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95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属于药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药丸再次放回药瓶时,药丸会带着沾染在手中的细菌和病菌一同进入药瓶内,进而降低了药丸药效的问题。本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包括药瓶本体和瓶盖,药瓶本体分为上药瓶主体和下药瓶主体,上药瓶的上端一体设置有开口部,上药瓶主体和下药瓶主体内均具有空腔,下药瓶主体的顶端开设有供药丸进出的孔洞一,上药瓶主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药丸进出空腔的控制杆,上药瓶主体的下端开设有孔洞二,上药瓶主体的下端具有供控制杆定位的定位部,控制杆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部,上药瓶主体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分体式且具有防潮功能的优点。具有分体式且具有防潮功能的优点。具有分体式且具有防潮功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


[0001]本技术属于药瓶
,涉及一种药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需要长期进行服用的药物,在对药丸进行存储时,一般采用大容量的药瓶进行存储。然而,现有的药瓶仅仅在存储药物时密封能力较好,但当患者首次掀开封口膜后,空气即进入药瓶内部,再加上患者长期服用时反复的开合瓶盖,则加快了药丸的受潮,缩短了药丸的保质期,并且患者每次在取出药丸时,大多数情况下会倒出多于自己一次服用的药丸数量,而将药丸再次放回药瓶时,药丸会带着沾染在手中的细菌和病菌一同进入药瓶内,进而降低了药丸的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且具有防潮功能的药瓶。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包括药瓶本体和瓶盖,所述的瓶盖螺纹密封连接于药瓶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瓶本体呈分体式设置,所述的药瓶本体分为上药瓶主体和下药瓶主体,所述的上药瓶的上端一体设置有供药丸进出的开口部,所述的上药瓶主体和下药瓶主体内均具有供药丸放置的空腔,所述的下药瓶主体的顶端开设有供药丸进出的孔洞一,所述的上药瓶主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药丸进出空腔的控制杆,所述上药瓶主体的下端开设有孔洞二,所述上药瓶主体的下端具有供控制杆定位的定位部,所述控制杆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部,所述的控制部伸入孔洞二并与下药瓶主体相抵靠且所述控制部在孔洞二的位置处可以进行转动,所述的控制部为两个扇形设置,所述上药瓶主体的顶端且相对于控制部处固定设置有用于控制部限位的限位凸起,所述控制杆的转动会带动控制部转动实现药丸从下药瓶主体的空腔到上药瓶主体的空腔。
[0005]在上述的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中,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伸出瓶盖外,且供用户进行转动,所述控制杆的上端且相对于开口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可进行转动的转动部,所述开口部的内壁上且相对于转动部的底部凸设有用于供转动部抵靠的抵靠部一,所述的转动部上开设有供药丸进出的孔洞三,所述的上药瓶主体上且相对于孔洞二处设置有供控制部抵靠的抵靠部二。
[0006]在上述的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中,所述下药瓶主体的侧壁上凸设有供上药瓶主体进行安装的凸起座,所述的上药瓶主体上且相对于凸起座的位置处凸设有凸环,所述的上药瓶主体和下药瓶主体通过螺纹相互密封连接,当上药瓶主体和下药瓶主体进行安装后,所述的凸环抵靠于所述凸起座上。
[0007]在上述的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中,所述上药瓶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察
内部的透明观察口。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在安装前通过控制杆来对孔洞一和孔洞二的开闭进行调整,达到对下药瓶主体内的药丸防潮的目的,防止在倒药丸时空气会对瓶内的药丸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技术中控制杆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技术中孔洞一和孔洞二的示意图。
[0013]图中,1、药瓶本体;2、瓶盖;3、上药瓶主体;4、下药瓶主体;5、开口部;6、空腔;7、孔洞一;8、控制杆;9、孔洞二;10、定位部;11、控制部;12、限位凸起;13、转动部;14、抵靠部一;15、孔洞三;16、凸起座;17、凸环;18、透明观察口;19、抵靠部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5]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包括药瓶本体1和瓶盖2,瓶盖2螺纹密封连接于药瓶本体1上,药瓶本体1呈分体式设置,药瓶本体1分为上药瓶主体3和下药瓶主体4,上药瓶的上端一体设置有供药丸进出的开口部5,上药瓶主体3和下药瓶主体4内均具有供药丸放置的空腔6,下药瓶主体4的顶端开设有供药丸进出的孔洞一7,上药瓶主体3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药丸进出空腔6的控制杆8,上药瓶主体3的下端开设有孔洞二9,上药瓶主体3的下端具有供控制杆8定位的定位部10,所述控制杆8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部11,控制部11伸入孔洞二9并与下药瓶主体4相抵靠且所述控制部11在孔洞二9的位置处可以进行转动,控制部11为两个扇形设置,所述上药瓶主体3的顶端且相对于控制部11处固定设置有用于控制部11限位的限位凸起12,限位凸起12的结构对控制部11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所述控制杆8的转动会带动控制部11转动实现药丸从下药瓶主体4的空腔6到上药瓶主体3的空腔6。
[0016]进一步细说,在需要服用药品时,先转动控制杆8,与控制杆8相连的控制部11进行转动,上药瓶主体3顶部的孔洞一7呈开合状态,上药瓶主体3和下药瓶主体4的空腔6相通,从而可将位于下药瓶主体4内的药丸进入上药瓶主体3,通过透明观察口18可对上药瓶主体3内所具有的药丸数量进行控制,达到所需要的量后,重新转动控制杆8,控制部11将孔洞一7挡住,将下药瓶主体4顶部的孔洞一7呈密闭状态,使上药瓶主体3和下药瓶主体4的空腔6闭合,从而对下药瓶主体4内的药丸密封,并从开口部5倒出。
[0017]进一步细说,所述控制杆8的另一端伸出瓶盖2外,且供用户进行转动,所述控制杆8的上端且相对于开口部5的位置处设置有可进行转动的转动部13,所述开口部5的内壁上且相对于转动部13的底部凸设有用于供转动部13抵靠的抵靠部一14,所述的转动部13上开设有供药丸进出的孔洞三15,所述的上药瓶主体3上且相对于孔洞二9处设置有供控制部11抵靠的抵靠部二19。
[0018]进一步细说,下药瓶主体4的侧壁上凸设有供上药瓶主体3进行安装的凸起座16,上药瓶主体3上且相对于凸起座16的位置处凸设有凸环17,上药瓶主体3和下药瓶主体4通过螺纹相互密封连接,上药瓶主体3和下药瓶主体4呈分体式结构,其通过凸起座16和凸环17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当上药瓶主体3和下药瓶主体4进行安装后,所述的凸环17抵靠于所述凸起座16上。
[0019]进一步细说,所述上药瓶主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内部的透明观察口18,用户可通过透明观察口18来对上药瓶主体3内的药丸数量进行控制。
[002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1]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药瓶本体1、瓶盖2、上药瓶主体3、下药瓶主体4、开口部5、空腔6、孔洞一7、控制杆8、孔洞二9、定位部10、控制部11、限位凸起12、转动部13、抵靠部一14、孔洞三15、凸起座16、凸环17、透明观察口18、抵靠部二1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潮结构的药瓶,包括药瓶本体(1)和瓶盖(2),所述的瓶盖(2)螺纹密封连接于药瓶本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瓶本体(1)呈分体式设置,所述的药瓶本体(1)分为上药瓶主体(3)和下药瓶主体(4),所述的上药瓶的上端一体设置有供药丸进出的开口部(5),所述的上药瓶主体(3)和下药瓶主体(4)内均具有供药丸放置的空腔(6),所述的下药瓶主体(4)的顶端开设有供药丸进出的孔洞一(7),所述的上药瓶主体(3)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药丸进出空腔(6)的控制杆(8),所述上药瓶主体(3)的下端开设有孔洞二(9),所述上药瓶主体(3)的下端具有供控制杆(8)定位的定位部(10),所述控制杆(8)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部(11),所述的控制部(11)伸入孔洞二(9)并与下药瓶主体(4)相抵靠且所述控制部(11)在孔洞二(9)的位置处可以进行转动,所述的控制部(11)为两个扇形设置,所述上药瓶主体(3)的顶端且相对于控制部(11)处固定设置有用于控制部(11)限位的限位凸起(12),所述控制杆(8)的转动会带动控制部(11)转动实现药丸从下药瓶主体(4)的空腔(6)到上药瓶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道聪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康宁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