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提升老路利用率的环保型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44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提升老路利用率的环保型路面结构,所述环保型路面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注浆基层、高渗透稀浆封层、泡沫沥青冷再生下面层、乳化沥青粘层、灌入式复合路面层和超薄罩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对原路面基层进行微创注浆处治,先修补原路面基层结构内部病害,增强原路面基层的板体性,提高原路面基层强度及抗疲劳能力,再在注浆基层上加铺高渗透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利用高渗透乳化沥青的稀浆封层中多余的乳化沥青渗透至原路面基层中,起到粘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原路面基层的板体性。能够与新铺装路面结构的寿命相匹配,实现了资源化利用。了资源化利用。了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提升老路利用率的环保型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提升老路利用率的环保型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截止目前,江苏省高速公路已完成约80%的路网建设,已从“建设为主”阶段向“养护为主”的阶段转变。其中,在已通车的高速公路中,近70%的高速公路通车时间在10年以上,25%的高速公路通车时间在15年以上,已接近或达到设计寿命的末期。在长期的荷载以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设计寿命末期高速公路材料性能逐渐衰减,病害逐渐发生,除了路表的显性病害以外,通常还伴随着材料性能衰减和结构层内部出现的层间不良、内部裂缝、松散等隐性病害,如不及时进行养护处理,将会对路面整体结构的长期性能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提升老路利用率的环保型路面结构,旨在解决扩建工程老路结构内部病害较多,结构耐久性差,各项性能衰减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提升老路利用率的环保型路面结构,所述环保型路面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注浆基层、高渗透稀浆封层、泡沫沥青冷再生下面层、乳化沥青粘层、灌入式复合路面层和超薄罩面层。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超薄罩面层的厚度为2~3cm。由于厚度较薄,易于后期养护。所述超薄罩面层采用U

PAVE混合料,具有抗滑、降噪、耐久等性能。所述U

PAVE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玄武岩集料(0~3mm,3~6mm,6~11mm)、石灰岩矿粉、复合多效增强剂,采用连续级配,按照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制备。其中玄武岩集料(0~3mm,3~6mm,6~11mm)与石灰岩矿粉的级配比例是0~3mm:3~6mm:6~11mm:矿粉为34:18:45:3。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灌入式复合路面层的厚度为8~10cm。所述灌入式复合路面层的施工分为两部分,首先铺筑基体沥青混合料,所述基体沥青混合料采用基质沥青和玄武岩集料(0~3mm,3~6mm,6~11mm)混合制成,空隙率为18%~28%,连通空隙率为12%~26%,油石比为4.5%~6.2%;然后拌制灌浆材料并进行灌浆形成灌入式复合路面。所述灌浆材料是由特制灌浆剂与水混合而成,特制灌浆剂是由水泥、水、砂石、单组份聚醚聚氨酯和强度提升剂按照100:80~100:30~50:3~6:3~8的比例构成。通过基体沥青混合料保证面层内部的结构稳定性,再通过流动性更大,粘度更低的灌浆材料灌入空隙中对空隙进行补充,提高整个面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有效预防泡沫沥青冷再生下面层存在的高温车辙变形。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乳化沥青粘层的喷洒量为0.3kg/m2~0.6kg/m2,乳化沥青粘层混合料由不粘轮乳化沥青和水按照1:1的比例混合制成,所述不粘轮乳化沥青的软化点大于75℃;15℃延度大于30cm,高低温性能好,破乳速度快,提升了施工效率;破乳硬化之后,可达到60℃不粘轮,同时其25℃的拉拔强度是普通乳化沥青的1.5倍,是一种抗施工损伤型的快裂型乳化沥青,具有抗施工损伤的能力,可常温施工,所述乳化沥青粘层的喷洒量折算成不粘轮乳化沥青为0.15kg/m2~0.3kg/m2。喷洒量在此范围内能够喷洒的更加均匀,且破乳效果最好。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泡沫沥青冷再生下面层的厚度为16~22cm。所述泡沫沥青冷再生下面层铺设的是利用冷再生设备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与泡沫沥青、水泥、水按照100:1.5~3.1:1.3~1.5:1.5~3.5比例拌合成的新的混合料,所述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采用铣刨机将沥青路面铣刨后原位收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100%再生,以9.5mm为界将RAP分为两档,本技术所配置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适用于粗粒式级配、中粒式级配,所述泡沫沥青使用90#沥青加水制备,沥青发泡温度为155℃~170℃,膨胀率≥16倍,半衰期≥20s,所述水泥用量不宜超过1.5%,不应超过1.8%,水泥对于提高冷再生混合料早期强度、水稳定性等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水泥用量过大会对混合料性能带来抗疲劳性能降低,干缩、温缩变形增大等负面影响。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高渗透稀浆封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高渗透稀浆封层的混合料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和石灰岩碎石(0~5mm)混合制得,油石比为10%,所述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渗透深度为7.41mm,相比渗透深度为3.63mm的普通乳化沥青,高渗透乳化沥青可以提升稀浆封层的油石比,可以使多余乳化沥青渗透至原路面基层,起到粘结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的板体性。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注浆基层是经过注浆处治后的原路面基层。具体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0012]S01:针对待补强位置进行步孔;其中针对层间不良、结构松散处采用梅花桩形式进行布孔,沿左、右轮迹带以及车道中间处呈“梅花桩”型依次错开布孔,增加注浆量及注浆覆盖面积,扩大浆液填充面积,并用喷漆作记号,每条线上的布孔间距采取50cm、75cm、100cm、200cm的不同方案;针对纵缝处,布孔方式采用I字型,沿着裂缝处进行依次布孔,让浆液充满裂缝,相邻孔间距为55cm,用喷漆作记号。
[0013]S02:布孔结束后,采用自动化钻孔设备针对标记处进行钻孔;钻头直径为20mm,钻孔角度垂直,钻孔深度为40cm。钻孔过程中使用吸尘器将钻出的粉尘吸走,避免周边产生扬灰。
[0014]S03:钻孔结束后,采用“先吸后吹”方式清灰,首先使用气枪进行清孔,清孔时枪头软管深入裂缝底部进行吹扫,过程中会有尘土从孔中飞出,待基本无灰尘从空中飞出,视为清除干净,此时仍需要保持3~5s的吹气,以保证孔内干净无灰尘。
[0015]S04:为了更具针对性地处治不同层位存在的病害,分别将密封组件(密封圈)预埋至14cm、20cm、18cm不同的深度,计算不同层位注浆量,分析不同层位浆液填充度,验证路面病害修复饱满程度。密封组件预埋好后,使用特制枪头穿过密封圈中心部分,确保枪头插入牢固且连接紧密。
[0016]S05:随后开始注浆并观测注浆孔以及周边路面变化情况。注浆液为环氧树脂注浆
液,本技术通过对原路面基层进行微创注浆处治,修补了原路面基层结构内部病害,增强了原路面基层的板体性。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针对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对原路面基层进行微创注浆处治,先修补原路面基层结构内部病害,增强原路面基层的板体性,提高原路面基层强度及抗疲劳能力,再在注浆基层上加铺高渗透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利用高渗透乳化沥青的稀浆封层中多余的乳化沥青渗透至原路面基层中,起到粘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原路面基层的板体性。与现有技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提升老路利用率的环保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型路面结构从下至上分别为注浆基层、高渗透稀浆封层、泡沫沥青冷再生下面层、乳化沥青粘层、灌入式复合路面层和超薄罩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提升老路利用率的环保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罩面层的厚度为2~3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提升老路利用率的环保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入式复合路面层的厚度为8~1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武成刚张扬高宏双何占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交投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