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27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包括边坡,所述边坡上设置有岸墙,所述岸墙呈台阶式布置,岸墙为格网石笼重力墙砌筑结构,所述岸墙的一端设置有基础桩,所述基础桩的底端埋入河底,所述基础桩的两侧各设置有齿桩,所述齿桩埋入河底以下;所述岸墙远离基础桩的一侧设置有过渡缓坡,所述过渡缓坡铺设至河边岸上;所述岸墙一侧还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对河流上冰块的冲击推力起到缓冲导向作用。本申请护坡具有易于适应河水结冰产生的冰推力,提高了防护的有效牢固性以及加强了护坡景观性和生态性的效果。性和生态性的效果。性和生态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


[0001]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护坡
,特别涉及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

技术介绍

[0002]护坡是为防止边坡受到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堆砌和栽植的统称。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了避免河岸水土流失以及结构安全,通常都需专门修建设置护坡进行防护。
[0003]相关技术中的护坡多为混凝土面板护坡结构,混凝土面板护坡整体性较好,可以有效防止河水带来的冲击,对河岸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寒冷地区的河流在冬季蓄水的情况下,河水结冰冻胀以及冰块在河水中流动会对河岸产生冰推力,而混凝土面板护坡结构为硬质结构,不能对冰推力作出有效适应,冰推力就会对护坡结构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影响护坡对河岸起到正常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寒冷地区的河水在冬季会产生冰推力,对护坡结构造成破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包括边坡,所述边坡上设置有岸墙,所述岸墙呈台阶式布置,岸墙为格网石笼重力墙砌筑结构,所述岸墙的一端设置有基础桩,所述基础桩的底端埋入河底,所述基础桩的两侧各设置有齿桩,所述齿桩埋入河底以下;所述岸墙远离基础桩的一侧设置有过渡缓坡,所述过渡缓坡铺设至河边岸上。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台阶式格网石笼重力墙砌筑结构的岸墙易于适应河水结冰产生的冰胀压力,避免在护坡上形成向上的冻胀推力破坏表面堆砌,从而加强了护坡抵抗冰推力的能力;基础桩和齿桩的设置提高了在冰推力作用下护坡结构的抗拔强度和稳固性,保证了护坡正常发挥防护作用。
[0007]可选的,所述岸墙的台阶面一侧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一端固定设置在边坡内的撑杆,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伸出至岸墙竖直的台阶面外侧,撑杆上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上固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接有导向板,所述底板的外侧周向设置有柔性套,柔性套的另一侧连接在导向板上。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柔性套以及顶板形成空腔结构,当河水结冰,体积膨胀时,导向板受力向底板的方向运动,弹簧被压缩,从而给河水结冰留出更多的膨胀空间,减少了冰推力对岸墙台阶面的直接作用影响,对岸墙的台阶面起到防护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坡的抗冰推能力。
[0009]可选的,所述弹簧中穿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固接在底板和导向板上。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穿设在弹簧中,对导向板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避
免弹簧刚性不足而出现导向板歪斜运动的情况,从而加强了缓冲部结构的稳定强度,保证了防护工作的可靠运行。
[0011]可选的,所述导向板背离底板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河流冰面融裂成冰块与水同流时,冰块会冲击到导向板的侧面上,弧形面的设置降低了冰块和导向板的摩擦力,且对冰块的流动起到导向促进作用,从而减缓了冰块对护坡的推力破坏影响,进一步提升了护坡的抗冰推能力。
[0013]可选的,所述导向板朝向底板的一侧固接有加热管道。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河流冰面开始融化时,通过往加热管道中灌注热水,可以加速导向板附近的冰面融化速度,从而使缓冲部开始发挥抗冰块冲击的作用,减少冰块流动对护坡产生的推力破坏影响。
[0015]可选的,所述撑杆水平穿设在岸墙内,且撑杆与岸墙的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撑杆一端固接在边坡内的前提下,撑杆与岸墙也固定连接,从而在加强撑杆对底板支撑稳固性的同时,也对岸墙与边坡的稳固性起到加强作用。
[0017]可选的,所述过渡缓坡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为种植土层、第一格网石笼层、第一碎石垫层以及第一反滤土工布层。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缓坡的种植土层上栽种上植物,有利于堤破绿化,加强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的发育,促进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且过渡缓坡便于人们在坡上活动,使整个护坡形成了有机整体,提高了护坡的生态性和景观效果。
[0019]可选的,所述过渡缓坡和岸墙的连接处设置有衔接平台,所述衔接平台位于浅水区,所述衔接平台的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为第二格网石笼层、第二碎石垫层以及第二反滤土工布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接平台上可形成浅水域湿地景观,提供了亲水、近水的安全区域,同时避免了岸墙露顶对景观造成的不利影响,丰富了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提高了护坡的生态性。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岸墙、基础桩以及齿桩,柔性台阶式格网石笼重力墙砌筑结构的岸墙易于适应河水结冰产生的冰胀压力,避免在护坡上形成向上的冻胀推力破坏表面堆砌,从而加强了护坡抵抗冰推力的能力;基础桩和齿桩的设置提高了在冰推力作用下护坡结构的抗拔强度和稳固性,保证了护坡正常发挥防护作用。
[0022]2.通过设置缓冲部,当河水结冰,体积膨胀时,导向板受力向底板的方向运动,弹簧和伸缩杆被压缩,从而给河水结冰留出更多的膨胀空间,减少了冰推力对岸墙台阶面的直接作用影响,对岸墙的台阶面起到防护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护坡的抗冰推能力。
[0023]3.通过设置过渡缓坡和衔接平台,过渡缓坡的种植土层上栽种上植物,有利于堤坡绿化,加强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的发育,促进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衔接平台上可形成浅水域湿地景观,使整个护坡形成了有机整体,提高了护坡的生态性和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河岸一侧的抗冰推型护坡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岸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部的结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边坡;11、碎石垫层;2、岸墙;21、基础桩;22、齿桩;23、连接桩;3、衔接平台;31、第二格网石笼层;32、第二碎石垫层;33、第二反滤土工布层;4、过渡缓坡;41、种植土层;42、第一格网石笼层;43、第一碎石垫层;44、第一反滤土工布层;5、缓冲部;51、撑杆;52、底板;53、弹簧;54、导向板;541、弧形面;55、伸缩杆;56、柔性套;57、排气管;58、加热管道;581、进水管;58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参照图1和图2,包括边坡1,边坡1位于河流两侧,且每侧的边坡1皆设置为三段,边坡1的上方从河流至岸边依次设置有岸墙2、衔接平台3以及过渡缓坡4,岸墙2对河流的正常冲刷以及冰推力起到抵抗防护作用;过渡缓坡4用于种植植物,方便人们亲水休闲,提高护坡的生态性;衔接平台3连接岸墙2和过渡缓坡4,形成具有层次性的生态景观。
[0028]边坡1上方铺设有碎石垫层11,岸墙2位于碎石垫层11上,岸墙2段的边坡1坡度设置为1:2。岸墙2为呈台阶式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1),所述边坡(1)上设置有岸墙(2),所述岸墙(2)呈台阶式布置,岸墙(2)为格网石笼重力墙砌筑结构,所述岸墙(2)的一端设置有基础桩(21),所述基础桩(21)的底端埋入河底,所述基础桩(21)的两侧各设置有齿桩(22),所述齿桩(22)埋入河底以下;所述岸墙(2)远离基础桩(21)的一侧设置有过渡缓坡(4),所述过渡缓坡(4)铺设至河边岸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墙(2)的台阶面一侧设置有缓冲部(5),所述缓冲部(5)包括一端固定设置在边坡(1)内的撑杆(51),所述撑杆(51)的另一端伸出至岸墙(2)竖直的台阶面外侧,撑杆(51)上固定连接有底板(52),底板(52)上固接有弹簧(53),弹簧(53)的另一端固接有导向板(54),所述底板(52)的外侧周向设置有柔性套(56),柔性套(56)的另一侧连接在导向板(5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岸抗冰推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3)中穿设有伸缩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翠任敏康叶雄俊梁钧韩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