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圣哲专利>正文

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559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包括探测雷达、控制系统、碰撞机构。探测雷达以主动方式获得来袭弹药的运动特征数据,并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产生防守对策,驱动碰撞机构对抗来袭弹药。碰撞机构包括基座、机械臂、叶片。基座、机械臂通过自身的调节,调整叶片到恰当的位置和姿态,叶片旋转,形成一道旋转的屏障。有益效果:通过叶片的旋转,在来袭弹药与车体之间形成一道旋转的屏障。当来袭弹药进入旋转的屏障时,叶片以来袭弹药轨迹垂直方向横向碰撞来袭弹药侧身,改变来袭弹药轨迹,进而导致来袭弹药的头部无法按设计攻击车体,弹药无法正常引爆,从而保护了车体。了车体。了车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战车来说,车体需要面对单兵武器及各口径武器例如火箭筒多方位打击与毁伤。通常的防护策略有三种。
[0003]第一种,安装被动防护装甲。目前,一些装甲车辆通过在车体及炮塔安装吸能型装甲例如高强装甲钢、陶瓷、玻璃纤维和铝合金等以抵抗打击,分散、偏转爆炸冲击波,减少对车底板产生的压力。吸能型装甲加装在车体之上,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质量沉重、材料结构复杂,降低了装甲车的通过性和战斗性能。
[0004]第二种,主动防护策略。通过探测装置以主动方式获得来袭弹药的运动特征,然后通过计算机控制对抗装置例如拦截弹,对抗、摧毁来袭弹药,使之无法直接命中被防护目标,拦截弹通过硬杀伤来摧毁来袭弹药,为装甲车辆提供防护,但拦截弹需要占用炮塔上的空间,安装、保护位置受限,难以做到360度全方位防护,且,影响其它功能部件的安装。另,拦截弹的数量有限。
[0005]第三种,在战车周身外挂栅格装甲。金属骨架的栅格可以夹、卡住来袭火箭弹,以减轻对车体的伤害,可用于抵御空心爆破战斗部的火箭弹例如破甲弹,但不能抵御动能穿甲弹。栅格装甲的优点是简单轻巧,缺点是,因为是外挂的,明显影响其它功能部件的安装,其安装、保护位置受限;且对动能穿甲弹无效。
[0006]所以,专利技术一种更加简单有效的战车防护系统是时之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三种防护策略存在质量沉重、结构复杂,安装空间影响其它部件功能发挥,拦截效率低等缺点,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更加简单有效的战车防护系统。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当火箭弹或导弹来袭时,在车体与来袭者之间设置一道旋转的屏障,接触、碰撞、阻拦并使来袭者的姿态和轨迹产生变化,失去原有爆破效果,从而保护了车体。
[0009]本专利技术包含的技术特征是:一种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设置在车体上,包括探测雷达、控制系统、碰撞机构。
[0010]所述探测雷达受控发射和接收雷达波,以主动方式获得来袭弹药的运动特征数据,并传输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探测雷达和碰撞机构,并根据探测雷达传来的数据计算分析,产生防守对策,驱动碰撞机构对抗来袭弹药。
[0011]所述碰撞机构包括基座、机械臂、连接轴、电动机、叶片。
[0012]所述基座安装在车体上,连接和支承机械臂;基座可受控绕自身中心轴作定轴转动。
[0013]所述机械臂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连接、支承叶片;机械臂可通过自身
的调节,调整叶片的位置和姿态。
[0014]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支承叶片。
[0015]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机械臂与连接轴之间,驱动连接轴、叶片转动。
[0016]所述叶片,可受控转动,形成一道旋转的屏障。以接触、碰撞、拦截来袭弹药,保护车体。
[0017]所述机械臂包括三根连杆和三个连接点,分别是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连接点一、连接点二、连接点三;三根连杆通过连接点依次首尾相连,连杆一通过连接点一与基座可转动的连接,连杆二通过连接点二与连杆一可转动的连接,连杆三通过连接点三与连杆二可转动的连接;其中,连杆一包括前端和后端,连杆一后端可以绕连杆一轴心作定轴转动;连杆二包括前端和后端,连杆二后端可以绕连杆二轴心作定轴转动;控制中心控制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连接点一、连接点二、连接点三的运动,从而调整叶片位置和姿态。
[0018]所述叶片以连接轴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0019]所述叶片采用复合材料(例如合金钢、碳纤维、凯夫拉纤维)制造,以增加韧性更好的碰撞拦截来袭弹药。
[0020]所述叶片包括二个或者以上子叶,各个子叶之间角度均匀的设置;优选三个子叶。
[0021]所述二个或者以上子叶之间固定连接。
[0022]也可以,所述二个或者以上子叶是可拆卸的。
[0023]所述车体包括炮塔,炮塔可转动的设置在车体上部,碰撞机构安装在炮塔上,可随炮塔一同转动。
[0024]所述一种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包括二个或者以上碰撞机构。
[0025]本方案还提供一种战车,包括所述一种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
[0026]本方案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适当的部件,例如电源提供电量给探测雷达、控制系统、碰撞机构,电线和数据线连接探测雷达、控制系统、碰撞机构,电线和数据线可以沿控制系统、基座、机械臂,达到连接轴和电动机。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方案通过叶片的旋转,在来袭弹药例如火箭弹与车体之间形成一道旋转的屏障。当来袭火箭弹进入旋转的屏障时,叶片以来袭火箭弹轨迹垂直方向横向碰撞火箭弹侧身,从而以较小的力改变火箭弹轨迹,进而导致火箭弹的头部无法按设计攻击车体,来袭弹药无法正常引爆,从而保护了车体。
[0029]2)本方案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调节机械臂、调整叶片到适当的位置和姿态,预先在可能的来袭位置设置一道旋转的屏障保护。车体在不同的环境中首要的防守位置是不同的,例如,当预防直升机攻击时,首要保护的位置是车顶,当经过村庄等复杂路段时,首要保护的位置是车的侧身,本方案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调整叶片到适当的位置和姿态,满足不同的防护需要。
[0030]3)本方案相对现有被动防护装甲的优点在于,本方案通过叶片形成一道旋转的屏障不需要笨重的装甲,对材料要求较低,这对战车的通过性和战斗性能是有益的。
[0031]本方案相对现有发射拦截弹的主动防护策略的优点在于,本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位置和姿态,从而可以动态的在重点位置加强防护,现有的主动防护策略只能将拦截弹设置在固定的位置并影响其它功能部件的安装,所以,本方案相对现有的主动防护策略
效果更好,且更方便。本方案是通过碰撞而非爆炸来保护车体,不需要消耗拦截弹,相对现有的主动防护策略更加持久。
[0032]本方案不同于栅格装甲外挂车身有距离限制,也不同于栅格装甲安装位置受限并影响其它功能部件的安装,本方案可以灵活设置在更远的距离,安装的位置也更加灵活。本方案不仅能抵御破甲弹,还能抵御动能穿甲弹。
附图说明
[0033]图1 所述一种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总体示意图。
[0034]图2 所述一种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系统框架示意图。
[0035]图3 碰撞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 三个叶片展开时结构示意图。
[0037]图5 三个叶片叠放时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0车体,12炮塔, 20控制系统,22探测雷达,30碰撞机构,32基座,34连接轴,36电动机,38叶片,40机械臂,42连杆一,44连杆二,46连杆三,48连接点一,50连接点二,52连接点三,60屏障、62火箭弹、64轨迹;326伺服电机,328转动,422前端,424后端,426伺服电机,428转动,442前端,444后端,446伺服电机,448转动,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探测雷达(22)、控制系统(20)、碰撞机构(30);所述探测雷达(22)受控发射和接收雷达波,以主动方式获得来袭弹药的运动特征数据,并传输给控制系统(20);所述控制系统(20)控制探测雷达(22)和碰撞机构(30),并根据探测雷达(22)传来的数据计算分析,产生防守对策,驱动碰撞机构(30);所述碰撞机构(30)包括基座(32)、机械臂(40)、连接轴(34)、电动机(36)、叶片(38);所述基座(32)安装在车体(10)上,连接和支承机械臂(40);基座(32)受控绕自身中心轴作定轴转动(328);所述机械臂(40)一端连接基座(32),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4)连接、支承叶片(38);机械臂(40)通过自身的调节,调整叶片(38)的位置和姿态;所述连接轴(34)固定连接、支承叶片(38);所述电动机(36)安装在机械臂(40)与连接轴(34)之间,驱动连接轴(34)、叶片(38)转动;所述叶片(38),受控转动,形成一道旋转的屏障(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车的主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40)包括三根连杆和三个连接点,分别是连杆一(42)、连杆二(44)、连杆三(46)、连接点一(48)、连接点二(50)、连接点三(52);三根连杆通过连接点依次首尾相连,连杆一(42)通过连接点一(48)与基座(32)可转动的连接,连杆二(44)通过连接点二(50)与连杆一(42)可转动的连接,连杆三(46)通过连接点三(52)与连杆二(44)可转动的连接;其中,连杆一(42)包括前端(422)和后端(424),连杆一(42)后端(424)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四一H一一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邱圣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