈夹装置的第一限位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锁定单元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锁定单元之间。
[003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
[0038]第四支撑单元,所述第四支撑单元设置于所述转动杆单元;
[0039]第二限位单元,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单元,与所述框架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对所述转动杆单元进行限位。
[004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装置还包括:
[0041]第三限位单元,所述第三限位单元设置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框架装置的第一支撑单元的顶部,用于对所述锁定装置进行限位。
[004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装置包括:
[0043]同步单元,所述同步单元设置于若干所述颈夹装置的同一侧,并分别与若干所述颈夹装置进行转动连接;
[0044]第一滑动单元,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同步单元的两端,并与所述同步单元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牛场的颈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装置,所述框架装置竖直地设置于牛场的水平面;若干颈夹装置,若干所述颈夹装置设置于所述框架装置,并分别与所述框架装置进行转动连接;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框架装置的顶部,并与所述框架装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锁定装置通过相对于所述框架装置转动,实现对所述颈夹装置的锁定和解锁,进而对牛的颈部进行夹持和松开;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设置于若干所述颈夹装置、所述框架装置之间,并分别与若干所述颈夹装置进行转动连接,用于通过操作所述同步装置的端部,使得若干所述颈夹装置同步动作至所述锁定装置对若干所述颈夹装置锁定,对位于所述框架装置的若干牛的颈部进行同步夹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装置包括:底座单元,所述底座单元设置于牛场的水平面;顶板单元,所述顶板单元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上方,且所述顶板单元套设有所述颈夹装置;若干第一竖杆单元,若干所述第一竖杆单元呈线性排列地分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和所述顶板单元之间,用于所述第一竖杆单元与对应的所述颈夹装置配合,对牛的颈部进行夹持;若干第二竖杆单元,若干所述第二竖杆单元呈线性排列地分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和所述顶板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二竖杆单元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杆单元相互平行设置;若干转动连接单元,所述转动连接单元垂直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杆单元,所述转动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杆单元连接,所述转动连接单元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颈夹装置进行转动连接;若干第一支撑单元,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呈线性排列地设置于所述顶板单元的顶部,并与所述锁定装置进行转动连接,用于对所述锁定装置进行转动支撑;第二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顶板单元的侧壁,用于对所述同步装置进行支撑;若干第三支撑单元,若干第三支撑单元分布设置于所述顶板单元的侧壁,并与所述同步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装置还包括:若干第三竖杆单元,若干所述第三竖杆单元呈线性排列地分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和所述顶板单元之间,所述第三竖杆单元平行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杆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竖杆单元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夹装置包括:颈夹单元,所述颈夹单元与所述框架装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单元,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颈夹单元的顶部,并套设于所述框架装置,所述第一限位单元与所述同步装置进行转动连接,当牛的颈部被所述颈夹单元夹持时,所述锁定装置对所述第一限位单元的顶部进行锁定;归位单元,所述归位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颈夹单元的底部,用于当所述颈夹单元对
牛的颈部不再夹持时,使所述颈夹单元归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底板元件,所述底板元件的底端与对应的所述颈夹单元的顶端连接;两侧板元件,两所述侧板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板元件的两侧,所述侧板元件的底端与所述底板元件连接;第一限位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两所述侧板元件之间,并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玥苏衍菁吴洁赵金鹏王封霞张瑞华杨志强刘春兰
申请(专利权)人:光明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