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46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换热器,包括换热箱体,所述换热箱体一侧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铜管,所述铜管两端均贯穿箱体延伸至外部,所述铜管端部与外部氟系统连接,所述箱体内部位于铜管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所述换热箱体内部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一侧均设置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与铜管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分隔板,使得换热箱体与若干个分隔板之间组成一个曲折的冷却通道,进而减小换热箱体的体积,降低占用空间,同时联动机构能够将冷却通道内的冷流体进行搅拌,使得冷流体能够充分与铜管表面进行接触,进而增强对铜管内热流体的冷却效果。热流体的冷却效果。热流体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
[0003]常用的换热器体积较大,使得换热器在装入空调等家电时需要较大的占用空间,进而影响家电的体积。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超薄换热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换热器,包括换热箱体,所述换热箱体一侧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铜管,所述铜管两端均贯穿箱体延伸至外部,所述铜管端部与外部氟系统连接,所述箱体内部位于铜管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
[0007]所述换热箱体内部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一侧均设置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中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限制块与铜管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辅助齿轮、两个转动齿轮和两个转动轴,所述两个转动轴与两个转动齿轮均转动套接在铜管表面,所述辅助齿轮两端与两个转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辅助齿轮中部插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一侧与分隔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外侧转动套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轴与转动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板,所述转动环与转动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块。
[0009]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转动环和转动轴转动插接在限制块的贯穿孔内部,所述转动环与转动轴内部的若干个固定板为弧形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齿轮和两个转动齿轮中部均为中空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相对换热箱体中部对称设置,所述联动机构各部件为不锈钢材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箱体为不锈钢板材制成,所述换热箱体厚度为5公分,若干个所述分隔板均为不锈钢材质。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限制块的贯穿孔内部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转动环外侧表面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分隔板,使得换热箱体与若干个分隔板之间组成一个曲折的冷却通道,进而减小换热箱体的体积,降低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同时确保对铜管内的热流体的冷却效果。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联动机构,有利于将冷却通道内的冷流体进行搅拌,使得冷流体能够充分与铜管表面进行接触,进而增强冷流体对铜管内的热流体的冷却效果,提高冷流体的使用效率。
[001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0021]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限制块内的主剖视图;
[0022]图中:1、换热箱体;2、进水口;3、出水口;4、铜管;5、分隔板;6、限制块;7、辅助齿轮;8、转动齿轮;9、固定轴;10、转动轴;11、转动环;12、固定板;13、连接杆;14、搅拌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换热器,如图1

3所示,包括换热箱体1,所述换热箱体1一侧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铜管4,所述铜管4两端均贯穿箱体延伸至外部,所述铜管4端部与外部氟系统连接,所述箱体内部位于铜管4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5,所述换热箱体1为不锈钢板材制成,所述换热箱体1厚度为5公分,若干个所述分隔板5均为不锈钢材质;
[0025]所述换热箱体1内部位于进水口2和出水口3一侧均设置有限制块6,所述限制块6中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限制块6与铜管4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
[0026]换热箱体1内部空间被若干个分隔板5分隔,若干个分隔板5与换热箱体1内部空间之间组成一个曲折的冷却通道,需使用的冷流体不停从进水口2注入到换热箱体1内,注入的冷流体经过冷却通道后从出水口3处排出,外部氟系统不停的将热流体注入到铜管4内,铜管4内的热流体经过换热箱体1内的冷却通道离开,热流体被换热箱体1内的不停注入的冷流体冷却降温。
[0027]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分隔板5,使得换热箱体1与若干个分隔板5之间组成一个曲折的冷却通道,进而减小换热箱体1的体积,降低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同时确保对铜管4内的热流体的冷却效果。
[0028]如图2

3所示,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辅助齿轮7、两个转动齿轮8和两个转动轴10,所述两个转动轴10与两个转动齿轮8均转动套接在铜管4表面,所述辅助齿轮7两端与两个转动齿轮8啮合连接,所述辅助齿轮7中部插接有固定轴9,所述固定轴9一侧与分隔板5固定连接,所述辅助齿轮7和两个转动齿轮8中部均为中空设置,所述转动轴10外侧转动套接有转动环11,所述转动轴10与转动环1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板12,所述转动环11与转动齿轮8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块14,其中一个所述转动环11和转动轴10转动插接在限制块6的贯穿孔内部,所述转动环11与转动轴10内部的若干个固定板12为弧形设置,所述限制块6的贯穿孔内部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转动环11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机构相对换热箱体1中部对称设置,所述联动机构各部件为不锈钢材质。
[0029]在冷流体经过限制块6时,冷流体便只能从转动轴10与转动环11之间经过,由于转动环11与转动轴10内部的若干个固定板12为弧形设置,且因冷却通道减小使得冷流体压力增大,冷流体将固定板12推动旋转,因而使得转动轴10和转动环11随之旋转,转动环11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换热器,包括换热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体(1)一侧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铜管(4),所述铜管(4)两端均贯穿箱体延伸至外部,所述铜管(4)端部与外部氟系统连接,所述箱体内部位于铜管(4)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5);所述换热箱体(1)内部位于进水口(2)和出水口(3)一侧均设置有限制块(6),所述限制块(6)中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限制块(6)与铜管(4)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辅助齿轮(7)、两个转动齿轮(8)和两个转动轴(10),所述两个转动轴(10)与两个转动齿轮(8)均转动套接在铜管(4)表面,所述辅助齿轮(7)两端与两个转动齿轮(8)啮合连接,所述辅助齿轮(7)中部插接有固定轴(9),所述固定轴(9)一侧与分隔板(5)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10)外侧转动套接有转动环(11),所述转动轴(10)与转动环(1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泽昌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双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