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699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对轻中度污染耕地进行深翻耕;S2、向深翻耕后的轻中度污染耕地中施加钝化剂;S3、进行阻止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被农作物吸收的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了“深翻钝化+n”的综合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在将深翻耕技术与土壤原位钝化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安全利用目标地块的实际情况,再增加采用如替代种植、调节土壤pH值、叶面阻控等其他技术(n)。它不仅可作为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钝化剂,同时也具有细菌肥料和有机肥料,改良土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多种功能。境多种功能。境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内外农业环境研究者和农业从业者已逐步开展许多针对受污染农用地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实验研究或示范应用,开发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生态治理修复技术。根据治理目标的不同,安全利用技术可概括为两条治理思路,一是以降低污染风险为目的,通过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二是以削减污染总量为目的,即通过处理将有害物质从土壤中去除,以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总浓度。而按照技术原理,安全利用技术又可大致分为农艺调控类、工程措施类、土壤改良类和生物修复类等四大类别。
[0003]然而单一安全利用技术在受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适用范围局限性大、治理效率偏低、农业生产者不愿使用陌生技术来改变生产习惯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对轻中度污染耕地进行深翻耕,翻耕深度在10~15cm;
[0008]S2、向深翻耕后的轻中度污染耕地中施加钝化剂;
[0009]S3、进行阻止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被农作物吸收的措施。
[0010]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1的具体实施时机为:冬闲时或春耕翻地时。
[0011]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1适合于除了连续两年深翻的稻田、沙漏田、潜育性田之外的其他耕地。
[0012]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2中所述的钝化剂为:由地衣芽孢杆菌对农副产品加工下脚料进行发酵得到的产物,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将发酵培养后的地衣芽孢杆菌种子曲接种到碳源中,加入营养液,在30~45℃下进行培养。
[0013]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3中所述的措施具体为:替代种植、提高土壤pH值或叶面阻控,三种方法可组合使用。其中,替代种植适用于低镉积累农作物适宜种植土壤,提高土壤pH值适用于偏酸性镉污染土壤,叶面阻控适用于有效硅、锌缺乏的镉污染稻田土壤。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替代种植的方式为:种植低重金属离子积累的农作物。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叶面阻控的方式为:向农作物叶面喷施提高抗逆性的元素,以抑制作物根系向可食部位转运重金属离子,降低可食部位重金属离子含量。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元素包括硅、硒、锌中的至少一种。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构建了“深翻钝化+n”的综合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在将深翻耕技术与土壤原位钝化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安全利用目标地块的实际情况,再增加采用如替代种植、调节土壤pH值、叶面阻控等其他技术(n)。土壤生物钝化剂(SMR)通过地衣芽孢杆菌产生果胶酶将农林废弃物的化学基团暴露出来,然后与重金属离子相结合。它不仅可作为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钝化剂,同时也具有细菌肥料和有机肥料,改良土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多种功能。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一,对轻中度污染耕地进行深翻耕;
[0024]步骤二,对轻中度污染耕地施加钝化剂;
[0025]步骤三,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再增加采用如替代种植、调节土壤pH值、叶面阻控等其他技术。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耕地A种植面积169.5亩,多年来主要以芦笋种植为主,2019年起芦笋种植逐步退出种植经营,暂时处于休闲养地的状态。田间尚存留有大量芦笋秸秆、残根和杂草。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工作的加密复测核实数据分析,A区内的耕作层土壤整体pH值较高,在6.5~7.5范围内,重金属镉含量基本低于0.3mg/L,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该pH值范围内的镉污染筛选值,污染程度较轻。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利用方法,该地块整体由原先的设施大棚芦笋种植转换为低镉富集作物的大田种植,在新一茬作物种植前,清理土地上残留的大棚棚架、植物残根和杂草,进行土地的整理和深翻耕,然后施加少量SMR土壤改良剂进行原位钝化修复。根据以往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经验与项目前期的盆栽试验结果SMR添加比例设置为0.3%。
[0030]实施例2
[0031]耕地B种植面积约161.5亩。安全利用措施实施前,部分区域处于休闲养地的状态,田间尚存留有大量芦笋秸秆、残根和杂草。表层土壤整体镉含量较低,仅出现一个点位的镉含量处于0.3~0.6mg/L范围内,但由于该区域中有若干个点位的土壤pH值低于6.0,整体为弱酸性土壤,因此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有效态,通过添加石灰石等碱性物质来调节土壤pH值的方式,降低镉的有效态含量,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因此该耕地适用的安全利用方法为

深翻耕+调节土壤酸性+替代种植”的综合技术体系。在新一茬作物种植前,添加一定量石灰,调节土壤pH值上升至6.5以上,同时进行深翻耕。
[0032]实施例3
[0033]耕地C安全利用措施实施前,大部分地块种植了玉米、西瓜和少量茄果类蔬菜。由于耕地C的土壤pH值与污染程度均与耕地A类似,因此整体采取与耕地A相同的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即“深翻耕+轻度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替代种植”。耕地C有两块区域还可以采取替代种植技术,一块是在北部约9亩的土地,改为种植花卉,不再进行食用型农产品的生产;另一块是约63.2亩的设施大棚,将用于非食用性昆虫的生态养殖,也不再进行食用型农产品的生产。
[0034]实施例4
[0035]耕地D整体镉含量较高,在0.6~1.5mg/L范围内,且土壤pH值较高,整体呈弱碱性,无法通过调节pH值的方式降低镉含量。因此该区适用的安全利用技术为“深翻耕+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替代种植”的综合技术体系。其中替代种植约有33.2亩,这部分土地不再生产食用型农产品,改为种植林木幼苗或观赏林带。其余部分耕地均采用深翻耕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技术的方式,通过加大土壤改良剂SMR的用量至0.8%的方式,对较高含量的镉污染进行修复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轻中度污染耕地进行深翻耕,翻耕深度在10~15cm;S2、向深翻耕后的轻中度污染耕地中施加钝化剂;S3、进行阻止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被农作物吸收的措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实施时机为:冬闲时或春耕翻地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适合于除了连续两年深翻的稻田、沙漏田、潜育性田之外的其他耕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中度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钝化剂为:由地衣芽孢杆菌对农副产品加工下脚料进行发酵得到的产物,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将发酵培养后的地衣芽孢杆菌种子曲接种到碳源中,加入营养液,在30~45℃下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锋罗启仕常国兴商云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圣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