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冷BIPV太阳能栅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21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光伏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冷BIPV太阳能栅格板,包括太阳能板、冷却板以及底部固定板,太阳能板以及冷却板自自上而下依次插入到底部固定板两侧的“U”型安装槽内,冷却板设有空腔且内腔壁交替错位设置有鳍片,通过冷却板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注入循环水冷液,水冷液在鳍片作用下在冷却板内从进液口至出液口呈“之”字形流动,并以此带走太阳能板的热量,从而完成太阳能板的持续降温。从而完成太阳能板的持续降温。从而完成太阳能板的持续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冷BIPV太阳能栅格板


[0001]本技术适用于机械加工
,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冷BIPV太阳能栅格板。

技术介绍

[0002]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光伏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在后续能源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是我们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必要途径和重要举措,当前,越来越多的建筑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太阳能的利用,通过在建筑外立面上铺设太阳能栅格板,既能合理使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同时还可以减少因为太阳直射导致的室内温度上升,然而由于太阳能光伏片的光电转化效率并不高,大量的太阳能会转化为热量,导致太阳能光伏片的温度快速上升,而太阳能光伏片的温度过高不但会导致发电效率降低,同时还会降低光伏片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自冷BIPV太阳能栅格板,旨在通过在太阳能板背部增加中空冷却板,并在冷却板内注入循环水冷液的方式持续对太阳能板进行降温,大大加快了太阳能板的冷却速度,保证了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也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寿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部固定板,前述底部固定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两侧的“U”型安装槽,底板上侧设有自上而下依次插入到“U”型安装槽内的太阳能板以及冷却板,前述冷却板为内部设有空腔的金属板,冷却板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冷却板内侧壁交替错位设置有鳍片且内部注有水冷液,前述太阳能板背向底板一侧设置有若干光伏片组件,所述水冷液在鳍片作用下在冷却板内从进液口至出液口呈“之”字形流动,鳍片的设计会增大水冷液的热接触面,这样的设计使得水冷液换热效率更高,可以更高效地带走太阳能的热量。
[000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木质底板,前述木质底板与冷却板之间设置有气凝胶隔热棉,气凝胶隔热棉的厚度薄,可以在保证隔热效果的同时,还不会增加太阳能栅格板厚度。
[0006]进一步的,太阳能板与冷却板之间还设有导热层,前述导热层为胶状导热硅脂,胶状导热硅脂可以加快热量传递的速度,还可以填充太阳能板与冷却板之间由于不平整导致的间隙,加大接触面积。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8]1、使用冷却板对太阳能板主动降温,通过冷却板内注入循环水冷液的方式将热量带出,通过冷却板内的鳍片提高换热效率,本技术整体造型紧凑,一体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冷BIPV太阳能栅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冷却板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1]图3为图1“A

A”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4为图1中底部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太阳能板,101、光伏片组件,2、导热层,3、冷却板,301、进液口,302、出液口,303、鳍片,4、底部固定板,401、底板,402、“U”型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实施例1,参照附图1~附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冷BIPV太阳能栅格板,包括底部固定板4,前述底部固定板4包括底板401以及设置在底板两侧的“U”型安装槽402,底板401上侧设有自上而下依次插入到“U”型安装槽402内的太阳能板1以及冷却板2,太阳能板1与冷却板3之间还设有导热层2,前述导热层2为胶状导热硅脂,太阳能板1背向底板401一侧设置有若干光伏片组件101;冷却板3为内部设有空腔的金属板,冷却板3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301以及出液口302,冷却板内侧壁交替错位设置有鳍片303且内部注有水冷液,所述水冷液在鳍片303作用下在冷却板3内从进液口301至出液口302呈“之”字形流动;底板401为木质底板,前述木质底板与冷却板3之间设置有气凝胶隔热棉。
[001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8]水冷液通过进液口301进入冷却板3内,水冷液在鳍片303作用下在冷却板3内从进液口301至出液口302呈“之”字形流动,水冷液根据热交换原理吸收太阳能板1的热量,给太阳能板1降温,同时吸收热量后的水冷液再通过出液口302排出,经过外部的循环冷却装置进行集中降温,水冷液温度降低后会再次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冷却板3再次进行冷却作业,并以此循环。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20]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冷BIPV太阳能栅格板,包括底部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前述底部固定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两侧的“U”型安装槽,底板上侧设有自上而下依次插入到“U”型安装槽内的太阳能板以及冷却板,前述冷却板为内部设有空腔的金属板,冷却板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冷却板内侧壁交替错位设置有鳍片且内部注有水冷液,前述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张仁斌张忠唐海毅蒋爱国王鹏陈志国宋兵王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