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484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涉及甲旁亢监测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移动结构、支撑结构、调节结构、主体结构、散热结构、防尘结构以及理线结构,移动结构包括支撑盘以及支撑板,支撑盘一端与支撑板上表面连接,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筒以及移动杆,支撑筒一端与支撑盘另一端连接,移动杆外表面与支撑筒内表面连接,移动杆与支撑筒活动连接,调节结构包括横板、旋转轴、支撑杆以及连接板,所述横板下表面与移动杆一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旋转轴在横版内部转动,支轴在连接板内部转动,从而改变支撑杆的倾斜角度,能够改变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的角度,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监测机。测机。测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甲旁亢监测装置
,特别是涉及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简称继发性甲旁亢),是指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肠吸收不良综合征、Fanconi综合征和肾小管酸中毒、维生素D缺乏或抵抗以及妊娠、哺乳等情况下,甲状旁腺长期受到低血钙、低血镁或高血磷的刺激而分泌过量的PTH,以提高血钙、血镁和降低血磷的一种慢性代偿性临床表现,长期的甲状旁腺增生最终导致形成功能自主的腺瘤,在对其病状进行监测时,需要用到监测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下的监测装置有着没有调节组件以及理线组件等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解决现有的没有调节组件以及理线组件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为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包括移动结构、支撑结构、调节结构、主体结构、散热结构、防尘结构以及理线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支撑盘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盘一端与支撑板上表面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筒以及移动杆,所述支撑筒一端与支撑盘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杆外表面与支撑筒内表面连接,所述移动杆与支撑筒活动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横板、旋转轴、支撑杆以及连接板,所述横板下表面与移动杆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横板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杆一侧表面与旋转轴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一侧表面与连接板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框、转动轴以及驱动电机,所述外壳一侧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框与通孔连接,所述转动轴一端与固定框内部一侧表面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一端与转动轴一端连接,所述防尘结构包括固定槽、滑条以及限位板,所述固定槽一侧表面与外壳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滑条外表面与固定槽内表面连接,所述滑条与固定槽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下表面与滑条上表面连接,所述限位板下表面与固定槽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理线结构包括插线槽以及固定板,若干所述插线槽一端均与外壳一侧表面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表面与外壳一侧表面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移动轮,若干所述移动轮一端均与支撑板下表面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插销,所述支撑筒外表面设置有插口,所述插销一端穿过插口与移动杆外表面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支轴,所述支轴一端与支撑杆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支
轴另一端与连接板一侧表面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主体结构还包括监测机,所述监测机下表面与外壳内部下表面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叶片、吊环以及支板,所述叶片一端与转动轴外表面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外表面与吊环内表面连接,所述吊环外表面与支板上表面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防尘结构还包括支撑框以及防尘网,所述支撑框一侧表面与滑条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框内部安装有防尘网。
[0013]优选地,所述理线结构还包括理线槽,所述理线槽一侧表面与固定板一侧表面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移动杆在支撑筒内部的位置,再利用插销将其进行固定,从而能够调节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的高度,通过使旋转轴在横版内部转动,支轴在连接板内部转动,从而改变支撑杆的倾斜角度,能够改变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的角度,从而改变监测机的高度以及角度,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监测机。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防尘网能够避免灰尘通过通风口进入外壳内部,使监测机累积灰尘,通过向上提限位板使滑条在固定槽内部滑动,将滑条抽出,进而将支撑框以及防尘网抽出,便于对防尘网进行清理以及更换。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监测线通过插线槽与监测机连接,将电线卡在理线槽中,能够对电线进行固定,避免电线缠绕在一起。
[0018]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的散热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的防尘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的调节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00、移动结构;110、支撑盘;120、支撑板;130、移动轮;200、支撑结构;210、支撑筒;220、移动杆;230、插销;300、调节结构;310、横板;320、旋转轴;330、支撑杆;340、支轴;350、连接板;400、主体结构;410、外壳;420、监测机;500、散热结构;510、固定框;520、转动轴;530、叶片;540、驱动电机;550、吊环;560、支板;600、防尘结构;610、固定槽;620、滑条;630、限位板;640、支撑框;650、防尘网;700、理线结构;710、插线槽;720、固定板;730、理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下”、“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请参阅图1

8所示,本专利技术为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监测装置,包括移动结构(100)、支撑结构(200)、调节结构(300)、主体结构(400)、散热结构(500)、防尘结构(600)以及理线结构(7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100)包括支撑盘(110)以及支撑板(120),所述支撑盘(110)一端与支撑板(120)上表面连接,所述支撑结构(200)包括支撑筒(210)以及移动杆(220),所述支撑筒(210)一端与支撑盘(110)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杆(220)外表面与支撑筒(210)内表面连接,所述移动杆(220)与支撑筒(210)活动连接,所述调节结构(300)包括横板(310)、旋转轴(320)、支撑杆(330)以及连接板(350),所述横板(310)下表面与移动杆(220)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轴(320)一端与横板(310)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杆(330)一侧表面与旋转轴(320)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结构(400)包括外壳(410),所述外壳(410)一侧表面与连接板(350)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散热结构(500)包括固定框(510)、转动轴(520)以及驱动电机(540),所述外壳(410)一侧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框(510)与通孔连接,所述转动轴(520)一端与固定框(510)内部一侧表面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40)一端与转动轴(520)一端连接,所述防尘结构(600)包括固定槽(610)、滑条(620)以及限位板(630),所述固定槽(610)一侧表面与外壳(410)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滑条(620)外表面与固定槽(610)内表面连接,所述滑条(620)与固定槽(610)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630)下表面与滑条(620)上表面连接,所述限位板(630)下表面与固定槽(610)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理线结构(700)包括插线槽(710)以及固定板(720),若干所述插线槽(710)一端均与外壳(410)一侧表面连接,所述固定板(7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平杨琛李秀丽王艳康素芝王红润高猛关俊荣王萍暴宇孙福云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