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90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以及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连接节点处的钢支撑,所述钢支撑根部固定有与其轴向对应的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互相平行且彼此具有间距,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倾斜地插入所述连接节点中,且两个所述连接板根部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共同给所述钢支撑提供轴向锚固承载力的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支撑通过根部焊接挡板的连接板双肢插入混凝土框架,传力明确、加工简便,有利于节省工程用钢量、降低施工难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适用性。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适用性。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高地震区采用钢支撑

混凝土框架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广泛,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如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侧刚度不够时候,通常需要设置抗侧力构件

剪力墙、支撑等,以增大其抵抗水平载荷的能力。由于混凝土为脆性材料,其抗震性能较差,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通常需要耗能原件。钢支撑既是一种有效的抗侧力构件,可使框架结构具备更高的抗侧刚度,特别地,当钢支撑为屈曲约束支撑时,是性能优越的耗能构件,通过其芯板的屈服耗散大量被结构吸收的地震能量。
[0003]钢支撑

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高地震区火电厂主厂房设计中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而现有的钢支撑与混凝土连接节点连接处需要在混凝土构件内预埋型钢,又施工难度大,混凝土内钢筋布置与型钢位置冲突,混凝土易开裂的缺点。如采用传统的钢支撑与混凝土构件相连的方式又会出现连接节点承载力低,且节点滞回性能较差。不同的预埋件构造方案对梁柱节点应力分布、裂缝、变形影响较为显著,且在梁柱节点处设置支撑时预埋件对节点静力性能影响较大:一方面,梁开裂位置处在远离梁柱节点区的位置,具体在梁上预埋件边缘位置;另一方面,梁上混凝土首先开裂,也即塑性铰先产生于梁端,有效阻止节点核心区的剪切破坏。同时,在不同轴压比作用下,节点核心区主压应变和节点应力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此种常规连接形式除耗钢量大之外,节点区各种横纵向钢筋交错,预埋铁件和锚筋的设置易与梁柱受力钢筋相碰,从而造成施工困难,并且难以满足传递结构内力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本技术的钢支撑通过根部焊接挡板的连接板双肢插入混凝土框架,传力明确、加工简便,有利于节省工程用钢量、降低施工难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适用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以及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连接节点处的钢支撑,还包括:
[0007]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钢支撑根部并与其轴向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板互相平行且彼此具有间距,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倾斜地插入所述连接节点中;
[0008]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板根部,且两个所述挡板与各自对应的连接板共同给所述钢支撑提供轴向锚固承载力。
[0009]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由柱内纵筋、柱内箍筋和混凝土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由梁内纵筋、梁内箍筋和混凝土组成;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在所述柱内纵筋的空隙之间插入,并与所述柱内纵筋平行布置;另一个所述连接板在所述梁内纵筋的空隙之间插入,并与所述梁内纵筋平行布置。
[0010]进一步优选的,当两个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柱内箍筋、梁内箍筋需要连接时,在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应部位设置供所述柱内箍筋、梁内箍筋穿过的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钢支撑采用方管钢支撑,所述连接板采用钢板,所述连接板通过坡口熔透焊焊接于所述方管钢支撑根部。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方管钢支撑根部密封焊接有封头板,所述封头板与所述方管钢支撑和连接板采用满焊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挡板采用T形挡板或L形挡板。
[0014]进一步优选的,当所述挡板采用T形挡板时,其包括垂直连接的端部钢板和两个加劲板,所述端部钢板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根部,两个所述加劲板对称固定于所述端部钢板与连接板的两个直角连接处,且两个所述加劲板分别与所述端部钢板和连接板垂直连接。
[0015]进一步优选的,当所述挡板采用L形挡板时,其包括两个垂直连接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根部,且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交线段中点位于所述钢支撑和连接板的中心线上。
[0016]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所在侧的连接板端部宽度大于另一侧的连接板端部宽度。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采用根部焊接L形或T形挡板的连接板作为钢支撑和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的连接件,大大简化了钢支撑

混凝土框架连接节点构造,减小了传统预埋铁件连接方案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传力方式明确。
[0019]2、相较于常规钢支撑

混凝土框架连接节点,本技术节省了工程用钢量,提高了钢材的使用效率,提升了经济效益。
[0020]3、本技术简化了常规钢支撑

混凝土框架连接节点预埋铁件的施工工序,避免了传统预埋铁件连接方案中预埋铁件和锚筋易与梁柱受力钢筋相碰的现象,且构造简单便于施工,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连接节点结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钢支撑、连接板和挡板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中a

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连接节点结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钢支撑、连接板和挡板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图5中b

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钢筋混凝土框架柱;2、钢筋混凝土框架梁;3、钢支撑;4、连接板;5、挡板;51、T形挡板;510、端部钢板;511、加劲板;52、L形挡板;520、固定板;6、坡口熔透焊;7、封
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9]如图1

6所示,为了解决当前钢支撑

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的施工困难、难以满足传递结构内力要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传力方式明确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其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柱1、钢筋混凝土框架梁2、以及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1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2连接节点处的钢支撑3,本实施例中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柱(1)、钢筋混凝土框架梁(2)、以及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1)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2)连接节点处的钢支撑(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连接板(4),两个所述连接板(4)固定于所述钢支撑(3)根部并与其轴向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板(4)互相平行且彼此具有间距,两个所述连接板(4)相对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1)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2)倾斜地插入所述连接节点中;两个挡板(5),两个所述挡板(5)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板(4)根部,且两个所述挡板(5)与各自对应的连接板(4)共同给所述钢支撑(3)提供轴向锚固承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1)由柱内纵筋、柱内箍筋和混凝土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2)由梁内纵筋、梁内箍筋和混凝土组成;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4)在所述柱内纵筋的空隙之间插入,并与所述柱内纵筋平行布置;另一个所述连接板(4)在所述梁内纵筋的空隙之间插入,并与所述梁内纵筋平行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当两个所述连接板(4)与所述柱内箍筋、梁内箍筋需要连接时,在两个所述连接板(4)相应部位设置供所述柱内箍筋、梁内箍筋穿过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撑(3)采用方管钢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亮陈守祥林凡伟朱斌李林丁伟亮黄楠夏梦张鹏熊前锦张烨李进杭世选邵安迪卢湘王晨阳祝红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