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防护针灸针的包装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31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4
一种膜防护针灸针包装技术,由膜防护针灸针(1)、针盒体(2)、支架(3),针夹具(4)、密封袋(5)构成,其特征是:在针盒体(2)近针尖(16)端设置有一块针尖覆盖膜(6);在针盒体(2)表面针尖(16)的两侧设置有与针体(12)平行的凸台(10),凸台(10)的高度不小于针体半径;必要时针盒体(2)与支架(3)可注塑为一体,针盒体(2)与支架(3)之间设置沟槽或薄弱部(14),自沟槽或薄弱部可掰弯或掰断;膜防护针灸针,是指依据中医理论用于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穿刺刺激的工具,包括且不限于普通针灸针、三棱针、针刀;膜防护针灸针,是指采用防护膜技术阻隔污染的针灸针。采用膜防护针灸针包装技术,可以方便可靠地的解决针灸治疗过程中针体污染问题,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防护针灸针的包装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防护针灸针包装技术,尤其是带有真空包装袋的膜防护针灸针包装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200410104090.5的专利所述的一次性无菌针刺治疗针具,其特征是:在普通的针灸针外面套有一层用医用橡胶或其它柔软的可用做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包装材料的材料制成的袋状防护膜3或管状防护膜4,袋状或管状防护膜的直径较针体直径宽大,且柔软可折叠。袋状防护膜3近针尖端是封闭的,另一端固定在近针柄端2的针体1或针柄2上。管状防护膜近针尖端为开放的,另一端固定在近针柄2端的针体1或针柄2上。该针具及其袋状防护膜3或管状防护膜4是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的,可以直接用于针刺治疗。防护膜3、4的厚度小于0.2毫米。其外面包有用符合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包装材料要求的材料制成的外包装。
[0003]申请号为201410064777.4的专利所述的一次性加膜针灸针及其包装技术,其特征是:由一次性加膜针灸针(1)、包装盒(2)、密封袋(3)构成;包装盒(2)由盒体(4)、带有针具镶嵌装置的针具托板(5)与支架(6)构成;盒体(4)设有沟槽(7)或卡扣(8)或嵌轴(17)及支架连接装置(9);盒体(4)与针具托板(5)借助沟槽(7)或卡扣(8)彼此嵌合成一体,或借助嵌轴(17)、位于针具托板(5)上的嵌孔(18)彼此嵌合成一体;支架(6)设有盒体连接装置(14);支架连接装置(9)与盒体连接装置(14)以轴与孔结合方式,将盒体(4)与支架(6)彼此连接起来,使支架(6)通过转位与盒体(4)共同围成包装盒(2)的架构;装有一次性加膜针灸针(1)的包装盒(2)采用密封袋(3)作负压包装。密封袋(3)采用金属箔、塑料或铝塑复合膜制成。针具托板(5)上设有多个针具镶嵌装置(10);针具镶嵌装置(10)采用嵌夹(11)或嵌槽(12)方式,实施对针灸针柄(13)的简单固定。支架(6)通过转位显露出针灸针柄(13),并支撑盒体(4)。密封袋(3)一端的封合处预切有“Y”或“V”形启封切口(15)。在包装盒(2)位于启封切口(15)端,预设有抽拉带(16)。
[0004]申请号为201410857394.2的专利所述的一次性无菌针刺治疗针具的夹具方案方法,其特征是:由针灸针(1),夹具体(2),夹持装置(3),夹具体上的结合装置(4),传送装置(5),传送装置上的结合装置(6),包装盒(7),包装盒上的结合装置(8)构成。夹具体(2)是采用塑料、橡胶或金属制成。夹持装置(3)是夹具体(2)的构成部分;夹持装置(3)采用嵌夹或嵌槽方式实现针灸针(1)的固定。夹具体(2)、传送装置(5)及包装盒(7)上均设有结合装置;夹具体上的结合装置(4)与传送装置上的结合装置(6)或包装盒上的结合装置(8)之间,以孔轴或卡、扣、销等方式实现联结;针灸针借助位于夹持装置(3)上的嵌夹或嵌槽被并排镶嵌在夹具体(2)上。必要时,结合装置之间可以彼此分离。夹持装置(3)采用如图4所述的横列式嵌点(9)和嵌槽(15),横列式嵌点(9)位于与针体方向平行的力臂上。夹持装置(3)采用如图6(申请号为201410857394.2的专利说明书附图)所述的端式嵌点(11)和嵌槽(15),端式嵌点(11)位于嵌槽的一端,其突起部分可将针柄推向对侧嵌槽的空缺处。先将多根针灸
针(1)借助夹持装置(3)整齐地排列固定在夹具体(2)上;夹具体(2)借助夹具体上的结合装置(4)和传送装置上的结合装置(6)与传送装置(5)联结在一起,以完成针灸针(1)的加膜工艺;夹具体(2)携带着完成加膜工艺的针灸针(1)脱离传送装置(5),再借助夹具体上的结合装置(4)和包装盒上的结合装置(8)装配在包装盒(7)中。
[0005]专利号为US 10,562,698 B2的专利所述的一次性加膜针灸针包装,包括:包装托盘,包装托盘上有一个带定位槽的针具托板,定位槽上设有用于在其中牢固地支撑和定位针灸针的定位槽;活动支架,可枢转地连接到包装托盘的一端;多个针灸针,每个针灸针包括牢固地收纳在相应的定位槽中的细长针体,并且具有伸入活动支架的针柄,每个针灸针包括包裹在细长针体上的可套缩的薄膜护套;密封袋,其将包装托盘和活动支架与针灸针包裹在一起;当密封袋从包装托盘上去除时,活动支架能够在水平位置和大体垂直位置之间旋转,在水平位置中针灸针的针柄受到适当的保护,以及大体垂直位置,活动支架用作支撑包装托盘的腿,以使针灸针的针柄暴露以便容易地从包装托盘中取出。
[0006]本专利所述的针灸针是指依据中医理论用于对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进行穿刺和切割刺激的工具,包括且不限于普通针灸针、三棱针、针刀;膜防护针灸针是指采用了膜防护技术的针灸针,能有效阻隔医生手对针体的污染。
[0007]申请号为201410064777.4的专利所述的针具托板(5)和申请号为201410857394.2的专利所述的夹具体(2)均承担夹持针灸针的作用,在本专利中统称为针夹具(4)。
[0008]本专利涉及的包装材料通常为符合医疗用品包装材料质量要求的塑料,包装盒及其支架必要时也可采用金属材料。
[0009]以上专利所述的“一次性无菌针刺治疗针具”和“一次性加膜针灸针”在本专利中均属于“膜防护针灸针”范畴。迄今为止的膜防护针灸针技术能有效阻隔针灸医生的手污染针体,进而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但尚存在如下缺陷。
[0010]一是如果采用袋状防护膜,或者采用遮盖着针尖的管状防护膜,防护膜会妨碍医生直视针尖进入穴位,影响取穴治疗的精确性。
[0011]二是如果采用的管状防护膜仅遮盖针体而暴露针尖,当整排膜防护针灸针自密封袋取出待用时,随着针尖暴露时间的延长,空气中漂浮微生物污染针尖暴露部的机率会不断增加,当针尖进入人体后,会增加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0012]三是由于膜防护针灸针针体和针尖贴近针盒体(2)或针具托板(5),针尖与针盒体(2)或针具托板(5)之间存在空间,当密封袋在负压的作用下贴紧并压迫针尖时,会导致锋利的针尖弯曲变形。
[0013]四是由于针盒与支架之间采取轴孔连接方式,此种方式生产成本较高,针盒体(2)和支架(3) 需分别制造,然后装配连接,消耗材料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1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和有益效果如下。
[0015]一是在针盒体(2)近针尖端设置一块针尖覆盖膜(6),覆盖针尖(16),针尖覆盖膜(6)的一侧固定在针盒体(2)近针尖端,另一侧游离,以便于针尖(16)自针尖覆盖膜(6)下抽出,此方案可阻隔空气漂浮物污染暴露的针尖(16)。
[0016]二是在针盒体(2)表面针尖(16)的两侧设置有与针体(12)平行的凸台(10),凸台
(10)的高度不小于或接近针体半径;借助凸台(10)的支撑与保护作用,可以避免因密封袋(5)在负压的作用下贴紧并压迫针尖,避免锋利的针尖弯曲变形。
[0017]三是将针盒体(2)与支架(3)注塑为一体,将针盒体围边(9)和支架围边(13)变浅或去除,注塑为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防护针灸针包装技术,由膜防护针灸针(1)、针盒体(2)、支架(3),针夹具(4)、密封袋(5)构成,其特征是:在针盒体(2)近针尖(16)端设置有一块针尖覆盖膜(6),覆盖针尖(16),针尖覆盖膜(6)的一侧固定在针盒体(2)近针尖(16)端,另一侧游离;本专利所述的针灸针是指依据中医理论用于对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进行穿刺或切割刺激的工具,包括且不限于普通针灸针、三棱针、针刀;膜防护针灸针是指采用了膜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益民沈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民兴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