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35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包括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主机壳体由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构成;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分别由多个带翻边的板件拼接而成。本结构利用多个带有翻边的板件分别拼接成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不但简化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的装配成本,便于生产加工,而且还能提高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少主机壳体的变形问题,有利于增加提升机对物料的提升重量,提高使用范围。围。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设备
,具体是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斗式提升机适用于将物料从低处往高处提升,供应物料通过振动台投入料斗后机器自动连续运转向上运送。根据传送量可调节传送速度,并随需选择提升高度,料斗可自行设计制造,适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产品的提升上料。
[0003]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356958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斗式提升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主动轮、被动轮、传动电机、链板和提料斗,主动轮与传动电机相连并位于壳体的上部,在主动轮相对应位置的壳休上设有出料口,被动轮与主动轮之间由板链连接,提料斗固定在链板上,被动轮固定连接在被动轴上并置于壳体下部,在被动轮相对应位置的壳体上设有进料口。提料斗把物料从下面的进料口舀起,随着链板提升到顶部,绕过主动轮后向下翻转,物料从出料口经导流槽倒入接受槽内;而空的提料斗又随链板转动回到壳体下部的进料口处,装满物料后被提升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可以将物料连续不断地提升到指定高度。
[0004]其不足之处是,壳体装配成本高、且稳定性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6]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包括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主机壳体由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构成;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分别由多个带翻边的板件拼接而成。
[0007]进料通道外壳组件包括左右进料侧板、后进料端板、前进料端板、上进料盖板、上进料转角板。
[0008]左右进料侧板、和/或后进料端板、和/或前进料端板、和/或上进料盖板、和/或上进料转角板上设置有翻边。
[0009]左右进料侧板、后进料端板、前进料端板、上进料盖板、上进料转角板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且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并在固定后相互之间形成进料通道。
[0010]上进料盖板上设置有上进料开口,上进料开口与进料通道的进料端连通;上进料开口对应进料通道的进料端还设置有进料引导翻边。
[0011]进料通道外壳组件底部还设置有支承底框,支承底框与左右进料侧板、和/或后进料端板、和/或前进料端板的翻边相互依靠,且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
[0012]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包括左右提升侧板、后提升端板、前提升端板。
[0013]左右提升侧板、和/或后提升端板、和/或前提升端板上设置有翻边。
[0014]左右提升侧板、后提升端板、前提升端板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且通过紧固件相
互固定,并在固定后相互之间形成提升通道。
[0015]卸料通道外壳组件包括左右卸料侧板、后卸料端板、前卸料端板、上卸料盖板、下卸料转角板。
[0016]左右卸料侧板、和/或后卸料端板、和/或前卸料端板、和/或上卸料盖板、和/或下卸料转角板上设置有翻边。
[0017]左右卸料侧板、后卸料端板、前卸料端板、上卸料盖板、下卸料转角板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且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并在固定后相互之间形成卸料通道。
[0018]卸料通道的卸料端还设置有卸料斗体。
[0019]进料通道的出料端与提升通道的进料端之间、提升通道的出料端与卸料通道的进料端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且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连通。
[0020]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之间呈“Z”形或“ㄈ”形配合。
[0021]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利用多个带有翻边的板件分别拼接成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不但简化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的装配成本,便于生产加工,而且还能提高进料通道外壳组件、提升通道外壳组件、卸料通道外壳组件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少主机壳体的变形问题,有利于增加提升机对物料的提升重量,提高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5]图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进料通道外壳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提升通道外壳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卸料通道外壳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1]参见图1

图7,本提升机的壳体结构,包括主机壳体,主机壳体由进料通道外壳组
件X、提升通道外壳组件Y、卸料通道外壳组件Z构成;进料通道外壳组件X、提升通道外壳组件Y、卸料通道外壳组件Z分别由多个带翻边的板件拼接而成。
[0032]本结构利用多个带有翻边的板件分别拼接成进料通道外壳组件X、提升通道外壳组件Y、卸料通道外壳组件Z,不但简化进料通道外壳组件X、提升通道外壳组件Y、卸料通道外壳组件Z的装配成本,便于生产加工,而且还能提高进料通道外壳组件X、提升通道外壳组件Y、卸料通道外壳组件Z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少主机壳体的变形问题,有利于增加提升机对物料的提升重量,提高使用范围。
[0033]如图5所示,进料通道外壳组件X包括左右进料侧板1、后进料端板2、前进料端板3、上进料盖板4、上进料转角板5。
[0034]左右进料侧板1、和/或后进料端板2、和/或前进料端板3、和/或上进料盖板4、和/或上进料转角板5上设置有翻边。
[0035]左右进料侧板1、后进料端板2、前进料端板3、上进料盖板4、上进料转角板5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且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并在固定后相互之间形成进料通道。
[0036]具体地讲,左右进料侧板1外围分别朝外侧设置有左右进料侧板翻边18。
[0037]后进料端板2外围分别朝前侧设置有后进料端板翻边19。
[0038]前进料端板3上下端部分别朝后侧设置有前进料端板翻边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包括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主机壳体由进料通道外壳组件(X)、提升通道外壳组件(Y)、卸料通道外壳组件(Z)构成;进料通道外壳组件(X)、提升通道外壳组件(Y)、卸料通道外壳组件(Z)分别由多个带翻边的板件拼接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料通道外壳组件(X)包括左右进料侧板(1)、后进料端板(2)、前进料端板(3)、上进料盖板(4)、上进料转角板(5);左右进料侧板(1)、和/或后进料端板(2)、和/或前进料端板(3)、和/或上进料盖板(4)、和/或上进料转角板(5)上设置有翻边;左右进料侧板(1)、后进料端板(2)、前进料端板(3)、上进料盖板(4)、上进料转角板(5)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且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并在固定后相互之间形成进料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进料盖板(4)上设置有上进料开口(6),上进料开口(6)与进料通道的进料端连通;上进料开口(6)对应进料通道的进料端还设置有进料引导翻边(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料通道外壳组件(X)底部还设置有支承底框(8),支承底框(8)与左右进料侧板(1)、和/或后进料端板(2)、和/或前进料端板(3)的翻边相互依靠,且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提升通道外壳组件(Y)包括左右提升侧板(9)、后提升端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川李仲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典纳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