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汽车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13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汽车线束,包括线束本体以及套接于线束本体外的线束护套,线束护套包括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第一护套的一端与第二护套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护套或第二护套中部设有管夹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易于实现,通过对线束护套的分体式设计,有效缩短模具长径比,方便成型加工,节约制造成本,与此同时,可根据智能汽车元器件的布局,灵活调整线束两端的间距,使较长的线束在中部折叠收卷,避免线束过长发生缠绕打结的现象,优化车内线束布局,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汽车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汽车线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作为所有电气信号和电源供给的载体,担负着汽车上信号和电力的传输任务。如今汽车正在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加速进化,随着人们对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元器件越来越多,线束布局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汽车线束包括线束本体以及套接于线束本体外的线束护套,如今汽车线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现有的汽车线束外护套为一体式结构,而应用在后备箱门位置时线束护套的长径比较长,增加成型难度,增加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汽车中元器件增多,线束布局容易变得凌乱,进而影响汽车修检时的排查,因此对现如今的智能汽车线束产品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调节的智能汽车线束。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智能汽车线束,包括线束本体以及套接于线束本体外的线束护套,所述线束护套包括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的一端与第二护套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护套或第二护套中部设有管夹结构。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一护套一端设有内套管,所述第二护套一端设有外套管,所述内套管能够紧密插接于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内部固接有密封圈,当所述内套管插接于外套管内时,所述内套管通过密封圈与外套管紧密连接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环周设于内套管外的多个定位凸起以及环周开设于外套管外壁的多个定位槽口,当所述内套管紧密插接于外套管的密封圈内时,各所述定位凸起分别位于各定位槽口内。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管夹结构能够与第一护套或第二护套中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护套或第二护套中部套接有定位胶圈,所述定位胶圈外固接有管夹结构,所述定位胶圈为带状结构,定位胶圈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柱和连接孔。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易于实现,通过对线束护套的分体式设计,有效缩短模具长径比,方便成型加工,节约制造成本,与此同时,可根据智能汽车元器件的布局,灵活调整线束两端的间距,使较长的线束在中部折叠收卷,避免线束过长发生缠绕打结的现象,优化车内线束布局,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外套管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定位胶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管夹结构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第一护套;2、管夹结构;3、定位胶圈;4、内套管;5、密封圈;6、第二护套;7、定位凸起;8、定位槽口;9、外套管;10、连接孔;11、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
[0018]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线束本体以及套接于线束本体外的线束护套,所述线束护套包括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6,所述第一护套1的一端与第二护套6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护套1或第二护套6中部设有管夹结构2。其中,第一护套1一端设有内套管4,第二护套6一端设有外套管9,所述内套管4能够紧密插接于外套管9内,外套管9内部固接有密封圈5,当内套管4插接于外套管9内时,内套管4通过密封圈5与外套管9紧密连接。本例中内套管4与外套管9均为塑料件,分别固接于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6的端部,能够在现场实现便捷安装,节约制造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0019]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内套管4和外套管9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环周设于内套管4外的多个定位凸起7以及环周开设于外套管9外壁的多个定位槽口8,当所述内套管4紧密插接于外套管9的密封圈5内时,各所述定位凸起7分别位于各定位槽口8内。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6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防止线束护套由于长度较长而在使用过程中拧结缠绕。
[0020]实施例2: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线束本体以及套接于线束本体外的线束护套,所述线束护套包括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6,所述第一护套1的一端与第二护套6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护套1或第二护套6中部设有管夹结构2。本例中管夹结构2为塑性材质,包括两个夹板,两夹板之间设有开口,当线束过长时,可将线束折叠,通过管夹塑性材质本身具有的柔性回复力实现对线束中部的夹持,可有效调整线束两端的长度,将中部进行夹持理线,使较长的线束在中部折叠收卷,防止线束布局凌乱。
[0021]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管夹结构2能够与第一护套1或第二护套6中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护套1或第二护套6中部套接有定位胶圈3,所述定位胶圈3外固接有管夹结构2,本例中定位胶圈3外壁一体成型或粘接有橡胶材质的连接片,连接片与管夹结构2通过粘接方式相连。其中,定位胶圈3为带状结构,定位胶圈3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柱11和连接孔
10,当带状结构的定位胶圈3通过连接柱11和连接孔10首尾相连后,定位胶圈3可安装于线束外中部,实现可拆卸连接。
[0022]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易于实现,通过对线束护套的分体式设计,有效缩短模具长径比,方便成型加工,节约制造成本,与此同时,可根据智能汽车元器件的布局,灵活调整线束两端的间距,使较长的线束在中部折叠收卷,避免线束过长发生缠绕打结的现象,优化车内线束布局,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本体以及套接于线束本体外的线束护套,所述线束护套包括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6),所述第一护套(1)的一端与第二护套(6)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护套(1)或第二护套(6)中部设有管夹结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1)一端设有内套管(4),所述第二护套(6)一端设有外套管(9),所述内套管(4)能够紧密插接于外套管(9)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智能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9)内部固接有密封圈(5),当所述内套管(4)插接于外套管(9)内时,所述内套管(4)通过密封圈(5)与外套管(9)紧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智能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4)和外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法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华夏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