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及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492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方法及设计方法,其中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出钢筋笼;第二步:搁置在导墙顶面上并使钢筋笼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第三步:沿地下连续墙轴线两侧构筑导墙;第四步:挖槽、保持槽内始终充满泥浆;第五步:地下连续墙段接头施工,形成接头孔;第六步:及时浇筑混凝土,形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地下墙,逐段连续施工即构成隔振地下连续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隔振屏障深度大于隧道底埋深,从而更有效地阻隔地铁列车振动传播。从而更有效地阻隔地铁列车振动传播。从而更有效地阻隔地铁列车振动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连续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地下工程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利用各种挖槽机械,借助于泥浆的护壁作用,在地下挖出窄而深的沟槽,并在其内浇注适当的材料而形成一道具有防渗(水)、挡土和承重功能的连续的地下墙体,在地面以下用于支承建筑物荷载、截水防渗或挡土支护而构筑的连续墙体。地下连续墙是在地面上利用特制的成槽机械,沿着开挖工程的周边(例如地下结构的边墙),在泥浆(又称稳定液,如膨润土泥浆)护壁的情况下进行开挖,形成一定长度的沟槽,再将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槽段内,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注,形成一个单元的墙段,各墙段之间采用特定的接头方式(如用接头管或接头箱做成的接头)相互连接,形成一道连续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但是现有的地下连续墙无法构成用于隧道处的隔振屏障,且由于其浇筑过程,内部需要浇筑大量的混凝土,因此导致混凝土消耗量巨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及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及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第一步:将箍筋按设计要求套入主筋,且保持与主筋垂直,进行点焊或绑扎,将缠筋按规定间距绕于其上,用细铁丝绑扎并间隔点焊固定,制备出框架笼,在框架笼中需要加入用于对隔振材料进行固定的限位装置,制作出钢筋笼。
[0009]第二步:起吊钢筋笼,用履带吊机进行抬吊,将钢筋笼水平吊起,然后沉放整幅钢筋笼,吊运钢筋笼入槽后,用吊梁穿入钢筋笼,搁置在导墙顶面上并使钢筋笼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0010]第三步:用全站仪放出地墙轴线,并放出导墙位置,沿地下连续墙轴线两侧构筑导墙。
[0011]第四步:将护壁泥浆输入槽内,然后根据设计深度逐段挖槽,并随着挖槽进程,不断输入泥浆,挖槽过程中,应保持槽内始终充满泥浆。
[0012]第五步:地下连续墙段接头施工,形成接头孔;
[0013]第六步:钢筋笼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宜在二至四米,浇筑液面的上升速度不宜小于三米每小时,接头管拔出后,单
个槽段竣工,形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地下墙,逐段连续施工即成地下连续墙。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步中的限位装置的固定方式如下:限位装置包括一毫米钢板和便于一毫米钢板定位的铁丝,将铁丝一端绑扎在箍筋与主筋上,一端绑扎在一毫米钢板上,将一毫米钢板定位于预定的位置,然后对一毫米钢板进行后续固定。
[0015]优选的,所述一毫米钢板后续固定包括以下步骤:在一毫米钢板上留出穿孔钢筋孔,隔振材料为泡沫材料,泡沫材料也需要对准穿孔钢筋孔进行挖孔,将隔振材料放入一毫米钢板之间,并对准穿孔钢筋孔,然后将穿孔钢筋插入穿孔钢筋孔。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步中吊装钢筋笼时,在放置位置缓慢下放,保证一毫米钢板的位置不要发生偏移和钢筋笼不产生变形。
[0017]优选的,所述第四步中泥浆在使用前,应根据泥浆材料及地质条件试配及进行室内性能试验,泥浆配比应按试验确定,泥浆拌制后贮放二十四小时,待泥浆材料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
[0018]优选的,第五步接头孔的施工过程如下:将直径与槽宽相同的接头管置入槽段两端预定的接头孔位,待水下混凝土浇筑稳定后,用自动液压拔管机依照一定程序将接头管拔出,形成接头孔。
[0019]一种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第一步:将空心墙截面等效成为工字型截面,按照工字型截面进行地下连续墙的计算;
[0021]第二步: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0022]第三步:进行隔振地下连续墙与无隔振地下连续墙承载力对比;
[0023]第四步:得出结论。
[0024]优选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包括工字型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以及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0025](三)有益效果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及设计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7]1、该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及设计方法,在地下连续墙内设一道泡沫材料隔振屏障,构成隔振地下连续墙。该隔振屏障深度大于隧道底埋深,从而更有效地阻隔地铁列车振动传播。
[0028]2、该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及设计方法,轻质泡沫类隔振材料具有经济、耐久性好的特点,同时可以减少混凝土用量,且隔振地下连续墙仍能保持无隔振地下连续墙近9成的承载力,因此,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具有造价低、使用年限长、隔振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隧道与隔振屏障相对位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钢筋笼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钢筋笼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钢筋笼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钢筋笼装有泡沫材料的结构俯视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钢筋笼装有泡沫材料的结构正视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混凝土浇筑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地下连续墙截面等效换算示意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工字型截面正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00mm厚地下连续墙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隔振地下连续墙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受弯构件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表格。
[0041]图中:1、隧道;2、地下连续墙;3、隔振材料;4、纵向钢筋;5、箍筋;6、一毫米钢板;7、限位装置;8、穿孔钢筋孔;9、钢筋笼;10、泡沫材料;11、穿孔钢筋;12、混凝土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实施例
[0044]请参阅图1

11,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第一步:制作钢筋笼9;
[0046]在钢筋圈制作台上制作箍筋5并按要求焊接,将箍筋5按设计要求套入主筋,且保持与主筋垂直,进行点焊或绑扎。箍筋5与主筋焊好或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箍筋(5)按设计要求套入主筋,且保持与主筋垂直,进行点焊或绑扎,将缠筋按规定间距绕于其上,用细铁丝绑扎并间隔点焊固定,制备出框架笼,在框架笼中需要加入用于对隔振材料(3)进行固定的限位装置(7),制作出钢筋笼(9);第二步:起吊钢筋笼(9),用履带吊机进行抬吊,将钢筋笼(9)水平吊起,然后沉放整幅钢筋笼(9),吊运钢筋笼(9)入槽后,用吊梁穿入钢筋笼(9),搁置在导墙顶面上并使钢筋笼(9)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第三步:用全站仪放出地墙轴线,并放出导墙位置,沿地下连续墙轴线两侧构筑导墙;第四步:将护壁泥浆输入槽内,然后根据设计深度逐段挖槽,并随着挖槽进程,不断输入泥浆,挖槽过程中,应保持槽内始终充满泥浆;第五步:地下连续墙段接头施工,形成接头孔;第六步:钢筋笼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导管(12)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宜在二至四米,浇筑液面的上升速度不宜小于三米每小时,接头管拔出后,单个槽段竣工,形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地下墙,逐段连续施工即构成隔振地下连续墙(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的限位装置(7)的固定方式如下:限位装置(7)包括一毫米钢板(6)和便于一毫米钢板(6)定位的铁丝,将铁丝一端绑扎在箍筋(5)与主筋上,一端绑扎在一毫米钢板(6)上,将一毫米钢板(6)定位于预定的位置,然后对一毫米钢板(6)进行后续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兼做隔振屏障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威力黄余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