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11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属于射频美容仪技术领域,包括:电极方阵,工作时与目标皮肤接触,用于向目标皮肤发射射频信号;电极方阵中包括多个电极;控制单元,与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连接,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产生电极控制信号及射频强度控制信号;射频强度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极方阵中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电极选通开关,与控制单元及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连接,用于根据电极控制信号控制各电极的通断,以调整不同工作模式下发射射频信号的电极的极距。将多个电极排成方阵,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仅选通其中一部分电极,实现变极距的射频美容,扩大了射频加热的范围,且对不同厚度的皮肤均能实现有效加热美容。容。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美容仪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

技术介绍

[0002]射频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的电磁波,是继激光和光子之后的新型无创美容技术。近年来,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高速发展,射频紧肤频频被求美者提起,成为不少人心中抗衰老的宠儿。作为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射频频率在300KHz~300GHz间,可以穿透表皮层,加热真皮层胶原蛋白,刺激胶原蛋白的增长,从而达到提拉紧致肌肤及减淡皱纹的效果。
[0003]根据电极数量的不同,医美射频技术可分为单极射频、双极射频和多极射频。单极射频是指一个射频电极直接接触面部,另一个射频电极贴在用户背部,从而形成闭合回路的射频技术,单极射频穿透深度较深、能量较强,但穿透深度不可控制。双极射频是指两个射频电极均集成于美容治疗头上,在用户面部的局部位置形成闭合回路,因此穿透深度相对较浅,安全性更高。此外,市面上很多美容仪也宣传使用了三极、四极、五极等多极射频技术,此类技术均为多个双极射频的组合。
[0004]双极射频在人体面部皮肤上的穿透深度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电压、频率、极距三个参数来精准调节。驱动电压决定了射频能量能够传达到皮下的有效深度,驱动电压越高,射频能量越大,穿透深度越深。频率是指射频波形变化的快慢,频率越高,穿度深度越浅。极距是指两个射频电极的距离,穿透深度约等于极距的二分之一。现有的双极射频一般采用定频、双频变频及三频变频的方式发射射频信号。定频的家用射频美容仪治疗过程中发射的频率不变,一种频率只能加热一种深度,但不同人、不同面部部位的真皮层所在深度不同,定频的射频技术无法精确加热真皮胶原蛋白。双频变频及三频变频的家用射频美容仪治疗过程中交替发射两种或三种频率的射频,或使用两对或三对电极各自发射频率不同的射频。通过调整射频频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加热范围,效果十分有限,难以实现自真皮浅层至真皮深层的全面治疗。而且现有的射频美容仪的电极极距在生产过程中已设置为定值,固定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在治疗过程中发射射频的电极间距固定不变,导致射频的加热范围受限,而且射频能量的穿透深度恒定不变,不能针对不同皮肤厚度进行有效的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可扩大射频加热的范围,且对不同厚度的皮肤均能实现有效加热。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一种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包括:
[0008]电极方阵,工作时与目标皮肤接触,用于向所述目标皮肤发射射频信号;所述电极方阵中包括多个电极;
[0009]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连接,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产生
电极控制信号及射频强度控制信号;所述射频强度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极方阵中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
[0010]电极选通开关,与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控制信号控制各电极的通断,以调整不同工作模式下发射射频信号的电极的极距。
[0011]可选地,所述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为正电极或负电极;
[0012]正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为:
[0013]负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为:
[0014]其中,U'为射频信号的电压,ω为射频信号的角频率,t为时刻,为射频信号的初始相位。
[0015]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0016]主控芯片,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产生电极控制信号及射频强度控制信号;
[0017]变压器,与所述主控芯片及所述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射频强度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电极方阵中各电极的电压,以控制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
[0018]可选地,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眼周模式、口周模式、额头模式及脸颊模式;
[0019]眼周模式下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口周模式下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额头模式下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脸颊模式下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
[0020]口周模式下电极的极距为眼周模式下电极的极距的倍;
[0021]额头模式下电极的极距为眼周模式下电极的极距的2倍;
[0022]脸颊模式下电极的极距为为眼周模式下电极的极距的倍。
[0023]可选地,所述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还包括:
[0024]模式选择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为接收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
[0025]可选地,所述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还包括:
[0026]温度传感器,工作时与目标皮肤接触,用于检测目标皮肤的表皮温度;
[0027]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表皮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产生停止信号;所述电极选通开关还用于根据所述停止信号控制所述电极方阵中各电极停止发射射频信号。
[0028]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4个;4个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29]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任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表皮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产生停止信号。
[0030]可选地,所述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还包括:
[0031]超温蜂鸣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32]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表皮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超温蜂鸣器产生警示信号。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将多个电极排成方阵,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调整射频信号的强度及电极的极距,发射射频时仅选通其中一部
分电极,实现变极距的射频技术,大幅度扩大射频加热范围,对不同厚度的皮肤均能实现有效加热美容。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眼周模式下的电极选通示意图;
[0037]图3为口周模式下的电极选通示意图;
[0038]图4为额头模式下的电极选通示意图;
[0039]图5为脸颊模式下的电极选通示意图;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的使用流程图;
[0041]图7为不同极距射频的皮下穿透深度示意图。
[0042]符号说明:
[0043]美容仪机体

1,美容仪治疗头

2,电极方阵

3,未启动电极

31,正电极

32,负电极

33,控制单元

4,主控芯片

41,变压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包括:电极方阵,工作时与目标皮肤接触,用于向所述目标皮肤发射射频信号;所述电极方阵中包括多个电极;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连接,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产生电极控制信号及射频强度控制信号;所述射频强度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极方阵中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电极选通开关,与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控制信号控制各电极的通断,以调整不同工作模式下发射射频信号的电极的极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为正电极或负电极;正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为:负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为:其中,U'为射频信号的电压,ω为射频信号的角频率,t为时刻,为射频信号的初始相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与所述电极选通开关连接,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产生电极控制信号及射频强度控制信号;变压器,与所述主控芯片及所述电极方阵中的各电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射频强度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电极方阵中各电极的电压,以控制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极距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眼周模式、口周模式、额头模式及脸颊模式;眼周模式下各电极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强度<口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冰冰何猛王飞飞张榆锋张梅郭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妮贝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