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丝印电子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04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伪丝印电子标签,包括电子标签本体,所述电子标签本体由第一基材膜、粘接胶层、蚀刻线路层、第二基材膜、透明油墨层、彩色油墨层、防伪印刷油墨层构成,所述第二基材膜的内侧面形成有蚀刻线路层,所述第一基材膜层的内侧面覆盖连接有粘接胶层,所述第一基材膜与第二基材膜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粘接胶层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材膜、第二基材膜的外侧面均形成有电晕面,所述第二基材膜层的电晕面上覆盖连接有防伪印刷油墨层,所述防伪印刷油墨层的外侧面覆盖连接有透明油墨层,所述第一基材膜的电晕面上覆盖连接有彩色油墨层。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伪丝印电子标签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标签
,具体涉及一种防伪丝印电子标签。

技术介绍

[0002]电子标签能起到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子车牌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身份信息认证等领域。电子标签通常由外壳载体、RFID天线、IC芯片构成,其中IC芯片是记载信息的主要载体,通过电磁波即可激发RFID天线运作,使IC芯片启动被RFID读写器识别读取,而随着电子标签可应用场景范围的增加,电子标签还需具有较好的功能,如现有一些电子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需具有防伪及防盗的功能,防伪通常是通过拆封拉线及内置的防伪码实现,而防盗则是在电子产品外采用各种形态的电子标签,但这两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成本较高且需要人力对电子标签进行取放,较为不便,基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拆封拉线与电子标签相结合的电子标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丝印电子标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次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防伪丝印电子标签,包括电子标签本体,所述电子标签本体由第一基材膜、粘接胶层、蚀刻线路层、第二基材膜、透明油墨层、彩色油墨层、防伪印刷油墨层构成,所述第二基材膜的内侧面形成有蚀刻线路层,所述第一基材膜层的内侧面覆盖连接有粘接胶层,所述第一基材膜与第二基材膜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粘接胶层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材膜、第二基材膜的外侧面均形成有电晕面,所述第二基材膜层的电晕面上覆盖连接有防伪印刷油墨层,所述防伪印刷油墨层的外侧面覆盖连接有透明油墨层,所述第一基材膜的电晕面上覆盖连接有彩色油墨层。
[0006]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基材膜、第二基材膜均为PET树脂材质形成的膜材。
[0007]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彩色油墨层为水性纯色不透明油墨干化形成的膜层。
[0008]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防伪印刷油墨层为水性彩色油墨干化形成的设计印刷面。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应用在实际时,电子标签本体在本身具有RFID标签功能的同时,还能够作为拆封拉线使用,将电子标签与拆封拉线的功能结合为一体,可应用在电子产品销售时的密封封装,起到防伪信息记录及可记录RFID信息的。通过在第一基材膜的外侧设置彩色油墨层,使第一基材膜具有隐蔽电子标签本体内部外观的作用,通过在第二基材膜的外侧设置防伪印刷油墨层,可在第二基材膜外侧面形成印刷的防伪信息。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第一基材膜;2、粘接胶层;3、蚀刻线路层;4、第二基材膜;5、透明油墨层;6、彩色油墨层;7、防伪印刷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6]一种防伪丝印电子标签,包括电子标签本体,电子标签本体由第一基材膜1、粘接胶层2、蚀刻线路层3、第二基材膜4、透明油墨层5、彩色油墨层6、防伪印刷油墨层7构成,第二基材膜4的内侧面形成有蚀刻线路层3,第一基材膜1层的内侧面覆盖连接有粘接胶层2,第一基材膜1与第二基材膜4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粘接胶层2相固定连接,第一基材膜1、第二基材膜4的外侧面均形成有电晕面,第二基材膜4层的电晕面上覆盖连接有防伪印刷油墨层7,防伪印刷油墨层7的外侧面覆盖连接有透明油墨层5,第一基材膜1的电晕面上覆盖连接有彩色油墨层6。
[0017]其中,第一基材膜1、第二基材膜4均为PET树脂材质形成的膜材;彩色油墨层6为水性纯色不透明油墨干化形成的膜层;防伪印刷油墨层7为水性彩色油墨干化形成的设计印刷面。通过在第一基材膜1的外侧设置彩色油墨层6,使第一基材膜1具有隐蔽电子标签本体内部外观的作用,通过在第二基材膜4的外侧设置防伪印刷油墨层7,可在第二基材膜4外侧面形成印刷的防伪信息。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伪丝印电子标签,包括电子标签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本体由第一基材膜(1)、粘接胶层(2)、蚀刻线路层(3)、第二基材膜(4)、透明油墨层(5)、彩色油墨层(6)、防伪印刷油墨层(7)构成,所述第二基材膜(4)的内侧面形成有蚀刻线路层(3),所述第一基材膜(1)层的内侧面覆盖连接有粘接胶层(2),所述第一基材膜(1)与第二基材膜(4)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粘接胶层(2)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材膜(1)、第二基材膜(4)的外侧面均形成有电晕面,所述第二基材膜(4)层的电晕面上覆盖连接有防伪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恩智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