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742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粗格栅、进水提升泵、预处理器、高效生化池、滤池、消毒计量池、鼓风机和加药装置;其中,粗格栅和进水提升泵均设置在进水泵房内,粗格栅设置在进水提升泵的进水端的前面;进水提升泵的出水端与预处理器、高效生化池、滤池和消毒计量池依次连接;消毒计量池的后端设置准四类出水端;高效生化池分别与鼓风机和加药装置连接。该系统处理流程短,所需设备少,集成化程度高,运行能耗低,处理后出水能达到准Ⅳ类,由于缩减工艺流程,减少水处理设施和设备,降低了工程造价,降低耗电量、药耗、也降低了电费、药剂费等运行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为了实现水污染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陆续发布了地方污水厂准Ⅳ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由于这些标准中的COD、BOD5、NH3‑
N、TN、TP限值中部分或全部与GB 3838

2002的Ⅲ、Ⅳ类水质指标要求相当,因此业界常称其为“准Ⅲ类”、“准Ⅳ类”标准。如北京、天津、巢湖流域、太湖流域等多地陆续发布准Ⅳ类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流域标准,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等指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去除要求。
[0003]目前,为遵循这些更为严格的标准和法规,目前新建污水厂越来越多按准Ⅳ类考虑,即使现在要求为一级A标准,也预留未来准Ⅳ类的出水标准的设备。而已建污水厂需要进行改造,来达到地方准Ⅳ类标准。我国生活污水处理厂为达到准Ⅳ类出水,大多采用三级处理来达到,即一级物化处理+二级生化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来达到,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CN201811330188.0中公开了一种达标地表准四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该系统包括依工艺流程连接的进水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改良MBBR生化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滤池以及消毒池;此工艺有一级、二级、三级出路,流程长。
[0004]目前地方准Ⅳ类标准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5](1)常规达到准Ⅳ类出水的工艺设备多,流程长,采用一级处理+二级生化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来达到准Ⅳ类出水;
[0006](2)因水处理流程长,水处理设施多,导致工程造价高;
[0007](3)因水处理过程中大量使用水泵提升,风机曝气,搅拌器防止污泥沉积和推流,水处理的电动设备多,且功率大,导致污水处理能耗高;
[0008](4)一般设计进水COD 350mg/L左右,但很多实际来水COD小的多,大部分在160mg/L左右,是运行中碰到的现场问题;
[0009](5)设计时考虑远景,设计水量大,变化系数大,来抗冲击负荷。但实际运行中发现,大部分项目开始来水比较少,如何处理远景与实际运行差距是一个新建污水厂普遍问题。
[0010]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其工艺流程短,运行能耗低,工程造价低,能达到Ⅳ类排放标准,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0014]粗格栅、进水提升泵、预处理器、高效生化池、滤池、消毒计量池、鼓风机和加药装
置;其中,
[0015]所述粗格栅和进水提升泵均设置在进水泵房内,所述粗格栅设置在所述进水提升泵的进水端前面;
[0016]所述进水提升泵的出水端与所述预处理器、高效生化池、滤池和消毒计量池依次连接;
[0017]所述消毒计量池的后端设置准四类出水端;
[0018]所述高效生化池分别与鼓风机和加药装置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系统的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所处理市政污水通过所述系统的粗格栅过滤后,经所述系统的进水提升泵提升后进入所述系统的预处理器进行物理过滤去除杂物;
[0021]所述预处理器出水进入所述系统的高效生化池进行厌氧、反硝化、硝化和沉淀处理后,出水依次经所述系统的滤池过滤和消毒计量池消毒和计量后达到准四类标准外排。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其有益效果包括:
[0023]通过将污水处理部件集成为预处理器、高效生化池、滤池和消毒计量池等几个主要部分,集成化程度高,所需设备少,实现了较短的处理流程,有利于降低运行能耗,处理后出水能达到准Ⅳ类,由于缩减工艺流程,减少水处理设施和设备,降低了工程造价,降低耗电量、药耗、也降低了电费、药剂费等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的侧面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高效生化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方形池体的高效生化池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圆形池体的高效生化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圆形池体的高效生化池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自适配控制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0032]图中:1

粗格栅;2

预处理器;3

高效生化池;30

总池体;31

折流厌氧区;32

折流缺氧区;33

前置好氧区;34

后置好氧区;35

澄清区;36

污泥回流区;37

侧流厌氧区;38

空气替推器;4

滤池;5

消毒计量池;7

鼓风机房;8

加药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这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4]首先对本文中可能使用的术语进行如下说明:
[0035]术语“和/或”是表示两者任一或两者同时均可实现,例如,X和/或Y表示既包括“X”或“Y”的情况也包括“X和Y”的三种情况。
[0036]术语“包括”、“包含”、“含有”、“具有”或其它类似语义的描述,应被解释为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括某技术特征要素(如原料、组分、成分、载体、剂型、材料、尺寸、零件、部件、机构、装置、步骤、工序、方法、反应条件、加工条件、参数、算法、信号、数据、产品或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格栅、进水提升泵、预处理器、高效生化池、滤池、消毒计量池、鼓风机和加药装置;其中,所述粗格栅和进水提升泵均设置在进水泵房内,所述粗格栅设置在所述进水提升泵的进水端的前面;所述进水提升泵的出水端与所述预处理器、高效生化池、滤池和消毒计量池依次连接;所述消毒计量池的后端设置准四类出水端;所述高效生化池分别与鼓风机和加药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生化池包括:总池体、折流厌氧区、折流缺氧区、空气提推器、前置好氧区、后置好氧区、澄清区、污泥回流区和侧流厌氧区;其中,所述折流厌氧区、折流缺氧区、前置好氧区、后置好氧区、澄清区、污泥回流区和侧流区均设置在所述总池体内;所述折流厌氧区的进水端与所述预处理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折流厌氧区的出水端依次与折流缺氧区、空气提推器、前置好氧区、后置好氧区和澄清区连接;所述澄清区分别设有出水口和排泥口;所述澄清区的排泥口与所述污泥回流区连接;所述污泥回流区分别设有污泥回流口和污泥外排口,所述污泥回流口通过污泥回流管回连至所述折流厌氧区,所述污泥回流管上并联连接所述侧流厌氧区;所述折流缺氧区设有碳源投加口;所述前置好氧区的后端经硝化液回流管与所述折流缺氧区的前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好氧区和后置好氧区均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采用软管曝气器、提升曝气管、提升曝气盘中的任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池体为方形池体;所述方形池体内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折流厌氧区、折流缺氧区、空气提推器和前置好氧区;所述前置好氧区的上面依次设置后置好氧区和澄清区;所述澄清区的后端设置出水口;所述折流厌氧区与折流缺氧区的上面分别设置污泥回流区和侧流厌氧区,所述侧流厌氧区处于所述污泥回流区内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厌氧区内从前至后按下、上位置交替设置多个第一上、下折流板,在该折流厌氧区从前至后形成S形水流通道,各第一上、下折流板的过水边沿均为弧形过水堰;所述折流缺氧区内从前至后按下、上位置交替设置多个第二上、下折流板,在该折流缺氧区从前至后形成S形水流通道,各第二上、下折流板的过水边沿均为弧形过水堰;
所述折流厌氧区中,各第一上折流板的底部与折流厌氧区的底部固定连接,各第一上折流板的顶部低于水面0.1~0.2m,各第一上折流板的上部形成污水的上向流通道,各第一上折流板的顶端为弧形过水堰;各第一下折流板的顶部与厌氧区的顶部固定连接,各第一上折流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李旭东刘敏段应勇张保庆曾华湘
申请(专利权)人:首创爱华天津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