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483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涉及医疗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横固定板和纵固定板,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之间设置半蜗轮板、连接板、固定柱、T形板、一字板、蜗杆和旋钮,横固定板和纵固定板内设置轨道槽、滑条和固定绷带,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上设置固定带和脖颈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旋转旋钮使蜗杆带动半蜗轮板转动,从而灵活调节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之间的角度,满足不同需求的患者使用;通过在横固定板和纵固定板内设置轨道槽、滑条和固定绷带,便于灵活拆卸和安装固定绷带,对其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患处干净卫生,避免滋生细菌;通过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之间铰接,便于对其进行折叠,减少空间占用,从而使其方便携带或储存。便携带或储存。便携带或储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
,特别是涉及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一些患者在上肢骨折后,采用2种方式进行治疗,一种是医生进行矫正,并采用装置进行固定,另一种是进行开刀手术进行矫正,而两者都需要在治疗后进行矫正治疗。
[0003]现有的矫正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无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调节角度;现有的矫正固定装置不便于清洗和更换,长时间佩戴容易滋生细菌,造成细菌感染;现有的矫正固定装置体积较大,不便于随身携带,且限制时,不便于收纳。因此提出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解决现有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矫正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无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调节角度;现有的矫正固定装置不便于清洗和更换,长时间佩戴容易滋生细菌,造成细菌感染;现有的矫正固定装置体积较大,不便于随身携带,且限制时,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包括横固定板和纵固定板,所述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均为弧形板体结构,所述横固定板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半蜗轮板和连接板,所述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周侧面均设置有若干通气孔,便于使患处透气,避免患处不透气导致患处滋生细菌;所述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内弧面均设置有若干轨道槽,所述轨道槽为凸形槽,所述轨道槽内设置有滑条,所述滑条为凸形板体结构,所述滑条一表面设置有固定绷带,便于对固定好的上肢进一步进行固定,避免患者移动,导致横固定板和纵固定板脱落;所述固定绷带外表面一侧设置有上魔术贴,所述固定绷带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下魔术贴,所述固定绷带内表面设置有若干防滑硅胶凸起,增加患者衣物与固定绷带的摩擦力,避免固定绷带移动;所述半蜗轮板和连接板一表面均设置有固定柱,所述横固定板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表面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一端设置有固定扣头,所述固定带外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孔和限位凸起,所述横固定板外弧面一侧设置有挂带座,所述挂带座内设置有脖颈带,便于将脖颈带挂在脖子上,对上肢进行支撑;所述纵固定板外弧面一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设置有T形板和一字板,所述T形板由横板和纵板组成,所述横板和一字板一表面一侧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纵板一表面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贯穿纵板延伸至内部,所述蜗杆一端设置有旋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滑条的形状和大小均与轨道槽相适应,所述滑条与轨道槽之间滑
动配合,通过沿轨道槽滑动滑条,将固定绷带安装或拆卸,便于后期对固定绷带清洁更换,避免长时间佩戴滋生细菌。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魔术贴的位置和大小均与上魔术贴相适应,所述下魔术贴与上魔术贴之间相互配合,便于满足不同粗细的上肢使用,同时方便快速对上肢进行固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的形状和大小均与限位凸起相适应,所述限位孔与限位凸起之间卡装配合,便于对上肢进一步固定,避免固定绷带与横固定板脱离。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扣头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固定带相适应,所述固定扣头与固定带之间相互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的位置和大小均与半蜗轮板相适应,所述蜗杆与半蜗轮板之间啮合,便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旋转旋钮使蜗杆带动半蜗轮板转动,从而灵活调节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之间的角度,满足不同需求的患者使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固定孔相适应,所述固定柱与固定孔之间相互配合,便于对矫正固定装置进行折叠,减少空间占用,从而使其方便携带或储存。
[0013]进一步地,所述脖颈带具有调节长度的功能,所述脖颈带外表面设置有硅胶防护层,便于灵活调节脖颈带的长度,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同时避免长时间佩戴矫正固定装置对颈部造成伤害。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之间设置半蜗轮板、连接板、固定柱、T形板、一字板、蜗杆和旋钮,便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旋转旋钮使蜗杆带动半蜗轮板转动,从而灵活调节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之间的角度,满足不同需求的患者使用;通过在横固定板和纵固定板内设置有轨道槽、滑条和固定绷带,便于灵活拆卸和安装固定绷带,对其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患处干净卫生,避免滋生细菌;通过横固定板与纵固定板之间铰接,便于对其进行折叠,减少空间占用,从而使其方便携带或储存。
[0016]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3为图2中A

A剖面图;
[0021]图4为图3中B

B剖面图;
[0022]图5为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的右视图;
[0023]图6为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
横固定板,2

纵固定板,101

半蜗轮板,1011

连接板,1012

通气孔,1013

轨道槽,1014

滑条,1015

固定绷带,1016

上魔术贴,1017

下魔术贴,1018

固定柱,102

固定
块,1021

穿孔,1022

固定带,1023

固定扣头,1024

限位孔,1025

限位凸起,103

挂带座,1031

脖颈带,201

固定柱,2011

T形板,2012

一字板,2013

横板,2014

纵板,2015

固定孔,2016

蜗杆,2017

旋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上肢创伤恢复用便携式矫正固定装置,包括横固定板(1)和纵固定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固定板(1)与纵固定板(2)均为弧形板体结构,所述横固定板(1)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半蜗轮板(101)和连接板(1011),所述横固定板(1)与纵固定板(2)周侧面均设置有若干通气孔(1012),所述横固定板(1)与纵固定板(2)内弧面均设置有若干轨道槽(1013),所述轨道槽(1013)为凸形槽,所述轨道槽(1013)内设置有滑条(1014),所述滑条(1014)为凸形板体结构,所述滑条(1014)一表面设置有固定绷带(1015),所述固定绷带(1015)外表面一侧设置有上魔术贴(1016),所述固定绷带(1015)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下魔术贴(1017),所述固定绷带(1015)内表面设置有若干防滑硅胶凸起,所述半蜗轮板(101)和连接板(1011)一表面均设置有固定柱(1018),所述横固定板(1)设置有固定块(102),所述固定块(102)一表面设置有穿孔(1021),所述穿孔(1021)内设置有固定带(1022),所述固定带(1022)一端设置有固定扣头(1023),所述固定带(1022)外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孔(1024)和限位凸起(1025),所述横固定板(1)外弧面一侧设置有挂带座(103),所述挂带座(103)内设置有脖颈带(1031),所述纵固定板(2)外弧面一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杆(201),两个所述固定杆(201)分别设置有T形板(2011)和一字板(2012),所述T形板(2011)由横板(2013)和纵板(2014)组成,所述横板(2013)和一字板(2012)一表面一侧均设置有固定孔(2015),所述纵板(2014)一表面设置有蜗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萧枫许兵章洪林建南缪克团段金帅朱荟同刘泽中王洁孙镛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