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85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设置在深基坑斜坡上,所述深基坑斜坡含有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在所述第一斜坡和所述第二斜坡之间存在平台;所述深基坑斜坡的坡顶和坡面上设置喷射其厚度不低于40mm的混凝土层,其表面设置钢网层,所述钢网层通过U型土钉固定,所述平台靠近第一斜坡坡底位置设置第一混凝土挡墙,所述平台靠近第二斜坡坡顶位置设置第二混凝土挡墙,所述第二斜坡坡底位置设置第三混凝土挡墙;所述第一混凝土挡墙内设置型钢和钢筋。本方案作为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在平台上设置第一混凝土挡墙和第二混凝土挡墙,以及在第二斜坡坡底设置的第三混凝土挡墙能够形成良好的阻隔作用,避免破体坍塌,形成良好的支护结构,其稳定性强。其稳定性强。其稳定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基坑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深基坑作业中,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会采用基坑支护结构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进行支挡和加固,从而提升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侧向抗弯能力。一般的,西南地区的基坑边坡岩质坡面裸露其表面极易风化,从而导致山体滑坡或块石滚落,需要采用支护能力较强的基坑支护结构,由于支护强度不够高,存在安全隐患,作为一种技术改进,如何合理的对深基坑边坡进行支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申请此专利技术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0004]本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设置在深基坑斜坡上,所述深基坑斜坡含有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在所述第一斜坡和所述第二斜坡之间存在平台;所述深基坑斜坡的坡顶和坡面上设置喷射其厚度不低于40mm 的混凝土层,其表面设置钢网层,所述钢网层通过U型土钉固定,U型土钉采用型钢、钢筋或钢架制作,土钉深入岩层内部,所述平台靠近第一斜坡坡底位置设置第一混凝土挡墙,所述平台靠近第二斜坡坡顶位置设置第二混凝土挡墙,所述第二斜坡坡底位置设置第三混凝土挡墙;所述第一混凝土挡墙内设置型钢和钢筋;所述深基坑底面设置基坑垫层,基坑垫层和第三混凝土挡墙共同形成抵挡结构体。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混凝土挡墙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挡墙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挡墙结构相同,也就说在它们的内部也设置有型钢和钢筋。
[0006]进一步的,所述基坑斜坡的坡顶设置围栏,围栏沿着基坑斜坡长度方向设置,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必要的,在围栏上还设置警示标语牌。
[0007]进一步的,所述基坑斜坡上设置锚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锚杆与所述第一斜坡之间的角度小于所述锚杆与第二斜坡之间的角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钢网层可以替换为三维植网和钢网层,三维植物网覆盖在钢网层的表面通过钢丝绑定或者其他方式固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混凝土挡墙外侧设置排水沟渠。
[0011]本方案作为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将边坡修理为两个坡面,其中在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之间存在平台,在平台上设置第一混凝土挡墙和第二混凝土挡墙,以及在第二斜坡坡底设置的第三混凝土挡墙能够形成良好的阻隔作用,避免破体坍塌,形成良好的支护结构,其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示:1围栏、2第一斜坡、3U型土钉、4第一混凝土挡墙、5第二混凝土挡墙、6第三混凝土挡墙、7锚杆、8第二斜坡、9钢网层、10型钢、 11混凝土层、12排水沟渠、13基坑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设置在深基坑斜坡上,可以通过开挖修理的方式处理,形成深基坑斜坡含有第一斜坡2和第二斜坡8,在所述第一斜坡2和所述第二斜坡8之间存在平台;所述深基坑斜坡的坡顶和坡面上设置喷射其厚度不低于40mm的混凝土层11,其表面设置钢网层9,所述钢网层通过U型土钉3固定,U型土钉采用型钢、钢筋或钢架制作,土钉深入岩层内部,所述平台靠近第一斜坡2坡底位置设置第一混凝土挡墙4,所述平台靠近第二斜坡8坡顶位置设置第二混凝土挡墙5,所述第二斜坡8坡底位置设置第三混凝土挡墙6;所述第一混凝土挡墙4内设置型钢10和钢筋,型钢穿过混凝土挡墙的顶面和底面,钢筋在混凝土挡墙内部设置;所述深基坑底面设置基坑垫层13,基坑垫层和第三混凝土挡墙共同形成抵挡结构体,基坑垫层可以用来隔水、排水及防冻以改善基层和土工作条件。
[0016]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第三混凝土挡墙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挡墙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挡墙结构相同,也就说在它们的内部也设置有型钢和钢筋。
[0017]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基坑斜坡的坡顶设置围栏1,围栏的高度至少 1800mm,其下方设置水泥桩,围栏沿着基坑斜坡长度方向设置,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必要的,在围栏上还设置警示标语牌。
[0018]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基坑斜坡上设置锚杆7,锚杆的顶端与钢网层固定。
[0019]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锚杆与所述第一斜坡2之间的角度小于所述锚杆7与第二斜坡8之间的角度,一般控制在45
°
~85
°
之间。
[0020]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钢网层9可以替换为三维植网和钢网层。
[0021]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第三混凝土挡墙6外侧设置排水沟渠12,排水沟渠可以作为导水通道,避免基坑水任意汇聚。
[0022]在实施的时候,需要将基坑的边坡进行修理,形成两个斜坡,分别命名为第一斜坡和第二斜面,两个斜坡之间存在一个平台,然后在第一斜坡坡底位置设置第一混泥土挡墙,在第二斜坡坡顶位置设置第二混泥土挡墙,在第二斜坡坡底设置第三混泥土挡墙,基坑底面通过混凝土修建形成基坑垫层,垫层的厚度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而定,在第一斜坡坡顶和坡面上,以及第二斜坡坡顶和坡面上均喷洒厚度不低于40mm的混凝土层,等待固形之后,其表面设置钢丝网层或者设置钢丝网层和三维植网,钢网层通过U 型土钉固定,在坡顶位置设置围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设置在深基坑斜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基坑斜坡含有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在所述第一斜坡和所述第二斜坡之间存在平台;所述深基坑斜坡的坡顶和坡面上设置喷射其厚度不低于40mm的混凝土层,其表面设置钢网层,所述钢网层通过U型土钉固定,所述平台靠近第一斜坡坡底位置设置第一混凝土挡墙,所述平台靠近第二斜坡坡顶位置设置第二混凝土挡墙,所述第二斜坡坡底位置设置第三混凝土挡墙;所述第一混凝土挡墙内设置型钢和钢筋;所述深基坑底面设置基坑垫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混凝土挡墙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黎苏俊秦伟兵汪奇伟庞贵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黎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