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89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包括控制电路、电源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以太网通信电路以及多个485串口通信电路,所述多个485串口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以太网通信电路以及电源电路均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无线通信电路接收变电站内感知类传感器的信号,所述控制电路通过485串口通信电路以及以太网通信电路与外部应用系统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避免供电电压不稳定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定的问题。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采集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传感、无线射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已广泛部署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压板位置在线监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感知类传感器,为变电智能运维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些不同类型的无线传感器规模比较庞大,往往通过数据采集终端进行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但是采集数据过程中存在供电电压不稳定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数据采集终端在采集数据过程中存在供电电压不稳定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包括控制电路、电源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以太网通信电路以及多个485串口通信电路,所述多个485串口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以太网通信电路以及电源电路均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无线通信电路接收变电站内感知类传感器的信号,所述控制电路通过485串口通信电路以及以太网通信电路与外部应用系统通信连接;
[0005]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F1、压敏电阻RV1、芯片DC1、电容C1、二极管D1、电容C2、电容C7、电阻R6以及发光二极管CR5,所述芯片DC1的型号为IRM

02

3.3,所述电阻RF1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V1的一端分别接在外部电源接口的两端,电阻RF1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1的另一端以及芯片DC1的第一引脚连接,芯片DC1的第二引脚与压敏电阻RV1的一端连接;芯片DC1的第四引脚、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1的引脚、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一端作为电源VCC的一个输出接口,芯片DC1的第三引脚、电阻R6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CR5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CR5的阳极作为电源VCC的另一个输出接口。
[0006]本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电路接收变电站内感知类传感器的信号并传输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485串口通信电路以及以太网通信电路与外部应用系统通信连接,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另外,通过降压芯片DC1降压,提供工作电路所需的电压,通过电容电阻组成滤波电路滤除电压干扰,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避免供电电压不稳定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2A、晶振CRY1、电阻R3、电容C5、电阻R7以及发光二极管CR6,所述晶振CRY1的一端与芯片U2A的第三引脚连接,晶振CRY1的另一端与芯片U2A的第四引脚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芯片U2A的第四十四引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芯片U2A的第七引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一端与芯片
U2A的第三十三引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CR6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CR6的阳极接电源VCC。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芯片U2A的型号为STM32L051C8T6。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芯片U1、电容C3、电容C4、电容C6及电感L1,所述芯片U1的第五引脚与芯片U2A的第三十二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芯片U2A的第三十一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以及第十八引脚一一对应的与芯片U2A的第二十六引脚、第二十七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二十九引脚及第三十引脚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与芯片U1的第二十一引脚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作为天线接口连接天线,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1的一端接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电容C6的一端接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电容C6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一端;芯片U1的第一引脚至第四引脚、第十一引脚、第二十二引脚、第二十引脚以及第十九引脚均接地。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ZM433SX

L。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以太网通信电路包括芯片T1、电容C9以及电容C8,所述芯片T1的第八引脚与芯片U2A的第十二引脚连接,芯片T1的第九引脚与芯片U2A的第十三引脚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芯片T1的第十一引脚、芯片T1的第十五引脚以及芯片T1的第十四引脚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以及芯片T1的第十引脚连接并接地;芯片T1的第十二引脚与其第十六引脚连接,芯片T1的第十三引脚与其第七引脚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485串口通信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CR1、发光二极管CR2、电阻R1、电阻R2以及芯片U4,所述发光二极管CR1的阳极以及发光二极管CR2的阳极均与电源VCC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CR1的阴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CR2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芯片U4的第三引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芯片U4的第四引脚连接,芯片U4的第一引脚接电源VCC,芯片U4的第二引脚接地,芯片U4的第三引脚接芯片U2A的第二十一引脚,芯片U4的第四引脚接芯片U2A的第二十二引脚,所述芯片U4的第八引脚至第十引脚作为外部通信接口与外部应用系统通信连接。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芯片U4的型号为RSM485CHT。
[00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电路接收变电站内感知类传感器的信号并传输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485串口通信电路以及以太网通信电路与外部应用系统通信连接,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另外,通过降压芯片DC1降压,提供工作电路所需的电压,通过电容电阻组成滤波电路滤除电压干扰,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避免供电电压不稳定而导致的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的结构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中电源电路的原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中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中无线通信电路的原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中以太网通信电路的原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中485串口通信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电源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以太网通信电路以及多个485串口通信电路,所述多个485串口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以太网通信电路以及电源电路均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无线通信电路接收变电站内感知类传感器的信号,所述控制电路通过485串口通信电路以及以太网通信电路与外部应用系统通信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F1、压敏电阻RV1、芯片DC1、电容C1、二极管D1、电容C2、电容C7、电阻R6以及发光二极管CR5,所述芯片DC1的型号为IRM

02

3.3,所述电阻RF1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V1的一端分别接在外部电源接口的两端,电阻RF1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1的另一端以及芯片DC1的第一引脚连接,芯片DC1的第二引脚与压敏电阻RV1的一端连接;芯片DC1的第四引脚、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1的引脚、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一端作为电源VCC的一个输出接口,芯片DC1的第三引脚、电阻R6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CR5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CR5的阳极作为电源VCC的另一个输出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2A、晶振CRY1、电阻R3、电容C5、电阻R7以及发光二极管CR6,所述芯片U2A的型号为STM32L051C8T6,所述晶振CRY1的一端与芯片U2A的第三引脚连接,晶振CRY1的另一端与芯片U2A的第四引脚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芯片U2A 的第四十四引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芯片U2A的第七引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一端与芯片U2A的第三十三引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CR6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CR6的阳极接电源VC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持无线传感器分布式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芯片U1、电容C3、电容C4、电容C6及电感L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伟孙辉谢民邵庆祝高博徐斌汪玉丁津津俞斌于洋张骏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