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最小日光拦截的温室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64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9
一种光产生装置(100),包括多个固态光源(10)和包括侧壁元件(20)的外壳(120)。光源(10)被侧壁元件(20)包围,且光产生装置(100)在顶角(α)<=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最小日光拦截的温室灯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产生装置(尤其用于例如温室照明)、一种包括这种光产生装置的农业设施、以及一种安装这种光产生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使用发光二极管照射植物的方法和设备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例如,US7033060B2描述了一种温室灯,包括:至少一个PCB;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PCB上的LED;具有散热器的载体,所述至少一个PCB附接到所述载体;垫片,所述垫片将PCB固定到所述载体;适合安装所述灯的夹具;和电源。该夹具适于将所述灯安装到温室框架上。载体宽约4.5厘米,长约240厘米,PCB宽约3厘米,长约60厘米。温室还包括多个PCB,每个PCB具有至少一个LED,其中PCB附接到载体。载体包括具有用于接收PCB的通道的基座。PCB为金属芯PCB条,PCB条上安装有多个功率封装LED。垫片是围绕一个LED的项圈。温室灯还包括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对于温室照明系统而言,最小化对日光的阻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温室内的光照水平和产量似乎很重要。在使用常用的HID/SON

t 1000W灯具来建立约200umol/s/m2的人造光的典型情况下,拦截率似乎约为2

3%。这个值可能取决于温室的结构、灯具的确切类型、温室相对于太阳的取向、天气条件(晴天或阴天)、一年中的季节等。拦截水平可能看起来很低,但对一年中较暗季节的产量有直接影响。产量减少了与日光拦截相似的量。
[0004]考虑到这一点,似乎需要最小化照明装置的这种负面影响。此外,可以改进温室中的其他结构和装置,以最小化遮阳效果并减少免费阳光的损失。例如,结构框架可以涂成白色,屋顶形状可以最优化,每个窗户的尺寸可以增加以降低窗框的影响等。
[0005]随着LED灯具进入温室,更换HID灯具可能会在日光拦截方面付出相对较大的代价。如今,LED灯具在将电转化为光方面效率要高很多,但它们似乎仍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不会作为辐射光谱的一部分朝向作物发射。LED灯具可能需要一个散热器来通过传导去除热量,然后通过(主要是)对流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这种散热器可能对LED灯具的整体形状和尺寸(体积)有很大的贡献,因此会导致最大部分的日光拦截。
[0006]看起来LED灯具可能比HID灯具更笨重,但发出的光量相同或更少。可以应用散热器的主动冷却,从而能够减小相关散热器的尺寸。在水冷灯具的情况下,安装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冷却所需的管道可能还会占用空间并阻挡日光。如果使用风扇强制空气通过散热器,则系统的可靠性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似乎并不总是推荐在近乎户外的应用中使用风扇。
[0007]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可替换的(农业用)光产生装置,其优选地进一步至少部分地消除以上描述的缺陷中的一个或多个。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是:通过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产生装置来克服或改善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或者提供有用的替代方案。
[0008]外壳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它们在实施例中可以由侧壁元件限定。特别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末端)具有H1的相互距离。当装置被配置为处于操作配置时,第一端部可以是底部(部分)并且第二端部可以是顶部(部分),从顶部到端部的方向基本上在重力方向上。
[0009]外壳包括侧壁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元件可以包括侧壁。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侧壁元件可以包括屋顶瓦片构造的面板(或“薄片”)。因此,在特定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侧壁元件包括配置成屋顶瓦片构造的多个面板。如下文进一步阐明的,在各面板(或屋顶瓦片结构的各框格)之间存在空间,以允许空气流入和/或流出外壳。这样,例如可以对光源进行冷却。因此,配置成屋顶瓦片结构的面板具有以下优点:能够使空气能够通过侧壁元件流入外壳中(和/或流到外壳外)以进行所需的冷却,同时提供更好的保护以防止水滴进入外壳的内部部件,使光产生装置相对安全。通常,在温室中,大气相对潮湿,水滴是通过在温室相对冷的墙壁和天花板上凝结形成的。这些液滴可以落在光产生装置的外壳上并沿着侧壁元件向下流动到光产生装置的第一端部(也称为底部)。然而,如果这些侧壁元件设有开口,则这些液滴趋向于落入外壳内部,特别是如果侧壁相对于重力方向具有倾斜方向的话尤其如此,这导致光发生装置的早期故障和/或增加的短路风险。附加地或替代地,外壳的第二端部(也称为顶部)可以具有重叠的平铺构造,使得当外壳空置时(空置的意思是外壳内没有容纳任何光源、导热元件、电线、驱动器、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在平行于重力方向的投影中,从外壳的底部到顶部不可能有直接的视线。通过该特征,抵消了下落的液滴可以通过外壳顶部进入外壳,而外壳顶部仍然具有开口以形成从外壳的底部到顶部的气流通道。因此,在仍然允许空气流入和/或流出外壳以进行所需冷却的同时,抵消了光产生装置的短路和/或早期故障的风险。因此,光产生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即第二端和一个或多个侧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面板,这些面板被配置成屋顶瓦片配置,在各面板之间具有开口,优选地,在各瓦片之间的所述开口是形成气流通道的一部分。
[0010]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产生装置(“照明装置”或“装置”),包括:(i)一个或多个光源,尤其是多个光源,被配置为产生光源光;和(ii)包括侧壁元件的外壳。特别是,外壳具有虚拟外壳平面。在特定实施例中,光源包括固态光源。在实施例中,光源至少部分地被侧壁元件包围。此外,特别地,光产生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在顶角(α)小于180
°
的三棱柱内产生至少70%,例如至少80%,更特别是至少90%的光源光。在实施例中,虚拟外壳平面被配置在各侧壁元件之间。特别地,在特定实施例中,外壳平面可以是三棱柱的对称平面。此外,尤其是每个侧壁元件可以具有向内指向(例如指向光源)的第一侧,和向外指向(例如远离光源指向)的第二侧。在实施例中,第二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甚至更特别地基本上整个第二侧面)对于可见光是反射性的。此外,在从相对于外壳平面成0

45
°
范围选择的实施例中,尤其是侧壁元件可以配置在外壳平面的两侧,每个都处在第一角度(β1)下。特别地,侧壁元件可以在外壳平面上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具有第一高度(H1)和第一长度(L1)。此外,尤其是侧壁元件可以限定灯壳的最大宽度(W1)(垂直于壳平面),其中第一高度(H1)和最大宽度(W1)具有选自H1/W1≥0.25范围的比率,如H1/W1≥0.5,尤其是H1/W1≥0.5。甚至更特别地,H1/W1>1,例如H1/W1≥1.5,或者在实施例中甚至H1/W1≥2。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尤其提供了一种光产生装置,其包括:(i)被配置为产生光源光的多个光源;以及(ii)包括侧壁元件的外壳,其中该外壳具有虚拟外壳平面;其中(a1)光源至少部分地被侧壁元件包
围,(a2)光产生装置被配置为在顶角(α)小于180
°
(其中特别是虚拟外壳平面配置在各侧壁元件之间)的三棱柱内产生至少90%的光源光;其中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产生装置(100),包括:(i)被配置为产生光源光(11)的多个光源(10);以及(ii)外壳(120),其包括侧壁元件(20)、第一端部(125)和第二端部(126),其中外壳(120)具有配置在各侧壁元件(20)之间的虚拟外壳平面(110):

其中光源(10)包括固态光源,其中光源(10)至少部分地被侧壁元件(20)包围;其中,光产生装置(100)被配置为在顶角(α)小于180
°
的三棱柱内产生至少90%的光源光(11);

其中侧壁元件(20):

每个具有向内指向的第一侧(21)和向外指向的第二侧(22),其中第二侧(22)的至少一部分对于可见光是反射性的;

被配置在外壳平面(110)的两侧,每个侧壁元件相对于外壳平面(110)处于选自0

45
°
范围内的第一角度(β1);

在外壳平面(110)上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具有第一高度(H1);并且其中侧壁元件(20)限定灯外壳(120)的最大宽度(W1),其中第一高度(H1)和最大宽度(W1)具有选自H1/W1>1范围的比率,其中,第二端部(126)和侧壁元件(20)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面板(27),该面板配置成屋顶瓦片构造,该屋顶瓦片构造在各面板(27)之间具有开口(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产生装置(100),包括气流通道(30),所述气流通道(30)被配置为促进气流在所述第一高度(H1)的至少一部分上流动。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产生装置(100),其中,所述侧壁元件(20)限定第一外壳开口(25),其中在所述光产生装置(100)的操作期间,至少部分光源光(11)通过第一外壳开口(25)逸出。4.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光产生装置(100),其中,所述侧壁元件(20)以至少0.5*H1的相互距离(d)限定所述第一外壳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其中第一外壳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为气流通道(30)的开口。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产生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25)和所述第二端部(126)由所述侧壁元件(20)限定,其中,两侧壁元件(2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端部(126)的方向上向彼此会聚。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产生装置(100),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