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748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包括:固定于主体结构上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位于主体结构最外侧,第二轨道位于主体结构的相对内侧;吊架的顶部设有悬挑支臂,悬挑支臂的端部安装有与第一轨道配合滑动的第一行走轮;吊架防脱轨装置,包括安装于第一行走轮两侧的第一防倾覆轮和防脱轨限位轴承,第一防倾覆轮和防脱轨限位轴承相对滑动于第一轨道的两侧;升降平台,升降平台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二轨道配合滑动的第二行走轮;升降平台防倾覆装置,包括安装于第二行走轮外侧且与第二轨道配合滑动的第二防倾覆轮。吊架系统不占用室外工程场地,室外工程可提前插入施工,缩短整体工期。缩短整体工期。缩短整体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设
,所属专业为建筑辅助设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建筑复杂多样的立面造型设计,传统的脚手架、吊篮等工艺很难应用于幕墙施工。
[0003]在装配施工、快速建造、绿色发展的建筑时代,亟待于创新一种既能适应大屋檐、异形幕墙,又能实现多专业穿插施工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吊架系统不占用室外工程场地,室外工程可提前插入施工,缩短整体工期,升降平台可满足平面内不同位置不同标高的施工要求,施工方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其包括:
[0007]固定于主体结构上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位于主体结构最外侧,所述第二轨道位于主体结构的相对内侧;
[0008]吊架,所述吊架的顶部设有悬挑支臂,所述悬挑支臂的端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轨道配合滑动的第一行走轮;
[0009]吊架防脱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行走轮两侧的第一防倾覆轮和防脱轨限位轴承,所述第一防倾覆轮和所述防脱轨限位轴承相对滑动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两侧;
[0010]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轨道配合滑动的第二行走轮;
[0011]升降平台防倾覆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行走轮外侧且与所述第二轨道配合滑动的第二防倾覆轮。
[0012]较佳地,所述吊架的底部对应主体结构的底部外立面设有支腿。
[0013]较佳地,所述支腿的端部安装有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底部外立面配合滑动的第三行走轮。
[0014]较佳地,所述第一轨道为槽口向内设置的槽钢,所述第二轨道为两道槽口相背设置的槽钢,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相互平行设置。
[0015]较佳地,所述第一防倾覆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槽口方向,所述防脱轨限位轴承通过竖向立杆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槽口背侧方向。
[0016]较佳地,所述第二防倾覆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轨道的槽口方向。
[0017]较佳地,所述挂架包括组装有多层操作平台的整体骨架,所述悬挑支臂设于所述整体骨架的底部,所述整体骨架的侧面设置有上人爬梯。
[0018]较佳地,所述升降平台防倾覆装置还包括水平拉设在主体结构不同标高位置的钢
丝绳以及配合连接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升降平台的防坠器。
[0019]较佳地,所述主体结构上对应所述吊架安装的位置固定有至少一道安全绳,将人员安全大绳通过登山扣固定在所述安全绳上。
[002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相比传统架体,本吊架体系可节约大量施工措施费;
[0022]2、吊架系统不占用室外工程场地,室外工程可提前插入施工,缩短整体工期;
[0023]3、升降平台可满足平面内不同位置不同标高的施工要求,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架侧面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架正面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架底部第一行走轮及吊架防脱轨装置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平台底部第二行走轮及升降平台防倾覆装置的示意图。
[0030]图6和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轨道安装过程示意图,其中,图6为第一轨道起吊前的示意图,图7为第一轨道起吊后的示意图。
[0031]图8为升降平台防坠落措施示意图。
[0032]图9为操作人员防坠落措施示意图。
[0033]图中标号为:1

第一轨道;2

第二轨道;3

主体结构;31

底部轨道;4

吊架;40

上人爬梯;41

整体骨架;42

悬挑支臂;43

操作平台;44

连续斜撑;45

支腿;46

第一行走轮;47

第三行走轮;48

第一防倾覆轮;49

防脱轨限位轴承;5

升降平台;51

方钢框架底座;52

第二行走轮;53

第二防倾覆轮;6

钢丝绳;7

安全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5]参阅图1~9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其主要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吊架4、吊架防脱轨装置、升降平台5以及升降平台防倾覆装置。其中,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固定安装在主体结构3上的同一平面内,第一轨道1位于主体结构3最外侧,第二轨道2位于主体结构3的相对内侧。
[0036]吊架4的顶部设有悬挑支臂42,悬挑支臂42的端部安装有与第一轨道1配合滑动的第一行走轮46,通过第一行走轮46滑动于第一轨道1内,实现吊架4附着并滑动在主体结构3上。
[0037]进一步地,吊架4主要由整体骨架41、悬挑支臂42、操作平台43组成;侧面设置上人爬梯40,仅底部设置支腿45,操作平台43设置单向开启门等。
[0038]其中,吊架4的底部对应主体结构3的底部外立面设有支腿45。支腿45可采用扩大脚支腿或行走轮支腿,当采用行走轮支腿时,支腿45的端部安装有与主体结构3的底部外立面配合滑动的第三行走轮47。为配合支腿45,可以在主体结构3的底部外立面设置底部轨道31,供支腿45支抵或第三行走轮47滑动。
[0039]吊架防脱轨装置主要用于防止第一行走轮46与第一轨道1脱离。该吊架防脱轨装置包括安装于第一行走轮46两侧的第一防倾覆轮48和防脱轨限位轴承49,并且,第一防倾覆轮48和防脱轨限位轴承49相对滑动于第一轨道1的两侧。具体地,在悬挑支臂42端部安装两组第一行走轮46,第一轨道1为槽口朝向主体结构3内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主体结构上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位于主体结构最外侧,所述第二轨道位于主体结构的相对内侧;吊架,所述吊架的顶部设有悬挑支臂,所述悬挑支臂的端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轨道配合滑动的第一行走轮;吊架防脱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行走轮两侧的第一防倾覆轮和防脱轨限位轴承,所述第一防倾覆轮和所述防脱轨限位轴承相对滑动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两侧;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轨道配合滑动的第二行走轮;升降平台防倾覆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行走轮外侧且与所述第二轨道配合滑动的第二防倾覆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的底部对应主体结构的底部外立面设有支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的端部安装有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底部外立面配合滑动的第三行走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升降平台与轨道式吊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为槽口向内设置的槽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刘飞宫凤杉王岩峰王博夏建永吴涛马俊峰魏鹏张加鑫潘国庆冯士豪乔浩崔爱珍李化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