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及其层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528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及其层析系统。该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包括第一缓冲罐、第一旋流分离器、第二缓冲罐和第二旋流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罐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锥形底部出口相连接,底部则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中部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罐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柱形顶部和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的柱形顶部相连接,底部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的中部进口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及其层析系统不用对筛网进行冲洗,即能够实现快速分离,从而提高层析的效率。从而提高层析的效率。从而提高层析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及其层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析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及其层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专利号为US20060130444A1的专利介绍了一种多个水力旋流器串联的分离装置,其每个分离级的溢流管与下一分离级的进口相连。而公开号为CN208912333U的专利中涉及一种多级多段水力旋流分离装置,通过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一级水力旋流分离器,二级水力旋流分离器的第一出口分别连接至相应一级水力旋流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二级水力旋流分离器的第二出口均连接至一沉降分离器,其具有分离效果好,处理量大的特点,但其缺点在于分离物质在装置内听力时间长,不能实现快速分离。
[0003]同时,在层析过程中,原液直接从下方流动相进并从上方流动相出,或者下方流动相出并从上方流动相进,由于原液中存在大量的杂质,会导致上下筛堵住,这样就需要对筛网进行冲洗,冲洗的频率增加从而会导致层析分离的进度,从而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及其层析系统。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包括第一缓冲罐、第一旋流分离器、第二缓冲罐和第二旋流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罐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锥形底部出口相连接,底部则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中部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罐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柱形顶部和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的柱形顶部相连接,底部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的中部进口相连接。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底部设置有第一出口,其中,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锥形底部出口通过压力控制阀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中部进口通过泵相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描述了第一缓冲罐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锥形底部出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中部进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其有益之处在于,描述了第一缓冲罐和第一旋流分离器相关的一些设置。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进口和第四进口,底部设置有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柱形顶部相连接,所述第四进口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的柱形顶部通过压力控制阀相连接,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的中部进口通过泵相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描述了第二缓冲罐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的柱形顶部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四进口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的柱形顶部相
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的中部进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其有益之处在于,描述了第二缓冲罐和第二旋流分离器相关的一些设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了上述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的层析系统,包括层析柱、进液主管道以及排液主管道,所述层析柱的内部具有上筛网和下筛网,所述层析柱的底部具有底部回流口、底部流动相口,顶部具有柱塞流动相口,其中,所述底部回流口与所述第一缓冲罐相连接,所述底部流动相口与所述进液主管道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柱塞流动相口与所述排液主管道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的锥形底部与排出管道相连接,所述排出管道与所述进液主管道通过第二阀门相连接,所述进液主管道和所述排液主管道通过第五阀门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回流口与所述第一缓冲罐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压力变送器,所述底部流动相口与所述进液主管道的出口端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指示变送器、压力变送器、电导率变送器以及第三阀门,所述柱塞流动相口与所述排液主管道的进口端通过第四阀门相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描述了层析系统各管道上的一些具体设置。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主管道的进口端分别连接缓冲液出口、待分离液出口、洗脱液出口以及清洗液出口。其有益之处在于,描述了进液主管道相关的一些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液主管道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产品罐和排废管道,并且所述排液主管道上设置有pH传感器、电导率变送器、流量指示变送器和紫外传感器。其有益之处在于,描述了排液主管道相关的一些连接和设置。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罐具有第一进口,所述底部回流口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接,并且所述底部回流口和所述第一进口之间的管道还通过第六阀门与排液主管道相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进一步描述了层析系统的一些具体设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应用了图1所示的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的层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层析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第一缓冲罐1,第一进口2,第二进口3,第一出口4,第一旋流分离器5,第二缓冲罐6,第三进口7,第四进口8,第二旋流分离器9,排出管道10,底部回流口11,第一阀门12,进液主管道13,第二阀门14,柱塞流动相口15,第四阀门16,排液主管道17,产品罐18,排废管道19,第五阀门20,第六阀门21,第三阀门22,底部流动相口23,层析柱30,第二出口4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分离杂质系统主要包括第一缓冲罐1、第一旋流分离器5、第二缓冲罐6和第二旋流分离器9,第一缓冲罐1和第二缓冲罐6均具有顶部和底部,而第一旋流分离器5和第二旋流分离器9均具有柱形顶部、中部进口和锥形底部出口。上述各结构通过管道安装
特定的顺序相互连接共同组成该分离杂质系统。
[0021]在第一缓冲罐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口2和第二进口3,底部设置有第一出口4。其中,第二进口3通过压力控制阀与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锥形底部相连接,并且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设其所测量压力为Pu);而第一出口4则通过泵与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中部进口相连接,并且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设其所测量压力为Pf)和流量传感器(设其所测量流量为Ff)。
[0022]在第二缓冲罐5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进口7和第四进口8,底部设置有第二出口44。其中,第三进口7与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柱形顶部相连接,并且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设其所测量压力为Po)和流量传感器(设其所测量流量为Fo)。则此时,该通路中的压力差为DP=Pu

Po,溢流比为Fo/Ff。
[0023]第二缓冲罐6的第四进口8通过压力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缓冲罐(1)、第一旋流分离器(5)、第二缓冲罐(6)和第二旋流分离器(9),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罐(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锥形底部出口相连接,底部则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中部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罐(6)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柱形顶部和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9)的柱形顶部相连接,底部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9)的中部进口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罐(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口(2)和第二进口(3),底部设置有第一出口(4),其中,所述第二进口(3)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锥形底部出口通过压力控制阀相连接,所述第一出口(4)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中部进口通过泵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口(3)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锥形底部出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出口(4)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中部进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罐(5)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进口(7)和第四进口(8),底部设置有第二出口(44),其中,所述第三进口(7)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柱形顶部相连接,所述第四进口(8)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9)的柱形顶部通过压力控制阀相连接,所述第二出口(44)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9)的中部进口通过泵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离心分离杂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口(7)与所述第一旋流分离器(5)的柱形顶部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四进口(8)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9)的柱形顶部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出口(44)与所述第二旋流分离器(9)的中部进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6.一种应用了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胜沈林烽
申请(专利权)人: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