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振动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73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冷振动台,所述风冷振动台的磁缸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进风口,自所述第一进风口向磁缸环内部径向延伸形成第一进风道,至少有一条所述第一进风道向上延伸形成上励磁风道,所述上励磁风道用于引导冷风冷却上励磁,至少有一条所述第一进风道向下延伸形成下励磁风道,所述下励磁风道用于引导冷风冷却下励磁,在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上设置有出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并联风道的模式,冷风从所述风冷振动台的中部和下部进入,分别冷却所述上励磁、下励磁、绕组,确保了用于冷却所述上励磁、下励磁和绕组的风均为来自风冷振动台外部的冷风,所述风冷振动台上下出风,风阻小,冷却效果好、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冷振动台


[0001]本技术涉及振动试验台
,具体涉及一种风冷振动台。

技术介绍

[0002]振动台为环境力学试验的典型试验工具,广泛的用于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产品等力学模拟验证和可靠性验证,模拟产品在运输、安装及使用环境下所遭遇到的各种振动环境影响,来评定产品在预期的运输及使用环境中的抵抗能力。
[0003]在降温冷却方式上,常规电动振动台可分为风冷振动台和水冷振动台两种。相比于水冷电动台,风冷电动台结构简单,维修便捷,但冷却效率较低,仅适用于推力较低的情况。并且,冷风多为从上至下对振动台进行冷却,冷风道串联,冷风道长且风阻大,冷风流动到下励磁时,冷风由于冷却过上励磁吸收中上部热量已经变成热风,此时对于下励磁的冷却效果便差了很多,无法达到预期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振动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风冷振动台,包括动圈组件、磁路组件和支座,所述动圈组件设置在磁路组件内,所述磁路组件设置在支座上,所述磁路组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极板、磁缸环、下极板,所述磁缸环内同轴设置有中心磁极、上励磁和下励磁,所述上励磁设置在上极板与磁缸环之间,所述下励磁设置在下极板与磁缸环之间,所述磁缸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进风口,自所述第一进风口向磁缸环内部径向延伸形成第一进风道,至少有一条所述第一进风道向上延伸形成上励磁风道,所述上励磁风道用于引导冷风冷却上励磁,至少有一条所述第一进风道向下延伸形成下励磁风道,所述下励磁风道用于引导冷风冷却下励磁,在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上设置有出风道。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条所述第一进风道仅与上励磁风道连通或仅与下励磁风道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道包括上部出风道和下部出风道,所述上部出风道轴向贯穿上极板的两端面,所述下部出风道轴向贯穿下极板的两端面。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磁极和磁缸环之间设置有绕组,所述绕组连接动圈组件,所述第一进风道贯穿磁缸环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自所述第一进风道进入的冷风流经绕组的外侧。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极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自所述第二进风口向下极板内部延伸形成第二进风道,所述中心磁极内设置有贯穿中心磁极的中心磁极风道,所述中心磁极风道和第二进风道相连通,自所述第二进风道进入后经所述中心磁极风道流出的冷风流经绕组的内侧。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磁极包括磁极主体,所述中心
磁极风道自磁极主体的下端面延伸至磁极主体的外侧壁,所述中心磁极风道呈L型,若干所述中心磁极风道在磁极主体上周向均布。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磁缸环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部环、下部环和中部环,若干所述第一进风道在中部环上周向均布。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若干所述第二进风道在下极板上周向均布。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若干所述上部出风道在上极板上周向均布,若干所述下部出风道在下极板上周向均布。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抽风机,所述集风罩用于收集从出风道流出的风并通过出风口排出。
[0016]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7]采用了并联风道的模式,冷风从所述风冷振动台的中部和下部进入,分别冷却所述上励磁、下励磁、绕组,确保了用于冷却所述上励磁、下励磁和绕组的风均为来自风冷振动台外部的冷风,所述风冷振动台上下出风,风阻小,冷却效果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风冷振动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风冷振动台的剖视图;
[0020]图3是磁路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磁缸环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下极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中心磁极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冷风流动路线;
[0025]图8是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冷风流动路线;
[0026]图9是集风罩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冷风路径框图。
[0028]其中:1

动圈组件,2

支座,3

上极板,301

上部出风道,4

磁缸环,401

第一进风口,402

第一进风道,403

上励磁风道,404

下励磁风道,405

上部环,406

中部环,407

下部环,5

下极板,501

第二进风口,502

第二进风道,503

下部出风道,6

中心磁极,601

中心磁极风道,602

磁极主体,603

等分块,7

上励磁,8

下励磁,9

绕组,10

集风罩,1001

上部集风罩,1002

中部集风罩,1003

下部集风罩,1004

上部转接罩,1005

下部转接罩,1006

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0]如果本技术在表述的时候涉及方位(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外、内等),则需要对涉及到的方位进行定义,例如“为清楚地表达本技术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以
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或者以纸面作为参照等进行定义。当然,如果在后续描述时,是通过相互参照来定义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则可不在此定义。
[0031]本技术所述“上”、“顶部”等为图2、图3中所标注的“上”,所述“下”、“底部”等为图2、图3中所标注的“下”。
[0032]如图1、图2所示,一种风冷振动台,包括动圈组件1、磁路组件和支座2,所述动圈组件1设置在磁路组件内,所述磁路组件设置在支座2上,所述磁路组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极板3、磁缸环4、下极板5,所述磁缸环4内同轴设置有中心磁极6、上励磁7和下励磁8,所述上励磁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振动台,包括动圈组件(1)、磁路组件和支座(2),所述动圈组件(1)设置在磁路组件内,所述磁路组件设置在支座(2)上,所述磁路组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极板(3)、磁缸环(4)、下极板(5),所述磁缸环(4)内同轴设置有中心磁极(6)、上励磁(7)和下励磁(8),所述上励磁(7)设置在上极板(3)与磁缸环(4)之间,所述下励磁(8)设置在下极板(5)与磁缸环(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缸环(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进风口(401),自所述第一进风口(401)向磁缸环(4)内部径向延伸形成第一进风道(402),至少有一条所述第一进风道(402)向上延伸形成上励磁风道(403),所述上励磁风道(403)用于引导冷风冷却上励磁(7),至少有一条所述第一进风道(402)向下延伸形成下励磁风道(404),所述下励磁风道(404)用于引导冷风冷却下励磁(8),在所述上极板(3)和下极板(5)上设置有出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第一进风道(402)仅与上励磁风道(403)连通或仅与下励磁风道(40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道包括上部出风道(301)和下部出风道(503),所述上部出风道(301)轴向贯穿上极板(3)的两端面,所述下部出风道(503)轴向贯穿下极板(5)的两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振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极(6)和磁缸环(4)之间设置有绕组(9),所述绕组(9)连接动圈组件(1),所述第一进风道(402)贯穿磁缸环(4)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自所述第一进风道(402)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玉刚朱江峰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