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市政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07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建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新型市政建筑结构领域,包括集水管、安装夹持块,所述集水管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下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圈设置有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的内圈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固定卡环的外圈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安装夹持块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环,当具有冲击力的雨水流入排水管后,雨水对螺旋叶片产生作用力,然后螺旋叶片在作用力下带动转动轴一起进行同步的转动,当转动轴在螺旋叶片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转动轴同步带动清洁刷与刷毛的转动,进而通过刷毛的前端与排水管的内壁相互接触实现对排水管内壁的清洁,从而避免杂质附着在排水管的内壁。管的内壁。管的内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市政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建筑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市政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市政建筑是指由政府出资建造的公共建筑,一般指规划区内的各种行政建筑、服务民众的建筑等,包括政府建筑、公共娱乐设施、城市交通设施、教育科研文化机构建筑、医疗卫生机构建筑等。
[0003]在现代都市内,市政建筑大多数都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排水系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民生工程,它关系到人们日常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对于整个市政建设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现有的用于市政建筑的排水结构,由于雨水中会带有一些杂质容易导致管道的淤积,这样需要人工进行清理,进而对资源造成浪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市政建筑结构,具有的当较小流量的雨水流入集水管时,雨水会集中在靠近集水管内壁处流动,此时雨水会与一号过滤网接触两次,然后在经由二号过滤网进一步的过滤,进而提高对雨水过滤的效果,当较大流量的雨水流入集水管时,雨水会集中在集水管中心处流动,此时大部分的雨水不再与一号过滤网相接触,进而避免一号过滤网对雨水流动的阻隔,通过同时设置一号过滤网与二号过滤网,用于避免雨水中含有的杂质进入输水管与排水管而造成堵塞,当转动轴在螺旋叶片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转动轴同步带动清洁刷与刷毛的转动,进而通过刷毛的前端与排水管的内壁相互接触实现对排水管内壁的清洁,从而避免杂质附着在排水管的内壁特点。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市政建筑结构,包括集水管、安装夹持块,所述集水管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下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圈设置有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的内圈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固定卡环的外圈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安装夹持块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环,所述过滤环的下端设置有一号过滤网,所述一号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二号过滤网,所述连接管的内侧设置有十字固定环,所述输水管的内侧设置有定位立柱,所述定位立柱的外圈设置有导水叶片,所述排水管的内侧设置有横固定杆,所述横固定杆的下端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圈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转动轴的外圈设置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的前端设置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的前端设置有刷毛。
[0006]其中,所述集水管的直径与连接管的直径相同,所述输水管为圆台型空心结构设置,所述连接管与输水管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所述输水管的下端与排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当市政建筑的雨水流入集水管后,继续经由集水管依次流入连接管、输水管,然后经由排水管流入至地下水管。
[0007]其中,所述固定卡环为弧形结构设置,每两个所述固定卡环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
所述固定卡环连接后其内圈形成圆形结构,所述固定卡环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防滑层为弧形结构的橡胶层;当将同一组的两个固定卡环分别套在集水管与排水管外圈的位置后,然后使用连接螺栓对同一组的两个固定卡环两端的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固定卡环与集水管、排水管的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组件将集水管、排水管与市政建筑的墙体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防滑层的设置,用于增加固定卡环与集水管、排水管相互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集水管与排水管使用的稳定性。
[0008]其中,所述安装夹持块共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安装夹持块对称设置,所述安装夹持块的尺寸与集水管管壁的厚度相匹配,所述过滤环共设置有两个,所述过滤环外圈的直径与集水管内圈的直径相匹配;当需要将一号过滤网、二号过滤网与集水管进行安装时,先将过滤环垂直的对准集水管上部的开口处,然后缓慢地将两个过滤环依次插进集水管的内部,并直至安装夹持块与集水管的管壁相互卡合,进而实现安装夹持块与集水管的卡合连接,当需要对一号过滤网、二号过滤网进行清理或更换时,将安装夹持块竖直地向上提起并直至与集水管的管壁相分离即可。
[0009]其中,所述一号过滤网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设置于两个过滤环之间的位置,所述二号过滤网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设置在位于下方的过滤环的内侧,所述一号过滤网与二号过滤网的孔径尺寸相同;当较小流量的雨水流入集水管时,雨水会集中在靠近集水管内壁处流动,此时雨水会与一号过滤网接触两次,然后在经由二号过滤网进一步的过滤,进而提高对雨水过滤的效果,当较大流量的雨水流入集水管时,雨水会集中在集水管中心处流动,此时大部分的雨水不再与一号过滤网相接触,进而避免一号过滤网对雨水流动的阻隔,通过同时设置一号过滤网与二号过滤网,用于避免雨水中含有的杂质进入输水管与排水管而造成堵塞。
[0010]其中,所述十字固定环为十字形结构设置,所述十字固定环的外端均与连接管内侧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十字固定环的厚度与连接管的厚度相同,所述十字固定环的下端与定位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立柱与导水叶片固定连接,所述导水叶片与输水管内壁相接触的位置均为固定连接;当雨水经过一号过滤网、二号过滤网的过滤后,继续流动至输水管里面,然后雨水顺着导水叶片螺旋向下进行流动,并在此过程中雨水旋转产生漩涡,进而使流入排水管的雨水具有冲击力。
[0011]其中,所述横固定杆每两根为一组,所述横固定杆的长度与排水管内圈的直径相同,所述横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均与排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螺旋叶片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当具有冲击力的雨水流入排水管后,雨水对螺旋叶片产生作用力,然后螺旋叶片在作用力下带动转动轴一起进行同步的转动。
[0012]其中,所述连接横杆每四根为一组,同一组的四根所述连接横杆均与同一根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刷毛的前端与排水管的内壁相互接触;当转动轴在螺旋叶片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转动轴同步带动清洁刷与刷毛的转动,进而通过刷毛的前端与排水管的内壁相互接触实现对排水管内壁的清洁,从而避免杂质附着在排水管的内壁。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将一号过滤网、二号过滤网与集水管进行安装时,先将过滤环垂直的对准集水管上部的开口处,然后缓慢地将两个过滤环依次插进集水管的内部,并直至安装夹持块与集水管的管壁相互卡合,进而实现安装夹持块与集水管的卡合连接,当需要对一号过滤网、二号过滤网进行清理或更换时,将安装夹持块竖直地向上
提起并直至与集水管的管壁相分离即可,当较小流量的雨水流入集水管时,雨水会集中在靠近集水管内壁处流动,此时雨水会与一号过滤网接触两次,然后在经由二号过滤网进一步的过滤,进而提高对雨水过滤的效果,当较大流量的雨水流入集水管时,雨水会集中在集水管中心处流动,此时大部分的雨水不再与一号过滤网相接触,进而避免一号过滤网对雨水流动的阻隔,通过同时设置一号过滤网与二号过滤网,用于避免雨水中含有的杂质进入输水管与排水管而造成堵塞,当雨水经过一号过滤网、二号过滤网的过滤后,继续流动至输水管里面,然后雨水顺着导水叶片螺旋向下进行流动,并在此过程中雨水旋转产生漩涡,进而使流入排水管的雨水具有冲击力,当转动轴在螺旋叶片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转动轴同步带动清洁刷与刷毛的转动,进而通过刷毛的前端与排水管的内壁相互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市政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管、安装夹持块,所述集水管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下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圈设置有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的内圈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固定卡环的外圈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安装夹持块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环,所述过滤环的下端设置有一号过滤网,所述一号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二号过滤网,所述连接管的内侧设置有十字固定环,所述输水管的内侧设置有定位立柱,所述定位立柱的外圈设置有导水叶片,所述排水管的内侧设置有横固定杆,所述横固定杆的下端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圈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转动轴的外圈设置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的前端设置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的前端设置有刷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的直径与连接管的直径相同,所述输水管为圆台型空心结构设置,所述连接管与输水管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所述输水管的下端与排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环为弧形结构设置,每两个所述固定卡环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固定卡环连接后其内圈形成圆形结构,所述固定卡环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防滑层为弧形结构的橡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建筑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马琳辛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沐宸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