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12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固定透镜群组、变焦透镜群组、光阑、第二固定透镜群组、对焦透镜群组和第三固定透镜群组,所述变焦透镜群组可沿光轴移动,用于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端和长焦端之间的光学变焦,所述对焦透镜群组可沿光轴移动,用于补偿光学变焦过程中像面位置的变化,所述对焦透镜群组的焦距FG4与所述变焦透镜群组的焦距FG2满足如下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视频会议办公早已成为高效率关键性的办公沟通协作方法,网络摄像头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工具。伴随视频会议刚性需求的引进,对视讯类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视讯镜头多为定焦镜头,另变焦镜头的分辨率多在2M、4M水平,视场角有限,分辨率不高,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更强的更清晰的图像实际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平视场角可达80
°
,最大光圈可达1.65,分辨率高,并且在高低温状态下也能清晰成像的变焦镜头。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固定透镜群组、变焦透镜群组、光阑、第二固定透镜群组、对焦透镜群组和第三固定透镜群组,所述变焦透镜群组沿光轴可移动,用于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端和长焦端之间的光学变焦,所述对焦透镜群组沿光轴可移动,用于补偿光学变焦过程中像面位置的变化,所述对焦透镜群组的焦距FG4与所述变焦透镜群组的焦距FG2满足如下关系:

2.70<FG4/FG2<

2.0。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组,所述变焦透镜群组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群组,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组,所述对焦透镜群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组,所述第三固定透镜群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组。r/>[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备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备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和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为胶合透镜。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满足如下关系:12.0<|R1/F1|<26.0。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ABB2的范围为65<ABB2<100。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口径SD1和所述变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如下关系:0.79<SD1/FOV<0.91。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变焦透镜群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备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备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和具备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和具备负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对焦透镜群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正
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和具备负光焦度的第十六透镜,所述第十五透镜和所述第十六透镜为胶合透镜。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十五透镜的折射率IND15和所述第十六透镜的折射率IND16满足如下关系:0.02<IND16

IND15<0.08。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固定透镜群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负光焦度的第十七透镜、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八透镜和具备负光焦度或正光焦度的第十九透镜。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十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0、所述第十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2、所述第十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8和所述第十九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9满足如下关系:7.10<CT10+CT12+CT18+CT19<8.3。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变焦透镜群组、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组、所述对焦透镜群组和所述第三固定透镜群组中,包含至少六枚非球面透镜,其中包含至少四枚塑胶非球面透镜,且所述非球面透镜的两个面均为非球面。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变焦透镜群组、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组和所述对焦透镜群组中,包含至少两枚玻璃非球面透镜,且所述玻璃非球面透镜的两个面均为非球面。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变焦镜头在任一变焦状态下的光圈值Fno满足如下关系:1.65≤Fno<3.7。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组的焦距FG1和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FW满足如下关系:12.20<FG1/FW<14.10。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变焦透镜群组的焦距FG2和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FW满足如下关系:

2.20<FG2/FW<

1.80。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组的焦距FG3和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FW满足如下关系:9.70<FG3/FW<13.0。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对焦透镜群组的焦距FG4和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FW满足如下关系:4.40<FG4/FW<5.30。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固定透镜群组的焦距FG5和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FW满足如下关系:7.30<FG5/FW<11.0。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变焦透镜群组的行程D2和所述变焦镜头的总长TTL满足如下关系:0.25<|D2/TTL|<0.31。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对焦透镜群组的行程D4和所述变焦透镜群组的行程D2满足如下关系:0.36<|D4/D2|<0.45。
[002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变焦透镜群组的焦距FG2,与所述变焦透镜群组的行程D2满足如下关系:

0.31<FG2/|D2|<

0.27。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对焦透镜群组的焦距FG4,与所述对焦透镜群组的焦距F4满足如下关系:1.57<FG4/|D4|<1.98。
[002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端位置时的焦距FW,与所述变焦镜头在长焦端位置时的焦距FT之间满足:11.40<FT/FW<12.20。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固定透镜群组(G1)、变焦透镜群组(G2)、光阑(STO)、第二固定透镜群组(G3)、对焦透镜群组(G4)和第三固定透镜群组(G5),所述变焦透镜群组(G2)沿光轴可移动,用于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端和长焦端之间的光学变焦,所述对焦透镜群组(G4)沿光轴可移动,用于补偿光学变焦过程中像面位置的变化,所述对焦透镜群组(G4)的焦距FG4与所述变焦透镜群组(G2)的焦距FG2满足如下关系:

2.70<FG4/FG2<

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组(G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组,所述变焦透镜群组(G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群组,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组(G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组,所述对焦透镜群组(G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组,所述第三固定透镜群组(G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群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透镜群组(G1)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备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备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和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为胶合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满足如下关系:12.0<|R1/F1|<26.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ABB2的范围为65<ABB2<10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最大口径SD1和所述变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如下关系:0.79<SD1/FOV<0.9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透镜群组(G2)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备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具备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L8)和具备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透镜群组(G3)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和具备负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透镜群组(G4)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L13)、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L14)、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L15)和具备负光焦度的第十六透镜(L16),所述第十五透镜(L15)和所述第十六透镜(L16)为胶合透镜。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五透镜(L15)的折射率IND15和所述第十六透镜(L16)的折射率IND16满足如下关系:0.02<IND16

IND15<0.08。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透镜群组(G5)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备负光焦度的第十七透镜(L17)、具备正光焦度的第十八透镜(L18)和具备负光焦度或正光焦度的第十九透镜(L19)。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透镜(L10)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0、所述第十二透镜(L12)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2、所述第十八透镜(L18)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兴安陈瑶应永茂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