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467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考虑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筛选储能用户,构建基于储能用户的空间网络模型;S2、将储能用户的储能进行消纳,以降低电网负荷为目标进行计算;S3、基于多用户侧下的储能优化,对供电侧稳定及储能效果做多目标优化;能够通过对储能用户进行筛选并构建储能用户之间的空间网络模型,将不同储能能力和不同需求的用户建立联系并考虑储能用户的储能消纳方式,从而得到因为降低电网负荷而需要充放电调节的储能用户,通过储能优化与供电侧稳定之间平衡进一步得到需要二次充放电调节的储能用户,进一步的使储能用户的充放电控制不仅能为储能用户带来更大收益,并且能对电网供需负荷实现正激励。励。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考虑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储能建设本身意义众多,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储能项目一是缓解供电紧张形势下带给政府、电网、企业的限电压力和经济损失,二是增强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接入、消纳能力促进能源绿色转型,由此缓解碳排放压力,三是提升电网调峰调频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减少电网停电的风险。此外,用户侧储能项目还具有实际的商业可行性,除了电价的尖峰谷价差外,纳入电网调控可以享受省级补贴,并作为机动负荷参与用户侧需求响应,享受响应补贴。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的装机容量和充放电策略需要根据用户的负荷特性决定。其商业模型的可行性也需要有充放电空间来支撑电费的尖峰谷价差。。考虑到用户的负荷特性实时变化,对于后续储能投资商的运维来说,也无法及时根据用户的负荷变化储能项目的充放电策略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用户侧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公告号:CN111525601A,公开了基于历史数据的负荷曲线,根据负荷曲线的走向制定充放电策略,仅从自身负荷考虑充放电控制,分析不够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侧储能控制对于削峰填谷效果差、充放电策略不全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考虑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能够筛选储能用户并对储能用户的负荷需求及供电侧稳定进行优化。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考虑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筛选储能用户,构建基于储能用户的空间网络模型;S2、将储能用户的储能进行消纳,以降低电网负荷为目标进行计算;S3、基于多用户侧下的储能优化,对供电侧稳定及储能效果做多目标优化并进行二次充放电调节。通过对储能用户进行筛选,选出需要储能供电的用户,将储能用户和非储能用户构建为同一个空间网络,进而调节储能用户的储能消纳方式,对于不同储能能力和不同需求的用户建立联系,通过分配储能用户的储能消纳方式,提高降低电网负荷的能力,并且同时获得需要进行充放电调节的储能用户,将需要充放电调节的储能用户进行储能优化,对储能优化后的用户进行储能收益与供电侧稳定的多目标优化,将多目标优化得到的用户与空间网络模型中的用户进行对比并优化,能够在一般降低电网负荷的储能用户进行充放电优化后,识别关键用户并进行考虑用户储能收益与供电稳定的二次充放电优化,进一步的使储能用户的充放电控制不仅能为储能用户带来更大收益,并且能对电网供需负荷实现正激励。
[0005]作为优选的,S1中筛选储能用户包括根据典型负荷特性曲线对储能用户进行划分,将多用户侧的典型负荷特性曲线根据进行相关度计算。通过获得用户的历史负荷特性曲线并根据负荷特性曲线初步筛选优质储能用户,将优质储能用户之间的负荷特性曲线进行相关度计算,相关度计算包括将拟合的负荷特性曲线分为多个特征点,对两条负荷特性曲线的对应特征点使用函数进行求差,将求差结果融合为相关度,设定相关值,将相关度计算达到相关值的每两个或多个储能用户划分为一组。能够通过负荷特性曲线对储能用户进行划分,选出能一同进行充放电控制的用户,进而确定需要充放电控制优化储能用户。
[0006]作为优选的,S1中构建基于储能用户的空间网络模型包括提取储能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进行距离计算,设定距离值,将每个用户与距离值内的其他用户连接。储能用户的特征信息包括供能响应速率、储能充放电时间、储能充放电功率、用户储能消耗速率,根据储能用户的特征信息确定储能用户之间是否连接,储能用户之间的对应特征信息计算包括对特征信息进行求差计算设定经济区间内的距离值,将对应储能用户与距离值内的其他所有用户连接。能够对将不同储能能力和不同需求的用户建立联系,进而通过分配储能用户的储能消纳方式,提高降低电网负荷的能力。
[0007]作为优选的,S2中包括如下步骤:S21、通过储能用户的自身需求将储能进行消纳;S22、通过其他用户的需求将储能进行消纳。S21将储能用户的储能通过自身进行消纳,尤其是当自身储能容量较小的用户,当自身储能容量不足以实现对自身负荷经济性调节的情况,该储能用户的储能仅需要为自己使用,对该储能用户的充放电策略包括在提高自身负荷经济性调节下的优化;S22将储能用户多余的储能通过电网进行消纳,尤其是对于自身储能容量较大,其不仅能实现自身负荷经济性调节,其能够通过尖峰谷价差实现储能效益最大化,该储能用户的充放电策略包括考虑与其连接的用户需求下的优化。能够在储能用户的充放电策略中实现储能收益的最大化。
[0008]作为优选的,S3中包括对存在多用户侧共同需求的储能用户进行储能优化,储能优化包括充电时长调整优化、放电时长调整优化。根据2小时充、放电的限制规则得到的用户储能容量后,对用户负荷数据反向分析,根据用户夜间谷电时段负荷情况,判断是否可延长夜间充电时长;对于受限于第二峰时段储能消纳,因在1、7、8、12月尖峰时间段有所增加,判断是否可延长第二峰时段的放电时长。放电时间段调整至13:00至17:00,或按用户实际需求调节。能够根据多用户侧共同需求的储能收益进行调节充放电时长,进而实现储能用户延长储能使用寿命,实现收益增加。
[0009]作为优选的,S3中包括计算储能接入的市电负荷特性曲线,综合市电负荷特性曲线与储能效益最大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储能接入后的市电负荷特性曲线,将市电负荷特性曲线的稳定性变化作为多目标优化的输入之一,根据储能投入、储能损耗及储能收益计算出储能效益并作为多目标优化的输入之一,从而实现市电负荷曲线稳定下最大的储能效益。进一步的使储能用户的充放电控制不仅能为储能用户带来更大收益,并且能对电网供需负荷实现正激励。
[0010]作为优选的,根据多目标优化结果识别空间网络模型中的关键用户,对关键用户的充电时长和放电时长进行特征化调整。通过对空间网络模型中的关键用户进行识别,将关键用户的充放电时长根据储能收益、电网负荷影响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于不同储能能
力与储能需求的用户分别进行充放电控制,使得网络中的储能用户效益最大化。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能够通过对储能用户进行筛选并构建储能用户之间的空间网络模型,将不同储能能力和不同需求的用户建立联系并考虑储能用户的储能消纳方式,从而得到因为降低电网负荷而需要充放电调节的储能用户,将需要充放电调节的储能用户进行储能优化,通过储能优化与供电侧稳定之间平衡进一步得到需要二次充放电调节的储能用户,并将二次充放电调节的用户标记为关键用户体现在空间网络中,进一步的使储能用户的充放电控制不仅能为储能用户带来更大收益,并且能对电网供需负荷实现正激励。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筛选储能用户,构建基于储能用户的空间网络模型;S2、将储能用户的储能进行消纳,以降低电网负荷为目标进行计算;S3、基于多用户侧下的储能优化,对供电侧稳定及储能效果做多目标优化并进行二次充放电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筛选储能用户包括根据典型负荷特性曲线对储能用户进行划分,将多用户侧的典型负荷特性曲线根据进行相关度计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考虑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构建基于储能用户的空间网络模型包括提取储能用户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进行距离计算,设定距离值,将每个用户与距离值内的其他用户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一帆袁力仲皆文张群艳吕杰胡志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海宁市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