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91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技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咬合模块固定在咬合基体架上,咬合基体架分为上基体架和下基体架,上基体架和下基体架通过升降模块固定连接;升降模块内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囊,升降气囊固定在升降半圆槽中,升降半圆槽通过销钉固定在咬合基体框架内部,升降半圆槽内部固定有第一压力传感器,下基体架通过转轴固定有压舌板,步进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有微步进电机,压舌板前端固定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调节单元。避免对患者的咬合牙齿造成伤害,可以利于患者排气和口腔分泌物排除;能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实用性较强,能够进一步增强通气导管固定的稳固性,避免滑脱。脱。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心血管患者经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在护理急救时,需要对患者给予开放气道,置口咽通气管,进行吸痰、吸氧,或者进行膈下腹部冲击、胸外心脏按压等措施,为患者的生命支持提供条件,提高护理和抢急救成功率。
[0003]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急救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抽搐等情况咬伤自己或者咬坏通气导管,对抢救工作造成不便。
[0004]目前市场上的通气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吸痰困难,舌根后坠,开放气道不到位的情况,并且不便于塞入患者口腔内部,置入口腔内部以后不仅难以进行固定,还容易对患者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并且通气管不便于外连简易呼吸器的问题。
[0005]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6](1)通气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吸痰困难,舌根后坠,开放气道不到位,不便于塞入患者口腔内部。
[0007](2)置入口腔内部以后不仅难以进行固定,还容易对患者口腔黏膜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
[0009]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设置有:
[0010]咬合模块;所述咬合模块固定在咬合基体架上,所述咬合基体架分为上基体架和下基体架,所述上基体架和下基体架通过升降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模块内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囊,所述升降气囊固定在升降半圆槽中,所述升降半圆槽通过销钉固定在咬合基体框架内部,所述升降半圆槽内部固定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基体架通过转轴固定有压舌板,转轴设有步进齿轮,所述步进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有微步进电机,所述微步进电机线性连接控制模块,所述压舌板前端固定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调节单元。
[0011]进一步,所述咬合模块设有咬合气囊,所述咬合气囊沿咬合基体架分布,所述咬合气囊,所述咬合气囊通过中间的连接管道连接,所述连接管道内部安装有单向流量阀,所述单向流量阀线性连接控制模块,所述咬合气囊上端设有气囊进气口所述咬合气囊下端设有气囊排气口,所述气囊进气口和气囊排气口镶嵌安装有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所述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线性连接控制模块。
[0012]进一步,所述压舌板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通过滑块与调节单元固定连接,所述
调节单元设有转轴和微调节电机,所述微调节电机输出端通过销键固定连接转轴,所述转轴与压舌板底部的升降块固定连接,所述微调节电机线性连接控制模块。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使用前需要进行简单的校准,其具体的校准方法为:
[0014]步骤一:在不同时间同时给予两个压力传感器激活信号参数命令,使得两个压力传感器进行同时校准;
[0015]步骤二:将整个升降气囊空气排出,将待校准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压力值重新置零;
[0016]步骤三:对升降气囊缓慢定量充气,使得升降气囊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记录冲入的气体量;
[0017]步骤四:选取第一压力传感器作为第一校准对象A1,记录其输出数值的变化和大小;
[0018]步骤五:选取第二压力传感器作为第二参考对象A2;
[0019]步骤六:将安装在升降半圆槽的待校准的压力传感器A1的一端咬合一定的咬合力F,并保持第二参考压力传感器A2外部没有咬合力;
[0020]步骤七:将第二压力传感器一侧的升降气囊内气体逐步排净,直至第二压力传感器A2的压力值回零,并记录此时第二压力传感器A2与第一压力传感器A1的压力差ΔH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A1此时的输出值D1;
[0021]步骤七:根据数据将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相互进行校准计算,完成校准。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相互进行校准计算为利用公式
[0023]A
m
=(D
n

D
n
‑1)/ΔH;
[0024]其中,D
n
为第n次输出数值;D
n
‑1为第n

1次输出数值;ΔH为压力差;Am为压力传感器,所述m的取值为1或2。
[0025]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校准完成后,对第二压力传感器进行校准,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七和上述计算公式将m值取2,直至完成对第一和第二待校准的压力传感器的校准。
[0026]进一步,所述微步进电机具有闭环矢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步骤一:获取微步进电机输出轴的机械角度;
[0028]步骤二:将目标机械角度与上述步骤中得到机械角度进行PID计算,将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保存;
[0029]步骤三:令输出轴参考电压为0,对两相电压得到控制量;
[0030]步骤四:根据所述控制量对所述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进行控制,得到目标机械角度对应的位置。
[0031]进一步,所述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使用次数达到额定数值后进行自动的流量矫正,进行流量矫正的具体步骤为:
[0032]步骤一:控制模块发送调节用不同流量需求的流量阀的对应开度,得到多组流量值数据对;
[0033]步骤二:流量值数据对带入求解所构建的流量阀开度计算模型,得到开度调节参数的参数值;
[0034]步骤三:将所述参数值代入到所述流量阀开度计算模型中,并将不同时刻获取的所述流量阀的若干个不同流量值输入到模型中,模型输出每个所述流量值分别对应的流量阀开度值,完成校准。
[0035]进一步,所述流量阀开度计算模型通过以下公式表达:
[0036]y=ax2+bx+c
[0037]公式,y表示待求解的所述流量阀的开度;
[0038]x表示获取的所述流量阀的流量值;
[0039]a、b、c表示所述开度调节参数。
[0040]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请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41]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004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通过在咬合模块固定在咬合基体架上,咬合基体架分为上基体架和下基体架,上基体架和下基体架通过升降模块固定连接;避免对患者的咬合牙齿造成伤害,可以利于患者排气和口腔分泌物排除;
[0043]升降模块内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囊,升降气囊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设置有:咬合模块;所述咬合模块固定在咬合基体架上,所述咬合基体架分为上基体架和下基体架,所述上基体架和下基体架通过升降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模块内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囊,所述升降气囊固定在升降半圆槽中,所述升降半圆槽通过销钉固定在咬合基体框架内部,所述升降半圆槽内部固定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基体架通过转轴固定有压舌板,转轴设有步进齿轮,所述步进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有微步进电机,所述微步进电机线性连接控制模块,所述压舌板前端固定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调节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模块设有咬合气囊,所述咬合气囊沿咬合基体架分布,所述咬合气囊,所述咬合气囊通过中间的连接管道连接,所述连接管道内部安装有单向流量阀,所述单向流量阀线性连接控制模块,所述咬合气囊上端设有气囊进气口所述咬合气囊下端设有气囊排气口,所述气囊进气口和气囊排气口镶嵌安装有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所述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线性连接控制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板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通过滑块与调节单元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单元设有转轴和微调节电机,所述微调节电机输出端通过销键固定连接转轴,所述转轴与压舌板底部的升降块固定连接,所述微调节电机线性连接控制模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使用前需要进行简单的校准,其具体的校准方法为:步骤一:在不同时间同时给予两个压力传感器激活信号参数命令,使得两个压力传感器进行同时校准;步骤二:将整个升降气囊空气排出,将待校准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压力值重新置零;步骤三:对升降气囊缓慢定量充气,使得升降气囊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记录冲入的气体量;步骤四:选取第一压力传感器作为第一校准对象A1,记录其输出数值的变化和大小;步骤五:选取第二压力传感器作为第二参考对象A2;步骤六:将安装在升降半圆槽的待校准的压力传感器A1的一端咬合一定的咬合力F,并保持第二参考压力传感器A2外部没有咬合力;步骤七:将第二压力传感器一侧的升降气囊内气体逐步排净,直至第二压力传感器A2的压力值回零,并记录此时第二压力传感器A2与第一压力传感器A1的压力差ΔH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A1此时的输出值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杰卫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胸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